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牛」的河:歷時10年,削平了1250座山頭,堪稱世界奇蹟
20世紀60年代河南省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靠著一錘,一鏟,兩隻手,歷時10年從太行山腰修建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稱之為「人工天河」的紅旗渠。
在那個當時機械並發達的年代,林州人民逢山鑿洞,遇溝架橋,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
紅旗渠總乾渠全長70.6公里,乾渠支渠分布全市鄉鎮,據計算,如果要把建渠的土石壘築成高2米,寬3米的牆,可縱貫祖國南北,繞行北京,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紅旗渠以濁漳河為源,在山西省境內的平順縣石城鎮侯壁斷下設壩截流,將漳河水引入河南林縣(今河南林州)。要引漳入林,林縣還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如資金困難(當時只有300萬經費),糧食缺乏(只有3000萬斤糧食),技術(水利技術人員只有28位,最高學歷為中等技術學校畢業生)等。
在動工之前,林縣縣委打算動工7萬,每人1米,大幹3個月即能通水,但實際開工才發現,領導、勞力、技術力量分散,漫山放炮,有的挖錯了渠線,有的炸壞了渠底,關鍵部位的工程遲遲拿不下來,而且工程質量,安全都沒有保證,特別是開鑿到山西段,群眾意見很大。
"白天黑夜炮聲不斷,碎石滿天飛,毀了樹,砸了瓦,牲口嚇跑了,房也震裂了"。 原想著幾個月就可以完成,這才林縣縣委才清醒地意識到,這麼浩大的一個水利工程,必須要打持久戰。
大家找不到住的地方,便睡在山崖下,石縫中,薅把茅草當鋪草,真是鋪地蓋天。在10年的修渠中,住地再難再苦,可是整個工地上沒有任何人用修渠的錢蓋過一間房子。民工們帶著家裡的鐵钁、鐵鍬、小推車上了工地,用這些原始的勞動工具,修建出了堪稱奇蹟的工程。
紅旗渠修建10年當中,先後有81位幹部和群眾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其中年齡最大的63歲,年齡最小的只有17歲。
紅旗渠的建成,徹底改善了林縣人民靠天等雨的惡劣生存環境,結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在這項這項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工程中,也鍛造了氣壯山河的"紅旗渠精神"。紅旗渠已不是單純的一項水利工程,它已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徵。
※大爺擺攤賣「老薑茶」,不加熱水賣3元一杯,加了點水就貴了2塊!
※攝影師每年都會到冰島拍攝這對最美雙胞胎姐妹,越大越正
TAG:黑白精彩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