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關於人性的斯芬達克斯之謎!人性到底是什麼?聽聽思想家怎麼說!

關於人性的斯芬達克斯之謎!人性到底是什麼?聽聽思想家怎麼說!

好奇心是哲學的源頭,古今中外,人類對自我的追問從來沒有停止過。古希臘的神諭說「認識你自己」;中國哲學家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是什麼、人的價值是什麼,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一直是哲學家們苦苦思索的問題。中國人對人性的追問始於夏商周三代時期。在中國最早的史書《尚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若有恆性」,唐代孔穎達把「衷」解釋為「善」,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上天把善性賦予人民,讓他們有了恆久不變的人性。這大概是中國最早的人性論了。

關於人性的斯芬達克斯之謎!人性到底是什麼?聽聽思想家怎麼說!

春秋時期,天下大亂禮崩樂壞。溫情脈脈的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下班後,別人告訴他馬廄失火了,孔子的第一反應問有沒有人受傷,而不是問當時屬於昂貴資產的馬。孔子第一個發現了人的價值,人是高於禽獸的。既然尊重人的價值,孔子必然會面對一個問題,人為什麼尊貴於禽獸?人的本性是什麼?孔子是個很理性的人,對於不知道的事情不會明確下結論,莊子把這個做法叫「六合之外存而不論」。孔子沒有明確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孔子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人類在出生時,心性、品格是相近的,本沒有高低貴賤聰明愚笨之分,後天環境和習慣養成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從這個邏輯出發,孔子的儒家思想必然會推導出重視人的後天的學習和道德塑造的思想。

關於人性的斯芬達克斯之謎!人性到底是什麼?聽聽思想家怎麼說!

孔子只是提出了存在人性的問題,但是他「很滑頭」地留下了一個伏筆——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孔子並沒有說。孔子留下的空白,讓思想家們對人性的討論,在戰國時代達到了高潮。

戰國時代大概有五種人性論。第一種主張人性可以為善,也可以為不善。發展了善性人就是善的,發展了惡性人就是惡的。當明君如文王、武王興起的時候,百姓就人人心慈好善;而當幽王、厲王這樣的暴君興起的時候,百姓就個個心狠手辣喜好暴行。第二種是人有性善,有性惡。在堯為君主時卻有象這樣的壞人;有瞽瞍這樣壞的父親卻有舜這樣好的兒子;有紂王這樣的君主,卻也有微子啟、王子比干這樣的好人。第三種是和孟子同時代的告子的觀點,他認為人性無所謂什麼性善性惡,人性就是「食色性也」,人性其實就是吃喝拉撒睡和生殖衝動,沒有什麼善惡之分。孟子對告子的觀點深惡痛絕。因為,前兩種人性論思想,起碼肯定了人性中有善的一面,孟子還可以勉強接受,但告子認為,人性就是生存需要,這就把人的層次拉低到和動物一類了,這也太庸俗了。孟子喜歡罵人做禽獸,就是因為他認為人和禽獸是有區別的。而告子的人性說,完全把人和禽獸等同看待了。所以,孟子提出了「性善論」,並在和告子的辯論中,把告子辯得體無完膚。

關於人性的斯芬達克斯之謎!人性到底是什麼?聽聽思想家怎麼說!

在孟子的「性善論」之後,儒家學說的另外一座高峰荀子,針鋒相對提出了「性惡論」,荀子的學生韓非子提出了「性自私論」,與孟子的「性善論」分庭抗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玩的國學 的精彩文章:

一樹梨花壓海棠致張先

TAG:好玩的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