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亦凡、王嘉爾、黃子韜ITunes輪番霸榜,C-Pop要走出去了嗎?
Like That
Like That
吳亦凡
00:00/03:48
上周六,美區iTunes總榜被C-Pop「霸榜」了!
從截圖可以看到,5月26日,王嘉爾、吳亦凡、黃子韜的新歌《Like That》、《Fendiman》和《Misunderstand(誤會)》分別佔領了iTunes榜單的第1、2、97位,大有C-Pop成功出圈之勢。其中,吳亦凡的新歌在美區iTunes登頂超過一周。
對於這一還算亮眼的海外成績,除了歡欣鼓舞的各家粉絲,旁觀者也是各執一詞。
有人認為,這不過是粉絲刷榜而已,為了方便國內發通稿,且榜單含金量不高。
截圖來自百度特別「g-music吧」,下同
也有人為小鮮肉叫屈,認為刷榜很平常,且能讓外國人聽到一些國內的作品,並沒有什麼壞處。
儘管都有道理,但有一個事實沒法迴避:多年來,面對日韓音樂、歐美音樂的大肆湧入,華語音樂在走出去方面雖然一直在嘗試,卻一直沒有特別成功的案例。
今天借著這三位國內一線流量小生的榜單成績,今天聊聊C-Pop如何才能走出去的問題。
01
為什麼華語歌手得以頻頻海外上榜?
早在,2016年10月,張藝興發表的個人單曲《what U need》MV在YouTube的播放量21小時內突破百萬,創中國歌手最快紀錄。同時,該曲在美國iTunes MV榜單一度排名總榜第3、pop類第2。
一周後,張靚穎也於北美首發了全新英文單曲《Dust My Shoulders Off》,正式進軍歐美音樂市場,並成為第一位登上美區iTunes即時下載榜Top 5的中國大陸歌手。
客觀來說,華語歌手在海外榜單的頻頻上榜,與國內粉絲文化的深入和粉絲經濟的發展有很大關係。
近年來,應援文化和應援經濟在國內的生根發芽,打榜、投票早已成了粉絲自我修養的重要部分,甚至是一種精神寄託。而自2016年「限韓令」的影響,韓國偶像在國內的活動受到一定限制,也給了國內本土偶像的崛起提供了重要窗口期。
據艾瑞諮詢《2016年中國粉絲追星及生活方式白皮書》顯示,2015年,中國娛樂明星粉絲數量超過5億,且以90後為主,其中95後佔比近四成,女性粉絲為主流,其中6.6%的粉絲每天都會在追星方面有所消費。
龐大的粉絲群體、逐漸成熟的應援機制和超強的粉絲購買力,為國內粉絲經濟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再加上看見音樂、隨聲科技等版權管理髮行服務機構的出現,華語歌手能夠頻頻在海外榜單出現也就不奇怪了。
當然,雖然華語歌手已經能夠經常在海外榜單露臉了,但相比韓國為代表的K-Pop,咱們似乎還缺點什麼。
02
C-Pop走出去還差什麼?
除了C-Pop在iTunes榜單的霸榜,5月27日,韓國偶像組合BTS新專輯《Love Yourself 轉Tear》以13.5萬的首周換算銷量(實體專輯+付費下載+流媒體)奪得了美國公告牌Billboard 200專輯榜冠軍,這也是K-Pop歷史上的第一次。
Billboard榜單作為美國市場的風向標,BTS能夠成功登頂,也意味著美國市場對K-Pop的認可。而在近期落幕的公告牌音樂獎上,BTS也再次蟬聯了「最佳社交藝人獎」,可以說是當下風頭最勁的K-Pop偶像組合。
對比中韓兩國在音樂產業乃至文化輸出上的路徑,我們可以看到兩種完全不同的思路,也可以總結出如何更易於走出去的方法論。
首先,對於文化走出去的動力不同。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韓國就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國」的戰略口號,並將文化產業作為21世紀發展韓國國家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陸續推出了《國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等綱領性文件和《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等多部法律,從頂層設計層面有步驟地強力推動以影視、音樂為代表的「韓流」文化的對外輸出。
反觀國內,直至2009年《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出台,才第一次將文化產業發展提到了國家戰略高度。具體到音樂產業,由於國內版權保護的不健全,以及內地市場的足夠大,導致國內的唱片公司並沒有足夠大的動力走出去。
其次,音樂風格和藝人定位上的差異。作為偶像工業的一部分,以SM、YG、JYP等為代表的三大娛樂公司,從招募練習生開始,就對藝人進行多年的舞蹈、聲樂、表演訓練,將偶像生產更加流水線化,藝人綜合能力也較強。
同時,K-Pop以西方流行音樂元素,採用國際化水準製作,以Dance pop為主,加入了大量Hiphop、雷鬼等元素,更符合西方人的審美口味,但少了很多本土文化的辨識度。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C-Pop要完全參照K-Pop的音樂路線,如何將國際化表達和本土化文化結合,還需要去多做探索。
最後,對音視頻流媒體和社交平台的應用成熟度不同。早在2012年7月,PSY推出的神曲《江南Style》憑藉洗腦的旋律和舞步引爆全球熱潮,以23億播放量成功刷新了當時YouTube的最高紀錄。近年來走紅的BTS不斷在社交媒體上玩的風生水起,用了不到1793天成功在Twitter贏得了1000萬粉絲,同時在YouTube也擁有了12支破億的MV。
而據了解,整個華語歌曲MV在YouTube上過億的視頻也才12支,在音樂視覺化傳播的趨勢下,這點上做的遠遠不夠。而社交互動也大多局限於華語圈內。
當然,無論是C-Pop還是K-Pop,歸根結底比拼的還是產業發展水平。要持續輸出有競爭力的文化內容,靠的是整個行業的工業化,而不是一兩個音樂人。
排版 | vision
※上市不等於高枕無憂,Spotify或將迎來最艱難時期
※Spotify的成功上市,對流媒體音樂市場意味著什麼?
TAG:音樂先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