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五百年,東方文明重返此地,中國全球大戰略浮出水面
「戎評」 | 獨家原創 侵權必究 轉載授權聯繫:xiaoyuxy3520
大棋局系列之中國篇(下)
從吉布地出發,向北走四千公里,穿過曼德海峽與狹長的紅海,經蘇伊士運河直跨地中海,最後抵達歐羅巴大陸。這裡,不僅是中國西出戰略的目的地,也是東亞文明史上最強戰略的落腳點...
重返歐羅巴:登陸比雷埃夫斯
5月24日,德國總理默克爾抵達北京,開啟了她任期內第11次中國之旅。
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眼中,這位已統治德意志13年的女總理,從一舉一動中都散發著儒雅、和善、親民的高貴氣息。而她近乎一年一次的訪華,更讓我們堅信:默克爾率領下的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強的夥伴。
雖然默克爾確實對華友好,但她卻無力改變中德兩國因利益而產生的間隙。事情,還得從9年前那場驚天危機說起...
2009年12月,希臘爆發主權債務危機。短短4個月,危機的雪球越滾越大,愛爾蘭、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先後遭殃。然而,美國三大評級機構卻落井下石,接連下調希臘等債務國的信用評級,引發市場空前恐慌,歐債危機全面爆發!
在所有主權國中,希臘危機最為嚴重。截至2010年,希臘政府、民間、企業、銀行的所有債務,超過公共收入的400%。如果希臘破產,破裂的泡沫將席捲整個南歐。當時歐洲多國揚言,如果歐盟放任希臘債務危機不管,將退出歐元區。
此刻,歐元的生死存亡,全然繫於希臘一身。
雖然IMF和歐盟先後向希臘注入2400億歐元資金,並免除1000億債務。但重點是,如何挽救市場對歐元的信心。換而言之,歐洲需要強大的外援。
放眼全球,當時能支援歐洲的只有三個:美國、日本、中國。
歐債危機的幕後推手正是美國,所以歐盟不報希望。而日本只是一條狗,鏈子還在主人手裡,自然不敢越俎代庖。所以,中國成了歐盟唯一的希望。
說老實話,當時歐盟找上中國純粹是忽悠人,只見滿口的仁義道德與中歐友好,完全不見實際利益。這種又讓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的事,咱中國才不會傻到當冤大頭呢。既然你藏著掖著,那我就自個挑。隨著中國在希臘南部畫了一個圈,比雷埃夫斯港成了籌碼。
東歐大陸的幕後黑影
2016年7月5日,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在北京表示:政府已經同意向中國中遠集團出售比雷埃夫斯港的67%股份,運營許可權為35年。
比雷埃夫斯港是個好地方呀,它是歐洲十大集裝箱碼頭之一,也是地中海最大的港口,不過重點還是鐵路。希臘的西北就是馬其頓,2014年,希臘、馬其頓、塞爾維亞重啟停運三年的賽貝科鐵路。而在此前,中國、匈牙利、塞爾維亞就已經啟動了連接貝爾格萊德和布達佩斯的匈塞鐵路項目。
至此,中東歐鐵路網基本貫通,中國在東歐的布局隨即也浮出水面。
翻開中東歐鐵路網大家會發現,凡是鐵軌所輻射的國家,都有一個相同的身份:「中國—中東歐1+16對話合」成員國。
中國的布局就是先用歐債危機把比雷埃夫斯港這個籌碼提出來,然後修建匈塞鐵路,打通中東歐鐵路網,最後再拿下比雷埃夫斯,這樣中國和16國之間就有了除陸陸中歐班列外,還多了一個海陸聯運港口。如此一來,中國就可以通過經濟利益把16國牢牢綁在一起。所以當時的比雷埃夫斯港,被譽為一帶一路的掌上明珠。
其實,法德兩國當時只是想坑中國的錢去買中東歐各國的爛賬,救歐元區於水火之中,從而使中東歐各小國緊緊團結在西歐列強的身邊。誰曾想他們不僅沒有騙到錢,反而還被中國擺了一道,丟了比雷埃夫斯,16國直接跑去跟中國浪,理都不理他們,你說法德兩國氣不氣?釜底抽薪啊!
除了中國,東歐大陸上的幕後玩家,還有美國。
在美國、沙特、以色列合謀的中東計劃中,只要打下敘利亞,沙特將扶持遜尼派上台。而後,美沙會共同修建一條從南部港口多哈出發,穿越波斯灣,經約旦、敘利亞、土耳其,在南歐希臘登陸,再縱跨巴爾幹半島與東歐各國對接的石油天然氣管道。美國修建的這條中南線,也把德國擺了一道。
藍色線路為中南線
眾所周知,德國與俄羅斯關係非常好,不僅普京同默克爾經常秀「恩愛」,前總理施羅德還跑到俄羅斯石油公司當董事會主席。一國前元首跑到他國當公司一把手。這在世界政治中非常罕見,兩國關係可見一斑。而兩國親密無間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能源利益。
長期以來,歐洲的天然氣都是由俄羅斯供應的。而從俄羅斯到歐洲的天然氣管道有三條,烏克蘭線輸入東歐與西歐、北溪線輸入北歐、南歐線輸入南歐。在三條線中,北溪線與烏克蘭線的中轉站都在德國。這相當於德國掐住了歐洲三分之二的能源命脈,搞得東歐諸國不得不看德國的臉色行事。
現在美國策劃的中南線,正好削弱了德國在能源上的影響力。只要這條線搞成功了,東歐、南歐那幫早就看德國不爽的小弟還不吵翻天?不用說,這也是美國分裂歐洲的陰謀!
法國和德國一直致力於歐洲統一大業,結果中美卻帶著原本就不聽話的東歐、南歐玩自己的,這麼搞下去歐洲還怎麼統一?所以我們就看到了下面這一幕——
默克爾在慕尼黑峰會上放話:歐洲不能再指望美國保護,必須自己掌握命運!
德國外長加布里爾在法國說:中國不要試圖分裂歐洲!
此外,親美的加布里爾還指責道:中國現在主推的大戰略,正在破壞西方世界的秩序!
沒錯,德國外長口中的大戰略,正是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的魔力
現在網上有種言論,說隨著高鐵、石油天然氣管道、磁懸浮列車、高速公路的相繼誕生,使陸上投送能力和機動水平,第一次具備了超越海上交通的實力。因此,海權將會逐漸落寞,取而代之的是陸權崛起。
在戎評(微信公眾平台:戎評)看來,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看法。就算海上運輸能力下降,但海洋深處還有著豐富的資源,比如可燃冰。只要海洋資源仍然存在,海權永遠不會有落寞的一天。不要忘了,當前的海洋開發程度不到30%。
所以,中國的一帶一路設計得很精妙,不僅有橫跨歐亞大陸的陸權之帶:絲綢之路經濟帶,還有主導印度洋的海權之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所謂要致富,先修路。一帶一路的第一步,還是修路。
陸路方面,三條歐亞大陸橋是整個陸權的大動脈,三條線的終點都是歐洲最大的港口——荷蘭鹿特丹港。
第一條,東起海參崴,橫跨整個西伯利亞與東歐平原,最終到達鹿特丹港,全長13000公里;這條路,是輸出中國東北重工業資源與俄羅斯的礦產資源。
第二條,東起江蘇連雲港,經河南、陝西、甘肅、新疆出國門,穿過浩瀚的沙漠之地中亞與中東,再橫跨歐洲糧倉,最終抵達鹿特丹港,全長11000公里;這條路,主要是輸出中國輕工業與集散小商品。
第三條,東起廣東深圳,經雲南出國門,穿過南亞次大陸與德干高原,從土耳其進入歐洲,最終抵達鹿特丹港,全長13000公里;這條路,主要輸出中國基礎建設資源與金融投資。
三條歐亞大陸橋,幾乎連接了歐亞大陸上80%的國家。面積3970萬平方公里,佔世界陸域面積26.6%;居住人口22億,佔世界人口36%。
在這三條陸權大動脈的基礎上,中國又修建了很多支線。
比如貫穿東南亞地區的泛亞鐵路、對接吉布地海軍基地與非盟總部的亞吉鐵路、以及中巴經濟走廊的中巴鐵路。
海權方面,中國的」路「主要是港口。
在東南亞,中馬共同承建位於馬六甲的皇京港,中國從此在印太交通樞紐上定下一顆釘子。
在印度洋,緬甸的石兌港、皎漂深港與斯里蘭卡的漢班托達港在東印度洋上遙相呼應,再對接西印度洋的瓜達爾港,就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鏈條。這條海鏈,被印度視為對他們戰略封鎖的珍珠鏈。而瓜達爾港向西南走三千公里,就是中國駐軍的吉布地,然後穿過紅海與蘇伊士運河,再縱跨地中海就到了我們的目的地——比雷埃夫斯港。
如果把所有港口都連接起來,我們會發現,這條路與中國的海權之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高度吻合。沒錯,這就是一帶一路的海上布局。
修完路以後,第二步,自然是經濟開道!
在經濟上,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就是做大蛋糕,在原有美國主導的經濟格局下,開闢新的市場。
首先用亞投行對標美國主導的IMF,再利用人民幣國際化拆掉美元霸權。然後對沿線國家進行基礎建設投資,轉移國內在產業升級中淘汰的落後產業鏈。等他們有錢了,我們向這些國家提供高科技產品,而他們則向我們出口低端廉價工業品。在雙方相互循環的作用,最後就形成了利益共同體。
為了加速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在去年的一帶一路峰會上,中國宣布:
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人民幣,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規模預計約3000億元人民幣。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將分別提供2500億元和1300億元等值人民幣專項貸款,用於支持「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產能、金融合作。
而對於經濟發達的歐洲,中國則是進一步開放市場。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向亞洲擴大市場開放,兩億人口的紅利成就了新加坡、日本、韓國、大馬等國的經濟奇蹟。而中國14億人口的龐大基數,一旦全面開放,絕對是歐洲的狂歡。這不,今年1月馬克龍來中國拜碼頭,首訪的正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西安。
站在這座孕育了數代中央帝國的千年都城上,馬克龍宣布:法國將全力參與並推進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建設。現如今,法國已先行一步,其他歐洲列國必將緊隨其後。當歐洲、亞洲、非洲連為一體時,將爆發出驚人的潛力!
據據麥肯錫公司預測:到2050年,「一帶一路」將貢獻80%的世界經濟增長,新增30億中產階級。也就是說,整個歐亞非大陸將在中國的主導下,進入高速發展的大融合階段。而中國,也問鼎世界的巔峰!
這,就是中國去年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總結一下,中國當前的全球大戰略正如網友倚天劍所言:整合東亞穩首、連接東南亞鞏邊、涉足南亞次大陸固角,形成」人「字形戰略盤穩固亞洲戰略大局(從數學和戰略學角度來說,三角形和人字形是最穩固的形狀)。最後再利用一帶一路向歐亞大陸腹地推進,通過利益將歐亞大陸整合成整體。
在這個過程中,隨著中國力量的推進,美國在歐亞大陸的勢力就會被逐步擠壓出去。當中國完成對歐亞大陸的整合偉業之日,亦是美國被逐出世界核心、從霸主寶座跌落之時!
等等,細心看完全局的戰友會發現,中國這盤大棋似乎少了點兒什麼?沒錯,就是南亞次大陸!
後記:龍的力量之重征印度洋!
大明宣德八年,印度洋西海,卡利卡特。
順著印度洋溫暖的季風望去,在遙遠的海平線上,一支龐大的艦隊崢嶸漸顯。首艦的桅杆上,印著」明「字的帝國龍旗在波瀾明媚的海天一線間顯得格外耀眼。這支艦隊,正是第七次南下西洋、最遠抵達非洲莫三比克的帝國艦隊——大明海軍!
在司令艙中,一位老人正卧榻在床,渾濁的雙眼痴痴望著浩瀚的海面。他,就是帝國艦隊的」司令官「——鄭和。
此時的鄭和,已然到了油盡燈枯的年齡。他深知,七次南下西洋不僅沒有為大明帶回財富,反而將國庫揮霍一空。一旦他駕鶴西去,上至皇帝,下至內閣,都將徹底終止海軍的遠洋活動。
望著波光粼粼的印度洋,一世碧海蒼生的鄭和,又放佛回到了那段波瀾壯闊的征途歲月。從兩廣到南海,從蘇門答臘到斯里蘭卡,從阿拉伯海到波斯灣,從莫三比克海峽到紅海,大明艦隊所到之處,無人不仰視我中央帝國之威。然而,這一切都將結束在鄭和飄零的餘生中。帶著對海洋的眷念,鄭和用僅剩的力氣悲嘆道:此次歸程,下一次,不知何時才能重返西洋...
宣德八年癸丑,鄭和因積勞成疾病死於印度洋上,時年63歲。正統元年,輔政大臣以明英宗的名義,命南京守備太監王景弘停罷採買營造,轟轟烈烈的帝國海上遠征就此落幕...
時間改變了世界,但印度洋仍是印度洋。
2009年1月9日,接中央電令,"武漢"號、"海口"號導彈驅逐艦將與「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組成中國首支遠洋護航艦隊,奉命開赴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
闊別整整573年,中國遠征艦隊帶著偉人的遺恨、帶著民族的夙願、帶著國家的使命,終於再次踏上浩瀚的印度洋!
當銀白色的中國巨艦在亞丁灣劈荊斬浪時、當中國海軍陸戰隊在吉布地戎馬沙場時,當中國一帶一路深入印度洋腹地時,中國海軍正式接手大明的遠征龍旗,在印度洋上繼續綻放著龍的力量!
然而,在亞丁灣以東3000公里的南亞次大陸上,一雙眼睛正如禿鷲般死死盯著那面五星紅旗....
每篇辛苦原創,只願得到您的認同和幫助,把我們推薦給身邊朋友,讓真相廣為傳播。謝謝您。
TAG:頑強的小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