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男孩被媽媽毆打長達2分鐘:原生家庭的影響到底有多可怕

男孩被媽媽毆打長達2分鐘:原生家庭的影響到底有多可怕

男孩被媽媽毆打長達2分鐘:原生家庭的影響到底有多可怕

文 | 月色沉思

剛看到一則視頻新聞,四川南江縣一個三歲男孩,因為不肯跟父親通電話被媽媽毆打,毆打過程長達2分鐘,畫面觸目驚心。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一個年輕女子對著小男孩連扇耳光,男孩想伸手擋住臉,卻被女子揪著臉繼續打,男孩哭叫不止。

男孩突然拔腿就跑,沒跑出幾米,就被女子追上拽回來,再一次大聲質問和毆打,直到一位路人看不過眼來護住孩子。

當地警方接到報警後即展開調查,女子跟男孩是母子關係,經醫院檢查結果顯示,男孩身上幾處軟組織受傷,目前由其所在幼兒園代管。

女子被帶到派出所接受調查,其意識到錯誤並寫下保證書,男孩父母今年4月因感情不和離婚,男孩監護權歸父親,但一直跟母親生活,父親正從深圳趕回家中。

就因為男孩不願意聽媽媽的話,給爸爸打電話說一句話的要求,男孩就要遭受親媽如此毆打嗎?是誰說「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的呀?

男孩被媽媽毆打長達2分鐘:原生家庭的影響到底有多可怕

心理學作家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提出,家庭里關於愛的謊言中,排第一位的就是: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

這句話如此絕對,稍微有點兒常識的人都可以找到很多反例來推翻它,就比如這個三歲男孩當街被母親毆打的視頻新聞。

但是,在我們提倡孝道的傳統文化氛圍中,大部分的人還是會認為,父母是愛我們的,只是有時候他們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

現代臨床心理學認為,一個成年人的關係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童年關係模式的再現。

這個母親如此毆打自己的親生兒子,表面上看是因為孩子不聽話,其實可以追溯到她的童年時期,必定有一個如此對待她的「壞父親」或者「壞母親」。

如果一個孩子在童年時期,生活在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家庭環境中,他要承受的不僅是身體上的疼痛,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扭曲。

一方面他以為父母打他罵他是愛他的表現,另一方面他又不堪忍受父母的打罵,心中鬱積很多對父母的恨意,但是他不敢也不能沖著父母發泄他的恨意。

等他長大以後,這種躲藏在潛意識下的恨意就可能轉嫁到配偶或者子女身上,而子女的弱小,更容易成為他們發泄的對象。

這樣看來,視頻中的女子跟丈夫離婚,一言不合就打兒子的行為就可以得到解釋,可以說她比她兒子的人生更加可憐。

男孩被媽媽毆打長達2分鐘:原生家庭的影響到底有多可怕

3月18日,湖南洞口縣發生一起故意傷害案件,16歲的高一女生羅某因周末校外補課問題,與父親羅某光發生爭執,遭到羅某光打罵。

隨後,羅某光因子女教育問題毆打妻子曾某春,犯罪嫌疑人羅某見狀情緒失控,手持水果刀將父親刺傷,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多麼觸目驚心的案例,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能讓她憤怒到捅死親生父親,這絕對不是一次打罵的結果,是長期壓抑後的情緒爆發。

現在的局面是父親死亡,女孩面臨牢獄之災,好好一個家,頃刻之間灰飛煙滅,這個女孩將為她的衝動行為付出法律的代價。

但是梳理新聞細節,不難發現在女孩的成長過程中,經常遭到父親的打罵,而性格暴躁的父親更是經常毆打妻子,這樣的家庭環境給了女孩施暴的「土壤」。

既然父親能隨時打母親,更能隨時打孩子,孩子當然會認為維護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以暴制暴,這何嘗不是女孩人生的悲哀?

試想一下,如果女孩不是那麼衝動殺了父親,而是隱忍自己的情緒,繼續讀書長大,等她做了媽媽以後,她會對自己的孩子好嗎?

她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打罵,會不會被她複製到孩子的人生中去呢?只是人生沒有重來的機會,只有一聲嘆息。

男孩被媽媽毆打長達2分鐘:原生家庭的影響到底有多可怕

雖然這個案例以女孩殺了父親告終,是一個比較罕見的特例,但是我們生活中更多的人選擇了隱忍,甚至隱忍到心理恐懼。

台灣演員陳喬恩在公眾面前一直是乖乖女的形象,說話細聲細氣,性格溫柔可人,可是誰能想到她是在母親的打罵下長大的呢?

在陳喬恩帶著母親上綜藝節目的時候,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兩人之間的尷尬,童年時代動不動就被媽媽痛打的陰影一直都在。

甚至陳喬恩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到這一段往事的時候,還會不由自主地回頭,生怕母親站在她身邊,那份恐懼真的伴隨她很久。

好在陳喬恩的內心足夠強大,長大以後的她積極觀照內心的傷痛,嘗試走出童年的傷痛,並且願意修復跟母親的關係。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發表演講說,人最為重要的是,要有遵從你的內心和直覺的勇氣,它們可能已經知道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它事物都是次要的。

想要走出童年時代父母打罵的陰影很難,但是只要你能夠深刻認識自己的內心,慢慢走出傷害也是可行的。

男孩被媽媽毆打長達2分鐘:原生家庭的影響到底有多可怕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一個人的現實人際關係,是他內在的客體關係向外投射的結果。

「客體關係」指我們心理中內化的「我與重要親人的關係」,「我」是主體,而重要的親人是客體,這個關係就被稱為客體關係。

一般而言,最重要的客體就是父母,而這個客體關係,主要是指一個人內化的自己與父母的關係。

每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逐漸跟父母建立起關係,父母給予孩子充足的愛,孩子就學會了愛;父母對孩子非打即罵,孩子必然容易性格暴躁。

一個人長成什麼樣子,大都可以從他的原生家庭找到根源,但是生而為人,我們更應該從積極地方面修鍊自己。

法國哲學家蒙田說,一個人能夠和家人和睦相處,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

作為子女,你可以學著用更客觀的態度看待你跟父母之間的關係,尤其是童年時代經歷過打罵的人,更應該學會慢慢修復自己的內心。

告訴自己,父母對你的打罵是他們的錯,不是你的錯,你可以跟他們保持適當的距離,學會保護自己才最重要。

當然了,如果父母能夠明白他們對你的傷害,現在願意跟你和睦相處,你也可以慢慢靠近他們,如果心裡實在抗拒,也不要勉強自己。

作為父母,因為你經歷過被父母打罵的傷害,在你的潛意識裡很容易會產生打罵自己孩子的衝動,這一點你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記得不要隨意打罵孩子,尤其是不分青紅皂白的發泄自己情緒的打罵,不要讓你的孩子重蹈你的覆轍。

用你溫和堅定的態度來養育孩子,理智並且理性地跟孩子相處,你要明白,即使孩子犯錯誤,解決的方法有很多,打罵是最不可取的一種。

電影《黃金時代》中有一段台詞說,人一生選擇的事情非常少,沒法兒選擇怎麼生,也沒法兒選擇怎麼死,我們唯一能選擇的兩件事,第一是我們這一生怎麼愛,第二是我們這一生怎麼活。

父母是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按理說應該是最愛孩子的人,但是如果不幸,你遇到的不是好父母,也請你足夠相信,你可以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

周國平在《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中說,說到底,幸福是一種能力,它屬於那些有著智慧的頭腦和豐富的靈魂的優秀的人。

無論怎樣,生而為人是我們的幸運,父母不能選擇,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如何做父母,但願你的孩子可以更幸福一點。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台,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微信公眾號:shifenmama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分媽媽 的精彩文章:

我要反省:在孩子吃零食這件事情上,我犯錯了

TAG:十分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