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今日開啟,看策展人怎樣詮釋展覽主題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今日開啟,看策展人怎樣詮釋展覽主題

本文已獲授權,內容轉載自INTERNI設計時代

第16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今日開展,

在我們的獨家採訪中,策展人

伊馮·法雷爾和謝莉·麥克納馬拉

談論了威尼斯、建築,以及他們的建築雙年展

即與71位建築師共同探討關於「自由空間」的理念。

▲ 來自都柏林的Grafton Architects二人組伊馮·法雷爾(Yvonne Farrell)和謝莉·麥克納馬拉(Shelley McNamara)擔任第16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的策展人。

我們通過Skype與身處都柏林工作室的兩位建築師取得了聯繫,談論即將舉行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伊馮·法雷爾(Yvonne Farrell)和謝莉·麥克納馬拉(Shelley McNamara)已經合作了40年,她們是著名的格拉夫頓建築師事務所(Grafton Architects)的創始人,設計了許多重要的項目。她們的設計通常應用於教育領域,這些項目也為她們贏得了許多獎項。今年,她們擔任第16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的策展人,其選擇的主題是「自由空間」(Free Space)。這個主題暗示了許多相互關聯的觀點:自由、慷慨,以及對人類幸福和尊嚴的支持。

▲ 從威尼斯軍械庫(Arsenale)的彈藥館(Gaggiandre)上方俯瞰兩個漂浮在軍械庫水面上的屋頂。自1980年以來,此地與綠園城堡(Giardini)一併成為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的舉辦地,一直延伸到城市的東部邊緣。

Q = INTERNI

S.M.= Shelley McNamara

Y.F.= Yvonne Farrell

Q:你們怎樣定義自由空間?在你們的作品中又是如何體現自由空間的?

S.M.:自由空間是一種開放的社交空間,它沒有單一的定義,但根據我們的經驗,它超越了建築自身的必要性。除了讓人們相聚之外,這類空間甚至不需要具備特定的功能。

▲ 第16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海報。

Q:能否舉個例子?

S.M.:以一個義大利的項目為例。在米蘭博科尼大學(Bocconi University,2008年落成)項目中,我們將街道層面以及內部會議區域之間的空間定義為「自由空間」,通過面向戶外開放的大型窗戶,把都市生活氣息引入大學,並將大學的內部與外部、市民與學生聯接起來。當時我們沒有使用「自由空間」這個詞來描述這一概念,但這個理念已經成為我們設計工作的一個固有組成部分。

▲ 路易吉·博科尼大學,由格拉夫頓建築師事務所設計,2008年於米蘭落成。臨近街道的大型玻璃窗創造出城市與大學建築內部教育活動之間的共生關係。

記得那段時間,我們經常因為博科尼大學項目往返於都柏林和米蘭,我們十分喜歡在布羅列托(Broletto,一組可以俯瞰梅爾坎蒂廣場的13世紀的古老建築)所發掘的「自由空間」。這組建築沒有門,更像一個完全向城市開放的市場。於是我們想到:「如果在大學裡也能夠營造這樣的氛圍,豈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嗎?」此外,在設計這所大學時,我們還構思了主教堂頂部的露台,構建一種完全不同的自由空間,充滿了戲劇色彩,如同一個位於米蘭上空的公共廣場,令人難以置信。

▲ 路易吉·博科尼大學臨近街道的大型玻璃窗,創造出城市與大學建築內部教育活動之間的共生關係。

因此,在2018年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的「宣言」中,我們想強調的是,「自由空間」這一概念可以涵蓋多種不同的價值觀和定義:思想的自由空間、歷史的自由空間、時間的自由空間,同時還有想像的自由空間。作為建築師,我們必須回顧過去、從歷史中學習,同時也應當展望未來。對我們而言,這意味著要去構建一個適合整個社區的空間,並且滿足居住者的需求,無論是一個家、一所大學,還是中小學校……

▲愛爾蘭利默里克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Limerick Medical School) 攝影/ Dennis Gilbert。

Q:所以總體來說,這個想法是關於重新審視並激發一種新的建築理念?

Y.F.:當然。剛才在謝莉談論歷史自由空間的時候,我想起了佛羅倫薩郊外那座美麗的修道院(Charterhouse at Galluzzo, in Val d』Ema,位於瓦爾德瑪的加盧佐卡爾特會修道院),幾年前我們曾經造訪過那裡。正是因為個人與社區之間共生的理念,那個地方也給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座修道院里,僧侶們能夠像隱士一般生活,但與此同時他們又處於集體共存的背景之下。

這座修道院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後來,我們設計了一所位於都柏林郊區的學校,在那個項目中,我們決定為每個班級規划出一個自由空間。這是一種獨立的微型空間,孩子們——或許是班級中最害羞的那些孩子——可以把自己從集體中「孤立」出來,在那兒尋找與他人見面互動的力量和機會……就是這樣,從這些工作經驗開始,陸續萌生了更多有關自由空間的理念。

作為建築師,我們有能力創造出這樣的空間。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應當在客戶沒有任何特定的要求下,提出「自由空間」理念並把創造出的空間「交付」給他們。這些空間本非來自建築物本身的迫切需要,我們談論的是一種新的嘗試,並且希望未來這類空間會變得非常普及。總之,我們希望未來每個居民都會問:「這個項目的自由空間在哪裡?」

▲ 至點藝術中心 (Solstice Arts Centre)

Q: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障礙是什麼?

S.M.:客戶經常將建築與其審美價值聯繫在一起,如果項目設計得比較別緻,那麼它所得到的社會評價會更高。而我們則對其他方面更感興趣,我們認為從建築中受益的權利不應該僅以所有權為基礎。無論銀行、住宅還是學校,都存在面向公民的義務……每個項目都必須能夠回饋它所誕生的環境和它所在的社區……

Y.F.:是這樣的。就像謝莉所強調的,我們對作為設計對象本身的建築作品並不感興趣。我們思考的是它們所衍生出的空間,自由空間總是獨特的,人們可以在這裡相遇並建立聯繫。

▲利馬工程技術大學(UTEC),於2016年竣工,獲得首屆RIBA(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國際獎。其鋼筋混凝土體量平衡,實現了光線、空氣和城市生活的完美滲透。

Q:就你們所說的這種情況,是否可以給我們一個具體的例子?

Y.F.:我想起我們在秘魯利馬做的一個大學項目(利馬工程技術大學,於2016年落成)。我們非常高興能夠贏得這一項目,因為它使我們有機會在不同的大學環境中以多樣化的方式思考「自由空間」的理念。實際上,利馬離赤道很近,很少下雨,還吹著從太平洋刮來的風,室內外差別在這裡十分模糊,所以我們決定儘可能多地將功能設施移到室外,從而釋放更多內部空間。該項目最終呈現出的結果與其環境背景緊密相關。利馬不是南極洲,這裡所需要的是能夠對其建造地點做出「反應」的建築。

▲ 利馬工程技術大學項目的西南角。面向西南的立面厚實而沒有窗戶,厚牆背後,錯動的樓梯和隱隱露出的窗戶開始彌散出些許來自校園生活的活力。

▲建築整體是通透的,在很多方向上內部空間都與外界相連,保持開放的狀態。

Q:關於威尼斯,它的自由空間是什麼?你們如何貼近這座特殊的水上都市?

S.M.:威尼斯本身就是一種非同凡響的體驗,它無疑影響了我們對展覽的思考及其呈現方式。這座城市是「自由空間」理念的至高體現,因為它處於持續不斷的轉變之中:它是朦朧的、如夢如幻的,但隨後會突然被光芒所淹沒;它的光芒與眾不同,運河上的倒影深刻地吸引著你,帶來一抹海藍寶石般的色彩……我們試圖實現的就是威尼斯這種不斷變換的氣質。

▲ 2012年Grafton Architects在威尼斯雙年展現場的展示。

Y.F.:此外我想補充一下,我們還試圖去把握人與人之間所產生的聯繫。身處威尼斯你會更加清楚地認識空間本身以及究竟是誰從空間中獲益,因為這座城市不像尋常都市那樣擁有汽車交通。我們可以思考一下,這裡沒有街道也沒有汽車,但這座水上城市擁有著巨大的承載力,它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

我們對此都很著迷,也許還可以找到一些新的方案來解決其中的一些問題,例如,思考關於旅遊業的問題時,不僅僅「觀察」建築物,還應當「觀察」人。因此,討論的重點應當集中在如何使威尼斯成為一座可以讓長居於此的家庭與往來不斷的遊客共存的城市。我認為這兩個方面並不衝突,威尼斯仍舊是一座鮮活的城市,而不是其自身成功的受害者。

我們曾多次前往威尼斯,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們經過了漫長而疲憊的一天旅途後才抵達,我們已經筋疲力盡……午夜過後,當乘船前往酒店時,我們看到了睡夢中的威尼斯:偶爾會亮起一盞燈,隨即熄滅,為夜晚留出充足的空間。最後,當站在碼頭之上,我們感到自己彷彿重生一般,「征途」似乎已經填補了我們靈魂之中的一個部分。你還記得嗎,謝莉?

第16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

2018年5月26日至11月26日

——本篇文章結束——

本文轉載於INTERNI設計時代

轉載請徵詢原作者,歡迎留言互動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斯丹文化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別人都有腦洞,而我沒有?
21世紀新禮儀:別打電話!

TAG:斯丹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