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發現一座千年古墓,是否把它移走?朱元璋:留著給我看門
皇帝生前住在宮殿,死後葬入帝陵,繼續在地下享受帝王般的待遇,巨額的陪葬品肯定是少不了的。雖然許多皇帝都曾幻想過長生不老,但畢竟是肉體凡胎,長生是不可能的,早死晚死都得死,沒有人能避免。既然實現不了傳說中的永生,那就修建富麗堂皇的陵墓,這才能體現尊貴的地位。
明朝有兩座陵墓群,一座是北京的明十三陵,另外一座是南京的明孝陵,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與明成祖有著直接的關係。當年朱元璋把都城定在了南京,把兒子們封到各地做王,四子朱棣則奉命鎮守北大門,這裡也就成了他的封地。
朱棣在眾多皇子中,能力絕對是首屈一指的,他沒有辜負老爸的期望,幾次親率大軍北征,為大明邊關的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朝中的聲望也是其他兄弟無法比擬的。朱棣本以為,老爸會把皇位傳給他,畢竟此時太子朱標已經不在,不論從哪方面來說,朱棣都是最合適的繼承人。
自古帝王之心最難測,朱棣沒能猜中老爸的心思,朱元璋權衡利弊後,把江山交給了長孫朱允炆。儘管有千萬個不甘心,但朱棣還是得任命,老老實實做他的王爺。後來,侄子居然下旨削藩,明擺著是要把叔叔們的權力都收走,朱棣肯定不願意,二話不說就與朝廷大軍開干。
起初,朱棣手中的牌並不好,沒有多少優勢可言,成功的概率極低,九死未必有一生。反觀建文帝手中,可以說是握著兩個王四個二,卻被他打的稀巴爛,非但丟掉了皇位,最終消失的無影無蹤。通常來說,如果不發生太大的事情,皇帝絕不會輕易遷都,但朱棣卻不同,於永樂十九年,把都城遷到他之前的封地北京。
從朱棣開始,明朝的皇帝駕崩後,都葬入了天壽山附近的明十三陵,而南京的明孝陵只埋葬了朱元璋一位皇帝。眾所眾知,由於皇陵的規模巨大,絕非短時間內就能完成,從洪武十四年起,朱元璋就下令建造明孝陵,前後共耗費了二十多年,直到永樂初年才結束,期間發生一件趣事。
當時負責修建明孝陵的大臣,是中軍都督府僉事李新,他深知明太祖的脾氣,若是出現一點差錯,肯定吃不了兜著走,項上人頭都很可能保不住。所以,李新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每天親自坐鎮監督。有一天,士兵在幹活的時候,突然挖出了一座墓地,趕緊將此事反映給老大李新。
李新根據墓志銘上的記載,得知這是三國東吳皇帝孫權的陵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李新立馬回宮面聖,將此事稟報給皇帝,讓他老人家定奪。李新說:「微臣按照皇上的吩咐,加班加點地修建皇陵,卻發現了孫權陵墓,是否把它移走呢?」朱元璋回道:「移走幹啥,不管怎麼說,孫權都算是一代梟雄,留著給我看門。」曾經的一國之君,死後居然淪為看大門的,如果孫權聽到朱元璋這句話,估計棺材板肯定蓋不住了!
※才女出了一個上聯,乾隆與紀曉嵐很尷尬,至今無人對出下聯
※得知小妾與才子約會,宰相說:你若能出口成章,我就成全你們
TAG:史學界的9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