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徽製造站上「創新風口」

安徽製造站上「創新風口」

全球首個「視覺導航」物流機器人,充電十分鐘、工作兩小時;小小個頭的科大訊飛2.0翻譯機,會說30多個國家語言;江淮大眾首款新能源汽車SOL(思皓)E20X,不僅可以智能交互,還能智能充電、智能停車……5月25日至27日,首屆世界製造業大會在合肥舉行,眾多的安徽「智能製造」閃亮登場,這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智能技術展示無限潛力

拖著笨重的行李箱時,你是否想過如果行李箱自動跟著走,是不是更酷?在世界製造業大會智能製造展區,一款這樣智能的行李箱就吸引了諸多目光,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是我們公司獨立開發的首款機器人行李箱,集成了結構化的無人駕駛技術,並利用了射頻跟蹤定位、激光測距、避障與導航等多種智能技術。」安徽酷哇機器人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王和霖說。

奇瑞汽車無人駕駛體驗區,體驗者絡繹不絕。「第一次撒手開車,感覺很奇妙。」一位體驗者試駕完不由自主地發出感嘆。第三代智能汽車是奇瑞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無人駕駛汽車,主要實現手機召喚、自主泊車、主動變道、主動避障、紅綠燈通行、自主巡航等功能,預計2020年推出。無人駕駛技術,是未來智能汽車發展的重要方向,我省多家企業正在發力攻關。去年12月,由安凱客車聯合深圳相關機構研發製造的無人駕駛公交車,在深圳福田保稅區的一段2公里多長的開放道路上成功試運行,成為中國首款在公共道路運行的無人駕駛公交車。

利用智能感測、圖像識別、無人駕駛等技術,點點手機就能完成清掃、收集和轉運,讓清潔變得簡單、高效……在環保日益受到重視的當下,勁旅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智能垃圾處理系統,引起不少人的關注。 「智能技術與環保服務疊加,改變了城市清潔模式。 」公司負責人陳迎說,通過賣設備和服務,公司年產值已從2015年的1億多元增長到目前的7億多元。

先進的智能技術展示了無限的潛力。智能製造按照歷史演進過程,可分為三種基本方式:數字化製造、數字化網路製造、數字化網路化智能製造。 「新一代智能技術的應用,催生了產業模式的變革。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鍾志華表示,新一代人工智慧已經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技術,中國應走一條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並行推進的智能製造創新之路。

龍頭牽引邁向千億產業

5月25日,在首屆世界製造業大會開幕當天,江淮大眾首款新能源汽車SOL(思皓)E20X正式下線。工作人員介紹,這款車不僅可以實現智能語音交互,還有智能充電、智能停車、智能導航等強大的功能。 「在未來,汽車將會是電動化、配備自動駕駛技術,會實現互聯化、搭載擁有增強現實技術平視顯示器,並能對語音作出回應。目前,我們重點關注數字化、自動駕駛、人工智慧以及全新移動出行服務領域的發展。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海茲曼說,「我們期待著,與中國和全球的合作夥伴一起,共同為可持續的未來移動出行而努力。 」

小小個頭的訊飛2.0翻譯機,可以與30多種語言實時互譯;「聰明」的智能閱卷系統,讓閱卷又快又准;胖胖呆萌的「小途」機器人,讓社區業務辦理更加便捷……科大訊飛展台前,擠滿了前來諮詢和體驗的參觀者。 「這款翻譯機太厲害,以後與外國人交流再也不怕語言障礙了。 」在合肥一家旅行社當導遊的宋茜茜在體驗後感嘆道。作為我省智能語音產業的領軍企業,科大訊飛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人工智慧領域不容忽視的力量。去年,以科大訊飛為龍頭的「中國聲谷」營業收入達510億元,同比增長55%,正健步向千億產業集群邁進。

機器人是「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製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在智能製造展區,埃夫特具有自學習功能的噴塗機器人,正在精細地作業。 「目前,奇瑞汽車生產線90%以上的工業機器人都由埃夫特製造,一舉打破了國外機器人在中國汽車製造領域長達30年的壟斷。 」工作人員現場介紹說。中科大可以端茶倒水、自主學習的智能服務機器人「可佳」、蕪湖行健公司具有「智能感知和識別能力」的焊接機器人、安徽滬寧公司身負十八般武藝的消防機器人……機器人神通廣大的「超能力」,贏得了觀眾不斷「點贊」。

智能製造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安徽提出,到2020年,在新能源汽車、智能語音、機器人、新型顯示等領域建成10個千億產業集群。 「打造智能製造千億產業集群,必須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 」專家指出。 「安徽將支持智能語音等新興領域的龍頭企業制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行業先進標準,增強行業發展話語權。 」省長李國英表示。

創新驅動擁抱工業革命

「從我國製造業整體看,工業1.0、2.0、3.0,甚至有少量的4.0同時並存,發展水平參差不齊。 」中國工程院院士、光纖傳輸系統與網路技術專家余少華認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智能製造水平差距較大,亟待提升。 「我們國家在高端器件方面還是比較脆弱的,智能製造平台包括硬體和軟體的基礎需要進一步夯實。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譚建榮說。

擁抱工業革命,必須依靠創新驅動。當前,雖然越來越多的企業理念上都在接納智能製造,但實踐遲緩、創新能力較差。 「企業如果沒有創新和研發能力,那未來發展的道路將不會很平坦。 」美國Victory Sportswear公司CEO琚貽春表示,企業是創新主體,應當充分激發企業的創新積極性去做探索和研究;政府應當扮演一個引導者的角色,而不是起主導作用。「數字化設計與製造是智能製造的關鍵核心技術。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柳百成建議,加強建模與模擬技術應用,大力發展數字化設計與製造,讓產品更好、更便宜、更適用。

「抓創新就是抓機遇,謀潛力。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認為,要把智能製造作為經濟、科技、金融融合發展的主要結合點,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配置資金鏈,吸引資源、要素集聚;要鼓勵「產學研用金」多方協同,圍繞智能裝備與工業軟體等開展聯合創新突破短板,構建完善生態體系。「世界上大部分創新都來自中小企業,所以我們想給中小企業提供一個非常好的交流平台,通過舉辦各種對接洽談,幫助他們創業創新,融入全球經濟網路。 」談到此次世界製造業大會,全球中小企業聯盟全球主席克里斯蒂安·武爾夫如是說。

「正因為安徽合肥擁有對原創技術的包容能力和應用創新的勇氣,才有了科大訊飛19年來堅持在人工智慧領域深耕之後的上市。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近年來,我省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下好創新「先手棋」,在量子信息、熱核聚變、人工智慧等前沿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區域創新能力穩居全國第一方陣,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到55.95%。

全球新一輪工業革命來襲,對於富有創新精神的安徽來說,既是挑戰更是機遇。聯合國前秘書長、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認為,世界技術、信息以及工業和經濟體系正在變革發展,本次世界製造業大會適逢其時。一些顛覆性的技術、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等對製造業發展舉足輕重的技術日新月異,為中國包括安徽製造業轉型升級帶來機遇。

來源:安徽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江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TAG:長江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