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漢唯一不封外戚的實權太后,沒生育一子,卻母儀天下

東漢唯一不封外戚的實權太后,沒生育一子,卻母儀天下

從嚴格意義上說,她似乎並不能稱為母親,因為她沒有親生子女。但這並不妨礙她「母儀天下」,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代賢后。無數鮮活的事例一再證明,衡量一位優秀母親的標準,教育比生育更重要。

東漢明德皇后馬氏,是漢明帝劉庄的皇后,開國名將伏波將軍馬援小女兒。馬氏能當上皇后,並沒有沾馬援的光。相反,她10歲那年,馬援病逝並遭到誣陷,被削奪侯爵,家道中落,小小年紀便嘗盡世態炎涼。

馬援很重視家庭教育,馬氏從小博覽群書,明事達禮,且生活簡樸,性格恬淡。被選進宮中後,深得光武帝皇后陰麗華的喜愛。

漢明帝即位,準備冊立皇后,跑去徵求母親的意見。升格做了太后的陰麗華毫不遲疑地指定了自己的接班人:馬貴人德冠後宮,即其人也。

舊語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但以德服人的馬氏卻是位不折不扣的大才女。她將漢明帝的日常生活記錄整理,竟搞出了一本「顯宗起居注」(漢明帝廟號顯宗),開創了「起居注」這一史書新體例,她也因此被尊為中國第一位女史學家(早於班昭續寫《漢書》二十多年,班昭是漢章帝之子漢和帝時期的史官)。

中國第一女史學家馬皇后

毫無爭議成為皇后的馬氏,卻始終沒能生出一兒半女,這在「母以子貴」的古代禮法制度中,是個危險的變數。陰太后索性幫人幫到底,讓漢明帝將賈貴人所生皇子劉炟抱養給馬氏,並冊立為太子。

說起來,賈貴人也不是外人,是馬氏同父異母姐姐的女兒。雖然輩分兒有點亂,但排行第五,並無明顯競爭優勢的劉炟能因「嫡子」身份躍上龍門,也算皆大歡喜。

馬氏撫養劉炟勝似親生,操碎了心。以至於劉炟長大後知道自己身世後,仍然與馬氏心無芥蒂,將馬家兄弟當作親舅舅,賈家親族並沒有得到格外的榮寵。即使在馬氏去世後,漢章帝劉炟也只給親生母親賈貴人增加了紅色的綬帶,奉送了一駕安車,賜與僕人、布帛、黃金而已。

馬氏長相只是「中上之姿」(馬援侄子馬嚴推薦馬氏入宮時上書所說),不能算沉魚落雁那種。她身高七尺二寸(漢尺23.1公分,約合166公分),方口(不是標準的櫻桃小口),一頭秀髮,典型的將門虎女風範。她能以一代賢后流芳百代,並得到婆婆、老公、兒子的衷心敬愛,當然不是靠長相,也不只憑撫養劉炟的辛勞。相比於普通母親勤勞善良、寬和大度,一位皇后的偉大之處更多地體現在明理識勢,化導蒼生。

漢明帝深知馬氏有治國之才,經常將朝政帶回後宮與她研討,幾乎是言聽計從。但馬氏從來沒為自己的家族謀求過一件私事,就連漢明帝為表彰開國功臣,設立「雲台二十八將」時,為平定西北和南方的交趾立下赫赫戰功,立志「馬革裹屍」的馬援因為是皇后的父親,竟然落選。東平王劉蒼在南宮雲台閣參觀二十八將畫像後,不解地詢問哥哥漢明帝劉庄:為何不見伏波將軍畫像?漢明帝「笑而不答」。後世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則替漢明帝回答了這個問題:馬援以椒房之親,獨不與焉。

馬援銅柱複製品,原柱位於今越南中部,不存,銘文有「銅柱折,交趾滅」句

椒房是西漢未央宮皇后的住所,以花椒和泥塗牆,一來有香氣,二來象徵多子,後世用做皇后的代稱。

而且,在她撰寫的《顯宗起居注》里,將兄長馬廖等人的功勞有意「抹殺」了,只為不讓外戚與大臣爭功。與哭著鬧著為娘家人要官謀財的媳婦相比,「胳膊肘朝外拐」的馬氏人生境界要高出去不知幾條街的距離。

漢章帝劉炟即位後,想按照慣例封舅舅們為侯爵,直接讓太后馬氏給否決了。

漢章帝有點小情緒,嘀咕道:

舅舅封侯跟皇子封王一樣,是咱漢家的舊例。您老人家要謙虛我不攔著,可我總不能對舅舅們太小氣啊,會讓人說閑話的……

馬太后鄭重地給漢章帝下了封詔書,寫道:

前漢就是因為外戚專權才傾覆,所以光武、孝明二帝謹防「舅氏」,不讓他們位居中樞之位。再說,現在馬氏幾個兄弟,論品行、才幹,根本比不上當年陰氏兄弟,陰家兄弟自抑謙讓,留下了美好的聲譽,馬家又怎敢邀寵居位?我夜裡常睡不好覺,唯恐娘家這些兄弟為非作歹,你就消停點吧。

漢章帝這邊剛消停,有好事者又上表言事:現在天下大旱,這都是因為不封外戚的緣故,各界群眾一致請求將皇上舅舅們封侯,以順應天象。

馬太后一見,氣不打一處來,又一次給漢章帝下詔:

說這些屁話的,都是想諂媚我得到些好處罷了。當年王莽家族一天封了五個侯,「黃霧四塞,不聞澍雨之應」。封不封侯,跟下不下雨有個毛線關係?

馬太后的擔心並非多餘。她自己樸素自律,「身服大練,食不求甘,左右但著帛布,無香蕃之飾者。」穿未經染色的粗衣,吃飯但求一飽,隨從人員身上連香囊佩飾都沒有。

她本想通過自己的行為,去感化引導社會風氣,但這些行為在娘家人眼裡卻成為笑柄。皇親貴胄們看到了,取笑說:太后從小窮怕了,習慣簡省。馬氏兄弟府門外「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僕人們都穿綢緞綾羅,衣領雪白,比太后那些隨從闊綽多了。

馬太后性格內斂,沒有發怒,她下令削減娘家兄弟每年的生活費用,想藉此委婉地提個醒,讓他們懂規矩,知進退。

但是,天下承平既久,貴族們奢侈競豪已成風氣,而且不給舅舅們封侯已經成了漢章帝的一塊心病。面對皇帝的一再請求,馬太后終於按耐不住,有點急眼了:

至孝之行,安親為上。現在天災頻繁,谷價翻倍,你不忙著賑災,卻慌著封舅舅!我平素有病不能生氣,你別惹我。再說,兒子未成年時聽父母的話,成年後按自己心意行事,你父親三年喪期未滿,現在我家族的事還是由我說了算!

看著漢章帝低頭不語,馬太后放緩了語氣——

等天下安寧,五穀豐登之時,由你做主就是了,到那時我只管含飴弄孫,就不操這份閑心了。

教育完皇帝,馬太后又給三公大臣下了道詔書:

如果馬氏宗族裡有敢請託郡縣擾亂政務,必須嚴格按刑法處置。

重要的是,馬太后不只是說說而已,她動了真格的。

她母親藺氏的墳塋比規制高了一點,她當即命兄長馬廖鏟低;漢室宗親里有車輛服飾不遵守規製法度者,當即開除「族籍」遣歸田裡;廣平王、樂成王等諸侯王車騎樸素,沒有金銀裝飾,她聽說後當即賜錢各五百萬。

馬太后這番較真兒,效果杠杠的。史載:「於是內外從化,被服如一,諸家惶恐,倍於永平(漢明帝年號)時。

心滿意足的馬太后置辦了紡織車間,在濯龍里種桑養蠶,紡絲織布,以為娛樂。博學的她經常與漢章帝討論軍國政事,閑暇時則親自給孫輩講授《論語》等經書,「雍和終日」。

幾年後,「天下豐稔,方垂無事」。漢章帝終於隨了心愿,批准了有司的請求,封舅舅衛尉馬廖為順陽侯,車騎將軍馬防為潁陽侯,執金吾馬光為許侯。

已經徹底退居二線的馬太后無奈地長嘆道:

我從小敬慕青史留名,不追求身外之物。現在年紀老了,也日夜惕厲,只想把天下治理好,不負先帝的遺願,希望兄弟們也能同心同德。沒想到老了卻難稱心愿,看來不免要留下萬年遺恨了!

馬廖兄弟聽聞此話,立即上書要求辭去侯爵。好不容易隨了心愿的漢章帝當然不批准,馬廖等人左右為難,最後在馬太后的默許下接受了封爵,同時辭去原來的公職避嫌。

公元79年,馬氏病故,謚「明德皇后」,與漢明帝合葬於顯節陵。雖然她死時年僅41歲,參與朝政不過20年,但對東漢前期皇族的良好家風傳承影響巨大,也成為全天下母親的楷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這4種「神奇」湯水,最適合廣東人在這個時候喝!方子收好
古代「黑店」怎麼玩:人肉包子蒙汗藥,船托假貨仙人跳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