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甲狀腺癌與乳腺癌的內在聯繫,是「禍不單行」還是「前因後果」?
本文來源:微醫健康號—李喆醫生健康號
在門診時,經常會被患者問道,「李醫生,為什麼要把甲狀腺和乳腺疾病放在一個科里?這兩個病是不是有什麼聯繫?」此時,往往會有爽快的上海阿姐非常肯定地搶著替我回答:「為什麼放在一個科室?
因為這兩種病呀,不管先得了哪一個種,過段時間肯定會得另外一種病,逃不掉的!」說的是事實嗎?不知道。但在臨床工作中的確發現很多患者同時或者先後患上這兩種疾病,然而究竟是乳腺疾病引發甲狀腺疾病,還是甲狀腺疾病引髮乳腺疾病,或者是兩者有共同的發病基礎和病因呢?我歸納了國內外一些研究結果,給大家作個相對專業一點的科普,希望能講清楚。
一、甲狀腺癌與乳腺癌的關係研究的前世今生
甲狀腺與乳腺的相關性研究可追述到1896年,當時英國愛丁堡大學格拉斯哥癌症醫院的外科助理醫生Beatson 利用病人甲狀腺的提取物治療2例不可手術的轉移性乳腺癌,使其病情和臨床癥狀得以顯著緩解,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但隨後作者未進行深入研究。近30年來,隨著乳腺癌及甲狀腺癌發病率的逐年升高,加之治療手段的進步乳腺癌及甲狀腺癌存活患者數量的不斷增加;特別是甲狀腺的發病率上升更為顯著,導致甲狀腺癌和乳腺癌高發的病因及兩者之間的聯繫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特別是在1996年至2005年之間,美國甲狀腺癌發病率明顯上升,且增速很快,男性發病率每年上升5.8%和女性發病率每年上升7.1%;比任何其他癌症增速都更快;2008年甲狀腺癌已成為美國排名第七位的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2013年上升為第5位,據估算到2019年美國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會上升到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三位,屆時存活的甲狀腺癌患者會達到100萬。
這種情況下,導致美國眾多學者集中開展了兩方面的研究,一項是甲狀腺癌高發因素的流行病學調查,第二是甲狀腺癌和乳腺癌倖存者的生存狀況研究。這一點和我國目前的情況非常類似,但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公民患病的風險要比我們早10年,因此我國學者的研究熱點和研究思路也都有據可尋。
2008年美國學者對甲狀腺癌高發原因的研究結果認為,甲狀腺癌高發的原因一方面歸咎於檢測技術和方法的提高使一些甲狀腺微小癌被發現;另一方是甲狀腺癌的病理診斷的標準發生變化;第三就是環境因素也發揮一定的作用,這一結論顯然太過於籠統和模糊,不能令人滿意。
隨後有學者又進行了一系列甲狀腺癌高發原因的研究,但除了再次印證了一些已確定的危險因素(如暴露於電離輻射和良性甲狀腺疾病的病史)之外,人們對甲狀腺癌的病因仍然知之甚少。
結果雖然讓人遺憾,但也發現一些特別值得注意的相關因素:在世界範圍內,女性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高出男性三倍,且發病高峰和年齡均早於男性,(平均確診年齡:女性47歲和男性53歲),這些因素均表明女性可能有一個單獨的危險因素,女性甲狀腺癌高發可能與女性內分泌有關,尤其是雌孕激素水平。
甲狀腺與乳腺同屬於下丘腦-垂體內分泌調節激素的靶器官,甲狀腺癌與乳腺癌又都以女性為主。因此甲狀腺癌與乳腺癌的關係順理成章地引起了持久地、廣泛地、世界性的關注。
二、甲狀腺癌和乳腺癌之間「是亦因彼」的事實證據
縱觀多個國家的學者進行的大量回顧性的研究結論,甲狀腺癌患者再髮乳腺癌的風險明顯增加,同樣乳腺癌患者再發甲狀腺癌的風險也明顯增加;這種「彼出於此,是亦因彼」的結論基本成為共識。
其中美國學者的研究結果更為系統,更具說服力。因為下述的研究都涉及到SEER資料庫,所以我先簡單科普一下SEER(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可譯為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監測、流行病學和結果資料庫」,是由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於1973 年所建立醫學資料庫,是北美最具代表性的大型腫瘤登記註冊資料庫,收集了大量循證醫學的相關數據。
資料庫所涉及的腫瘤共分為9類:乳腺、結腸&直腸、其他消化系統、女性生殖、淋巴&白血病、男性生殖、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及其它尚未確指的類型;
記錄了包括患者的個人信息、原發病灶部位、腫瘤尺寸、腫瘤編碼、治療方案、死亡原因等信息,可為臨床醫師的循證實踐及臨床醫學研究提供了系統的證據支持。所以從90年代起,不斷有學者通過分析SEER數據來研究乳腺癌和甲狀腺癌之間的聯繫,並且都發表在非常重量級的專業科學雜誌上,就是目前臨床醫生聽了都艷羨不已的SCI影響因子在 5分以上的雜誌,下面介紹四個代表性研究:
2001年德州休斯頓安德森癌症中心頭頸外科的Chen AY分析了1973-1994年數據,通過對29.9萬乳腺癌和2.3萬例甲狀腺癌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同時患有甲狀腺癌和乳腺癌的患者共365 例,先髮乳腺癌患者再患甲狀腺癌者113例,發病風險比(RR)為0. 99,而先發甲狀腺癌再患乳腺癌共252例,RR為1. 18;尤其對20-49歲的絕經前甲狀腺癌患者患乳腺癌的風險明顯上升,RR值為1.42,其中黑人婦女風險不增加。作者認為甲狀腺癌患者發生乳腺癌的風險增加,尤其對白人絕經前婦女,乳腺癌患者發生甲狀腺癌的風險無明顯增加。
2005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放射流行病學系癌症遺傳學流行病學部的Ronckers CM分析了1973-2000年的數據研究甲狀腺癌高發的病因,結果發表在Int J Cancer。同時患有甲狀腺癌和乳腺癌的患者共875 例,先髮乳腺癌患者再患甲狀腺癌者共345例,發病風險比(RR)為1.31,而先發甲狀腺癌再患乳腺癌共530例,RR為1.21;小於40歲的絕經前甲狀腺癌患者患乳腺癌的風險更高,RR值為1.42。作者認為甲狀腺癌和乳腺癌可能存在相似的病因學。
2013年美國耶魯大學公共健康學院的Christopher Kim分析了1973–2008的SEER數據研究患甲狀腺癌後再發其他惡性腫瘤的風險,結果發現在52103萬名原發性甲狀腺癌患者中,4457人患上了第二種癌症,根據不同的癌症類型,風險從10%到150%不等。所有部位、乳房、皮膚、前列腺、腎臟、大腦、唾液腺、第二甲狀腺、淋巴瘤、骨髓瘤和白血病的癌症風險都有所升高。乳腺癌居患者第二原發腫瘤的首位,4457名甲狀腺癌患者中有1041名繼髮乳腺癌,RR為 1.13 。
2016年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Jennifer Hong Kuo分析了1973-2011的數據試圖進一步說明在甲狀腺癌的倖存者中乳腺癌的風險增加,研究分析了707678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和53853例甲狀腺癌女性患者,約佔美國總人口的9%,其中有1526例在患乳腺癌後繼發甲狀腺癌,1750例在甲狀腺癌後繼髮乳腺癌;
對於40歲的乳腺癌倖存者來說,其10年內患甲狀腺癌的風險為16.0%,而同齡的普通人群只有0.33%;在甲狀腺癌倖存者中,發生乳腺癌的年齡特異性風險更大,甲狀腺癌患者患乳腺癌的風險比一般人群高。這些患者早期罹患乳腺癌,並且多為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陽性的腫瘤。
通過回顧上述四項對SEER資料庫資料的分析研究,可以發現隨著研究數據量的逐漸增大,兩者之間的聯繫越來越明顯,其真實性和科學性無需質疑,但兩者之間聯繫的具體基礎和共同病因仍沒有明確結果。
研究顯示,兩種癌症發生可能存在共同的病因學因素。如激素水平和激素受體信號傳導通路,遺傳和環境因素,疾病本身的治療方式,如乳腺癌的放射治療(RT)或甲狀腺癌的放射性碘(RAI)治療,都可能這一共同發病中可能發揮作用,需要進一步研究。
結語:
綜上所述,上面的具體內容看不懂沒有關係,只要記住下面這段話就算成功。在乳腺癌或甲狀腺患者中,第二次患甲狀腺癌或乳腺癌的總風險明顯增加。特別是ER、PR、或KI-67表達水平較高的乳腺癌患者,應更加註意檢測甲狀腺癌的發展,尤其是在乳癌手術後4-5年;
TGAb和TPOAb水平較高的甲狀腺癌患者術後再患乳腺癌的風險明顯升高,應該在注意乳房的常規檢查,尤其是在甲狀腺癌手術後5-6年。與只患乳腺癌或甲狀腺癌的患者相比,並髮乳腺癌和甲狀腺癌的患者預後不良,患者的生存率通常較低。
因此,需要進一步的努力來探索這一機制,並對第二原發性癌症患者進行有效的預防。可見我們甲乳外科的存在,既有理論依據、也有病源基礎、更有實際意義。
李喆醫生主頁:https://www.guahao.com/expert/036eb0d7-a2c7-4f87-9f44-e7a6361ed39d000 (預約挂號、在線問診、更多醫生文章)。
※美國工程院Daniela Rus:MIT已實現99%的乳腺癌AI檢測準確率
※乳腺癌能活多久的答案有了,而想多活幾年?就得做5件事防複發
TAG:乳腺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