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絕色釉惑——「天工開物」瓷器工藝品夜場

絕色釉惑——「天工開物」瓷器工藝品夜場

「天工開物」瓷器工藝品夜場

有一種美麗,純凈到極致,渾然天成、素雅淡凈。沒有青花的藍白相映,沒有彩瓷的繁複繽紛,縱然僅純凈一色,卻不輸於「濃妝淡抹」,這就是單色釉。北京匡時春拍「天工開物」夜場精選多件單色釉精品,帶您體驗大美至簡的絕色釉惑。

LOT 5038

明宣德 孔雀藍釉弦紋三足爐

尺寸:D14.7cm H14cm

孔雀藍釉又稱"法藍",宣德時官窯改變燒造方式,於成形素胎上先施白釉入窯高溫燒制,再在白釉上罩孔雀藍釉,經二次低溫燒就,釉面呈色亮麗,剝釉者少見,對於工匠技藝要求極高。清人佚名著《南窯筆記》曰:"法藍、法翠二色,舊惟成窯有,翡翠最佳。"認為孔雀藍釉在明代僅燒於成化年間,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宣德孔雀藍釉的稀少,清朝時已十分罕見。從傳世品和御窯廠遺址出土器形來看,宣德孔雀藍釉有三足爐、高足碗、盤、碗等造型,但從未批量製作,只是作為個例燒制。

參閱

本品與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宣德孔雀藍釉三足爐相近,寬口直壁,三足下蹲,端厚穩重。器身僅以七道弦紋為飾,不見諸繁瑣弄巧之裝飾,而自有其古風。釉色深淺有致,法翠瑩燦,光彩煥然。釉層明澈,釉面開細碎片紋。胎骨入手厚重,胎質緊實,為典型明初特徵。

參閱

此種三足爐又稱三足樽式爐、弦紋三足奩,為宋至明代流行的一種爐式,宋代汝窯和定窯也有類似器型傳世。宣德時期燒造極少,目前的公開資料僅可見台北故宮收藏孔雀藍、茄皮紫、青花三例弦紋爐,對照存世可知燒成者極少,罕如晨星。

LOT 5021

清乾隆 冬青釉葫蘆瓶

尺寸:H33cm

來源:北京匡時2006年秋拍,Lot1526。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葫蘆,因形似"吉"字,讀音似"福祿",又多籽,故自古以來便承載起人們希望吉祥如意、福祿雙全、多子多孫的美好心愿。葫蘆瓶為清代官窯的傳統品種,尤以乾隆朝為盛,不僅有青花、五彩和各種單色釉等釉色,又有綬帶扁腹、三聯葫蘆等多種造型,足見此器形之受歡迎。

局部圖

本品為乾隆朝仿龍泉窯的典型官窯作品。取天然葫蘆為形,小口,直頸,卧足,體態標準而優雅。外滿施冬青釉,質地勻凈潤澤,淡淡綠韻自然清新,醉人心扉。優美的器形與純凈的釉色完美結合,堪稱一代之冠,完美展現了當時制瓷業冠絕古今的工藝水準。

LOT 5022

清乾隆 檸檬黃釉碗

尺寸:D11cm H5.5cm

來源:

1.香港佳士得2002年10月28日,Lot 712。

2.香港蘇富比2006年04月10日,Lot 1627。

3.香港蘇富比2008年04月11日,Lot 2977。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本品為乾隆朝御瓷之佳例,其形雋巧怡人,優雅端莊。胎體細薄輕盈,釉汁瑩潤似玉。碗內素白,外壁施檸檬黃釉,其色勻凈無暇,嬌嫩無匹,純色動人。

來源

黃釉器歷來是封建時期皇家尊享之色,據封建禮儀制度,除宮廷用器,皆不可使用全黃之色。檸檬黃釉始創於雍正年間,而早在康熙時期,內務府琺琅作就已使用從西洋引進的銻黃作為琺琅彩瓷器的彩料和色地,由於這種黃釉的顏色比傳統澆黃釉更為淺淡幽雅,故又稱為"淡黃釉",清代文獻稱之為"西洋黃"、"洋黃",是以氧化銻為主要呈色劑的低溫色釉。有清一代,以檸檬黃釉最為名貴。

LOT 5025

清乾隆 白釉暗刻纏枝蓮紋高足碗

尺寸:D14.5cm

來源:香港蘇富比2011年春拍,Lot3035。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此為乾隆官窯仿永樂甜白瓷的一個著名品種,國內外多種重要的瓷器著錄均有選錄。高足碗在明清兩代多為皇室對蒙藏貴族的賞賜物,西藏博物館收藏有多件清代景德鎮御窯場燒制的高足碗。同時高足碗也是皇室佛堂內佛前供器,其地位之尊崇由此可見一斑。

碗心

此式高足碗為乾隆官窯著名品種,為仿自宣德同類高足碗所籹。胎體輕薄,釉面晶瑩,溫潤可人,積釉處微泛青色,深得永樂甜白遺韻。碗內外壁及高足外壁以暗刻纏枝花卉紋裝飾,刻工精湛,線條纖細清晰。碗心暗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字體圓融端方,為乾隆瓷器的上乘佳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匡時 的精彩文章:

澄道——近現代書畫夜場·花鳥篇
琥珀經年——酒久堂陳年茅台酒專場

TAG:北京匡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