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海軍走向遠海還缺什麼?

中國海軍走向遠海還缺什麼?

《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將海洋作為重大安全領域的首位,對海軍提出了新的戰略要求,指出中國海軍將按照「近海防禦、遠海護衛」的戰略要求,逐步實現由近海防禦型向近海防禦與遠海護衛結合型轉變。

空中力量

從1990年代末開始,中國海軍國產新型裝備得到快速發展,一系列具備遠海作戰能力的新型艦艇成批列裝。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海軍遠海作戰能力已不是由單一艦種、單一機種、單一兵種所構成的,而是由從太空到水下,並包含網路的多維領域的作戰裝備和作戰方式構成。單艘艦艇或單個編隊作戰能力再強,也很難奪取海上綜合控制權。海軍航空兵以高速機動、突擊猛烈、作戰靈活等特性在現代海戰中異軍突起,既可對海上目標,又可對島岸各種目標採取行動,既可遂行突擊、壓制等任務,還可遂行反潛、佈雷、空降等多種攻勢戰鬥任務,是奪取海上綜合控制權的重要力量。

長期以來,我們的目光主要集中在近海海域,水面艦艇和潛艇在近海海域執行任務能得到岸基航空兵及時有效的支援,再加上艦載直升機的近距離支援,缺乏空中力量掩護的弊端還不是十分突出。一旦走向遠海,超出岸基航空兵的支援範圍,不論是實施對陸打擊、對海攻擊等作戰任務,還是遂行偵察、預警、探測等情報支援任務,都將處於比較被動的地位,即使是遂行遠海護航、撤僑等非戰爭軍事行動,也頗為不利。

作戰保障

進入21世紀以來,我海軍整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一旦走出近海,依託岸基建立的作戰保障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加強作戰保障成為海軍走向遠海亟待破解的重大瓶頸。

情報偵察

一是海上偵察力量薄弱,缺乏續航力大和適航性強的綜合偵察船,另一方面現役艦艇情報保障主要依靠艦艇自身的雷達、電子偵察設備、光學探測器材等戰術偵察手段,作用距離有限、判情效率不高,尤其難以準確識別複雜環境下的海上快速小目標;

二是空中偵察手段薄弱,在遠海由於艦載直升機缺少專用偵察裝備,編隊沒有空中戰役偵察手段,岸基情報體系不能及時提供遠方情報支援,編隊難以直接運用戰略衛星情報,不能全面掌控任務海區整體態勢;

三是全球重點和熱點海區情報缺乏,對任務海區周邊國家信息搜集不夠,現有資料滯後;

四是缺少能夠實現對全球大部分海域有效監控的海洋監視衛星。

通信

一是軍用衛星通信保障能力較弱,目前軍用通信衛星數量少,覆蓋範圍非常有限,不能保障全球通信,亞丁灣海區已經達到了距離的極限,再遠至紅海就難以保障;

二是水面艦艇與潛艇通信手段有限,無法滿足作戰需要;

三是海軍單兵特種通信裝備還有待改進,現行特種通信裝備,主要使用全軍通用單兵通信裝備,其體積、重量等技術指標無法滿足海上任務時使用需求;

四是涉外通信能力較弱,現役艦艇涉外通信手段少、通信速率低、涉外通信訓練水平不高等問題還比較突出。

預警探測

一是準確判別各類目標難度大,現役艦艇具備多種觀察預警手段,但獲取目標直觀信息手段少,準確判別各類目標難度大;

二是信息融合不夠,海軍艦艇現裝備的指揮信息系統只能有效融合處理軍內的往來信息,無法自動引接氣象、航管、AIS等外部信息,只能通過人工手段組織信息融合處理,指揮信息系統容量大、處理速度快的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

三是對海區態勢掌握不夠,由於缺乏遠方情報支援,空中預警手段有限,艦艇自身觀察範圍小、判情能力弱,難以可靠掌控任務海區大範圍目標態勢。

航海保障

一是缺乏具有自主權的全球高精度導航定位系統。「北斗」系統目前還不能實現全球覆蓋,且運行可靠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是遠海海洋環境監視能力尚屬空白,在遠海執行任務,缺乏航經海區全面、準確的海洋地理環境和水文氣象信息;

三是任務海洋環境信息和地理資料匱乏,比如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航海圖書仍然依靠英文版資料,護航區域海流、潮汐、海溫等僅有定性描述,難以做到精確定量分析,護航艦艇缺乏專業的測量調查設備,實測資料積累不夠。

海外基地

海軍要走向遠海,如何進行補給是不得不面臨的一個重大現實問題。海外軍事基地作為支撐一國軍隊海外軍事行動的「橋頭堡」,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海外軍事基地不僅具備兵力駐泊、後勤補給、裝備維護等傳統功能,在戰略預警、通信指揮等方面發揮的作用也日益增大。

此外,通過海外軍事基地的存在,不僅可以維護地區的經濟利益,密切雙方的經濟聯繫;而且可以發揮地區影響力,掌握地區話語權,影響地區的政治走向。隨著我軍承擔的維護海上戰略通道安全、人道救援、海外撤僑以及搶險救災等境外軍事行動日益增多,海軍走向遠海的規模、強度不斷增大,境外駐泊和經停趨於常態化,後勤裝備保障總量呈幾何級數增長,迫切通過建立海外後勤裝備保障基地。

作戰保障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世界軍事強國崛起的歷史一再表明:在對安全環境、戰略需求做出正確分析後,在相應經濟實力、科技水平的基礎上,發展新的軍事理論將會對軍隊建設起到顯著的推動作用。我們必須趁此次國防和軍隊調整改革的有利時機抓緊時間創新相關軍事理論,為海軍走向遠海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戰略理論

早期的「近岸防禦」已不能適應國家防衛的需要。1980年代中後期,海軍及時提出了「近海防禦」戰略,將防禦前沿前推至第一島鏈附近。2000年底,根據確保21世紀國家安全與利益的需要特別是國家海洋方向面臨的威脅與挑戰,明確指出:海軍不但要努力提高近海作戰能力,從長遠說,還要注重提高遠海防衛作戰能力,首次提出了海軍要從近海走向遠海的戰略構想。我們應借這次軍隊體制編製調整的機會,加緊相關戰略理論研究,力爭形成詳細的遠海護衛戰略理論體系。

作戰理論

當前,海軍走向遠海,作戰理論方面亟須在以下幾個方面尋求突破:

研究未來國際戰略格局和我國周邊海上戰略環境的基本特徵和發展趨勢,制定出相應的海軍戰略方針,指明主要戰略對手和方向,明確戰略任務和可能的作戰海區;

研究應付未來信息化條件下遠海作戰和在敵近海、近岸作戰的特點與規律,得出未來我海軍進行遠海作戰的指導原則,提出作戰理論;

研究打贏未來遠海戰爭的手段與方法;研究建立一支遠海護衛作戰部隊中存在的重大問題;

研究我遠海護衛戰略指導的海軍武器裝備體系;

研究海軍兵力的戰略作戰能力和戰略運用;

研究如何打贏戰爭和遏制戰爭的問題等。

(摘自《領導文萃》2018年5月下)

稿件來源:《艦船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領導文萃 的精彩文章:

哲思 帝國的消失
筆記 措辭的力量

TAG:領導文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