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冬吃蘿蔔夏吃薑,生薑的這些吃法,來了解一下……

冬吃蘿蔔夏吃薑,生薑的這些吃法,來了解一下……

本文指導專家

萬曉青

主任中藥師,浙江醫院中藥房主任,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基礎理論分會常務委員,浙江省中醫藥學會中藥分會常務委員。以中藥在心血管疾病的應用、抗衰老中藥的應用、中醫藥養生保健等為主要研究方向。主持或參與廳局級以上課題3項,發表專業學術論文10餘篇,編寫中藥科普書籍3冊,參與編寫專著2冊。

專家門診時間:周四下午

俗語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正值孟夏,又到了古人口中最適合吃薑的季節。浙江醫院中藥房主任萬曉青主任中藥師說,生薑葯食同源,是一味發散風寒、溫胃止嘔的好藥材,《神農本草經》里就有姜的相關記載,《傷寒雜病論》更是對它的功效詳加闡述和運用。生薑作為廚房裡的常用佐料,夏季里有它特殊的作用。

GIF

醋泡姜:促進消化

夏季很多人吃飯沒有胃口或者消化不良,其實每天吃片醋泡姜,可使上述癥狀得到緩解。

生薑具有獨特的辛辣味,姜辣素可以刺激味蕾,健脾開胃,而醋有開胃活血的作用,兩者搭配適合脾胃虛寒和消化不良的人食用,而且兩者均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尤宜夏季飲食不潔導致的消化道疾病。

做法:將鮮姜切片,用米醋浸泡,加少量糖和鹽,3天後便可食用。

GIF

生薑橘皮水:溫胃止吐

夏天人們常吃些冷飲和涼性水果,造成寒涼侵胃,容易因胃部不適出現嘔吐等癥狀,此時,可用生薑橘皮水緩解癥狀。

橘皮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香精油,有理氣化痰、健胃止吐等功效。

生薑有發散風寒、溫胃止吐、溫肺化飲、解毒等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及胃寒嘔逆等證,前人稱之為「嘔家聖葯」。

做法:取生薑、橘皮各12克,水煎,一日2~3次分服。

GIF

姜水泡腳:補陽氣

陽氣不足的人一般手腳冰涼,容易怕冷,經常腹瀉,消化不良,精神不振,且舌體淡紅,舌苔薄白,常常易食慾不佳。此時,可吃生薑或用生薑水泡腳。

做法:生薑切片,大火煮開後,加水泡腳。

注意:水溫以40℃左右為宜;泡腳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因為泡腳時人體血液循環和心率會加快,時間太長會增加心臟負擔。

GIF

生薑茶:防治「空調病」

夏季貪涼,在空調房裡待得時間太長,影響到皮膚腠理的開泄功能,暑熱難以外泄,寒濕反而內收,會使人頭痛、頭悶、噁心,還會出現食慾低下、拉肚子等癥狀,俗稱「空調病」。

生薑具有溫中散寒,發汗解表的作用,用生薑泡茶對預防和治療「空調病」非常有效。

做法:取生薑3~5片,用沸水沏開即可。此外,生薑熬粥也非常合適,取大米50克,洗凈後加水熬粥,快熟時加入薑片10克,煮至米熟即可,趁熱服食。

GIF

熱敷薑片:驅散關節痛

陰天下雨、天氣驟冷時,有些人會感到腰痛、關節疼痛,此時,可將生薑切成1厘米厚的片,放在濃鹽水中煮熟,然後用熱的生薑片外敷腰部和膝關節。

萬曉青說,腎主骨生髓,腰椎及骨關節疾病和勞損、風寒濕痹有關,也與腎精損耗、化生不足有關。使用鹽水煮後的生薑,其鹹味入腎,熱助陽氣,辛溫散寒,所以對這類寒瘀凝滯的疼痛有效。

做法:除了把生薑煮熟,也可以把鮮姜搗爛取汁,乾淨棉花浸入薑汁中再晒乾。然後將晒乾的藥棉敷在關節疼痛處,包上紗布,可起到活血散寒、舒筋通絡的作用。

GIF

吃薑牢記5個講究

萬曉青說,生薑雖是保健佳品,但吃起來也有講究。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幾點:

早晨中午吃最好

中醫認為,天人相應,白天陽氣旺盛,人應該適當活動,動生陽,適當吃些溫補性質的食物如生薑,也可以幫助陽氣生髮。

晚上陰氣逐漸旺盛時,陽氣就要收斂起來,這時如果攝入過多的溫熱食物不利於陽氣內收,會影響睡眠和代謝。

吃薑並非多多益善

天氣炎熱時,人們容易出現口乾、煩渴、咽痛、汗多等熱證。生薑辛溫屬熱性食物,根據「熱者寒之」「用熱遠熱」的原則,不宜多吃。

陰虛火旺者不宜長期食用

凡屬陰虛火旺者(長期心煩失眠、口燥咽干、大便秘結的人),或患有肺炎、肺膿腫、肺結核、胃潰瘍、膽囊炎、腎盂腎炎、糖尿病、痔瘡,以及夏季好發的癤瘡、痱子等病人,都不宜長期食用生薑。

暑熱或風熱感冒者不宜食用

風寒感冒或淋雨後出現畏寒、發熱時,食用生薑有助於寒氣發散外泄,可溫中暖胃。

暑熱感冒或風熱感冒非寒邪引起,不宜用生薑。

腐爛的生薑千萬別吃

腐爛的生薑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有機物——黃樟素,它能使肝細胞變性,並會誘發癌症。

編輯:婧 審核:俊

來源:生命時報

浙江醫院綜合整理、編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違規、侵權請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薑 的精彩文章:

生薑養生好處多,但對這4類人如同「傷身毒藥」,最後一口別吃!
生薑為什麼不能吃,你吃對了嗎?

TAG:生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