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傳統文化概覽:四大名綉
最新
05-30
清代民間的染織業發達,刺繡已經商品化,從而推動了各地民間刺繡的大發展,尤以江南民間刺繡水平最高,出現了蘇綉、湘繡、蜀綉、粵綉等「四大名綉」。
蘇綉是蘇州地區的手工藝品,蘇綉藝人能用40多種針法、1000多種花線綉出形象逼真、光彩奪目的藝術珍品。蘇綉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湧現出了大批優秀作品,如「白孔雀」、「金魚」、「小貓」、「滕王閣」等。其中雙面綉「小貓」最為生動。蘇綉包括欣賞品和日用品兩種。此外,清代蘇綉還出現了雙面綉,能在一次刺繡過程中使綉品具有兩面完美的刺繡效果,是刺繡中的精品。
湘繡起源於湖南長沙近郊,早在漢代就已出現,清代後期形成獨具風格的刺繡體系。其特點是擅長表現走獸,富於寫實氣息;追求刻劃形象的逼真,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劈絲細若髮絲,且經加工後不起毛;針法以參針最具特色,可點染陰陽濃淡,形成色彩漸變的效果;配色以灰及黑白為主,素淡雅緻。
蜀綉是四川省成都地區盛行的傳統刺繡工藝。在魏晉時就與蜀錦並稱,在清代自成一體。其特點是採用本地軟緞綵線,厚重鮮麗;用針工整,平齊光亮,絲路清晰。產品多以生活用品為主,也有裝飾品,富於詩情畫意,又自然淳樸。
粵綉包括廣綉和潮綉。其特點是:多用馬尾毛、孔雀羽刺繡,配色講求明快華麗,並喜用金線作輪廓線,花紋繁茂,色彩富麗;常採用百鳥朝鳳、海產魚蝦以及佛手瓜果一類題材。最主要針法為擻和針、套針和拖毛針。清代中期後,粵綉大量出口,漸現異國風味。
TAG:華夏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