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先秦的改革者都是誰?他們的功績及命運如何

先秦的改革者都是誰?他們的功績及命運如何

原標題:先秦的改革者都是誰?他們的功績及命運如何


先秦的改革者都是誰?他們的功績及命運如何


春秋時期是一個社會劇烈動蕩的時代,新舊制度和社會關係在這裡激烈地碰撞和交替,不同的政治人物不停地在台上台下吶喊,極力推出各種政治主張,都要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聲音和足跡。正是由於社會發展到了一個更替的階段,諸子百家大多產生於這一時代也就不足為奇了。在諸子百家當中,有的人通過著書立說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從而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有的人在政治舞台上利用手中的行政權力,向著舊有的制度發起了衝擊,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變法」,套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改革。既然是改革舊有的制度和習慣做法,它必然就會遇到舊勢力的抵觸,從而引發和傳統思想觀念的碰撞。那麼,先秦那些改革者都取得那些成績,他們的命運又是怎樣的呢?

管仲 管仲本來是齊桓公政敵公子糾的人,因為鮑叔牙的極力推薦,齊桓公和他進行了長時間的談話,知道了他的才能,就把國政交給了他。管仲執政以後,馬上在齊國進行了一番改革,主要內容是:



(管仲 圖片來源於百度圖片)


行政改革。就是把士農工商分居,職業世代相傳,既保證了社會生產,也避免了人們因為謀職業而使社會產生動蕩。他把國都劃分為六個工商鄉,十五個士鄉,共二十一個鄉。

軍事改革。就是把居民組織和軍隊的編製統一起來,形成一種社會組織和軍隊編製相一致的戰爭體制,不需要長時期的戰爭動員和準備,能夠隨時進行大規模的戰爭。


經濟改革。就是把土地按土質的好壞分為若干等級,按等級高低,徵收數量不等的實物稅,從而增加了國家的賦稅收入。除此之外,管仲還實行了鹽鐵官營。制定了統一鑄造、管理錢幣,制定了捕魚和製鹽的政策,鼓勵與境外的貿易等等。


管仲的這些改革,加快了奴隸制消亡,使齊國迅速地進入一個封建制的國家。齊國由此國力大增,民眾富裕,軍事強盛。齊桓公能夠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正是得益於由他批准,由管仲提出並實行的這個改革。由於管仲的改革只涉及經濟基礎,沒有觸及上層建築層面,因而沒有受到齊國高層的抵觸。管仲協助齊桓公執政四十一年,自始至終任齊相國。直到他死(前645)後,齊國仍然實行他的這些改革政策,齊國也常常比其他諸侯國強大。


李悝 魏文侯魏斯是和韓國、趙國一起成為諸侯的,在他即位的第十四年(前411)上,任命了李悝為相國,對衛國的政治經濟進行了改革。大致有這樣一些內容:


一、廢除了官爵世襲制,按照對國家的貢獻選拔官員和授予爵位。對於那些完全靠父祖輩爵祿享受特權的人,剝奪其官位和俸祿。第二,鼓勵自由開墾土地,革除舊有的阡陌封疆,鼓勵農桑,提倡發展農業生產。第三,實行「平糴法」。即國家在豐年收購糧食,荒年以平價出售,保持糧食價格穩定。第四,改革軍隊體制,精選武士,中選者免除全家徭役,並獎勵給田宅。另外,李悝還制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法經》,以此來維護封建統治的秩序。

李悝的變法使魏國經濟得以迅速發展,國力日益強大,魏國很快進入戰國時期的強國之列。李悝的改革被稱之為變法,它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魏國的富強對其他國家的震動很大,從而引發了中國歷史上一次轟轟烈烈的全國性變法,為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鋪平了道路。後來著名的商鞅變法、吳起變法都是受到李悝變法的影響。


吳起 吳起本來是魏國的將領,善於用兵打仗,廉潔公正,體恤士卒,被魏文侯任命為河西守。魏文侯死後,他的兒子魏武侯繼續任用吳起擔任這一職務。由於吳起擔任河西守聲望很高,成為相國有力的競爭者,因此被人設謀算計。吳起不受重用,且害怕招來災禍,於是離開魏國,到了楚國。楚悼王熊疑一向聽說吳起賢能,剛到楚國就任命他為令尹(相國)。吳起的改革主要內容是:


一、均爵平祿,消除世襲的封君、爵祿制度,用這些爵祿去奉養有功的將士;


二、廢除無用、無能的官職,剝奪王室貴族的特權,削減無用的開支,以獎勵為國出力的人;


三、責令一些與王室關係疏遠的貴族到楚國偏遠的地方去開發;

四、重視軍事軍功,摒棄遊說之客。


楚國變法以後,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併了陳國和蔡國,打退了韓趙魏三國的聯合進攻,向西討伐了秦國。楚國變得強大,令諸侯國感到了極大的憂慮。不過,吳起的這個改革涉及的都是上層建築領域,它的推行必須有一個靠山,這就是國君,當這個國君不在了,或者說失去了靠山,這個改革者就很難立住腳跟了。吳起正是這樣,楚悼王一死(前381年),楚國舊貴族馬上聯合起來向他發起了進攻。


吳起不愧是軍事家,在王室貴族向他進攻時,他逃進楚王停屍的地方,俯伏在悼王的屍體上,以此尋求避禍。可是這些人實在是太痛恨吳起了,他們用箭射殺吳起,同時也射中了悼王的屍體。等到把楚悼王安葬,楚肅王即位以後,下令把射中楚悼王屍體的人全部處死,因此而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可以說,吳起最後用智慧拉來了七十多家為自己殉葬。


申不害 申不害在韓昭侯八年(前358)被任命為韓相國,韓昭侯二十二年(前344)去世,為政十五年。他的改革也屬於變法的範疇,大致有以下內容:

一是整頓吏治,加強君主的統治權。削弱豪強家族的勢力,加強對官吏的考核和監督,提高國家政權的行政效率。二是整肅軍兵,將貴族的私家親兵收編為國家軍隊,與原有國家的軍兵混編,進行嚴酷的軍事訓練。三是鼓勵和重視發展手工業,特別是兵器製造。


申不害這個人本來是鄭國人,他以刑名和帝王的統治術等學問向韓昭侯求官,執政後實行法家的治國之道。申不害前後執政十五年,在任期間國家安定,政治清明,軍隊強大,沒有哪個國家敢侵犯韓國。申不害死在韓昭侯之前,在他死後四年,韓昭侯才死去。


商鞅 商鞅本來是衛國人,曾經在魏國相國門下做事。魏相國公叔座臨死的時候將他推薦給魏惠王,魏王不能用,商鞅到了秦國。商鞅被任命為左庶長,並在秦孝公三年(前359)主持推行新法。大致有這樣一些內容:



(商鞅 圖片來源於百度圖片)


一、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二、獎勵耕戰。鼓勵農業生產,以生產糧食和布帛多少為標準,凡是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其徭役;獎勵軍功,以在前線斬得敵人首級多少來計算,按照軍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貴族凡是沒有新立軍功,不能享受特權。


三、實行郡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員治理,使縣成為直接隸屬於國君的地方行政組織。


秦國實行變法後,國力大增,軍隊的戰鬥力迅速增強,很快稱霸天下,周天子也送來了霸主的稱號。從商鞅變法開始,秦國開始主動對東方各國用兵,直到最終統一中國。如果說秦國最終統一中國,其偉業完成於秦王嬴政,那麼,它的起點應該是秦孝公。秦孝公死後,商鞅被殺,但他的這些改革政策卻被沿用了下來。不僅僅秦國一直堅持不改,整個封建社會都在實行,並沒有因為改朝換代而改變。這也就是為什麼商鞅的變法最有名的原因所在。


商鞅的改革成績最大,但作為一個改革者,商鞅的結局卻是最凄慘。秦孝公去世,他的兒子惠文君繼位,這一年就殺了商鞅。還是在變法的初期,新法的實施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尤其是這個變法觸及到了上層貴族的利益,法令行不通。還是作為太子的秦惠王觸犯了禁令,商鞅同樣要給予處罰。但是太子又不能受刑,商鞅就讓他的師傅代受刑罰。等到秦孝公去世,秦國的宗室貴族大多怨恨商鞅,他們聯合起來告發商鞅謀反,商鞅只能逃跑。可悲的是,商鞅在逃跑途中竟然受到了自己所定之法的制裁。他想住店,店主以「商君有令」不予收留,因為害怕他那個「連帶法」。商鞅逃到魏國,魏國人痛恨他打敗魏軍,就把他捉起來送回到秦國。商鞅回到自己的封地,想發動封地的士兵攻擊鄭國謀求生路,被秦國出兵打敗。秦惠王把商鞅在咸陽五馬分屍,全家同時被殺。


先秦的改革者還有幾個,如晉國的士匄(范宣子),他所做的范宣子刑書,也被稱之為法律方面的改革。鄭國的姬僑,字子產,他把刑法條文鑄在鼎上,這和范宣子的刑書一樣,都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成文法,也是較早的法律方面的改革。還有鄒忌,他說服齊威王鼓勵臣民大膽進諫,主張修訂法律,監督管理,選拔任用人才等也被稱之為改革或者變法。只不過這些改革或者限於一個方面,或者不如同時代的動作幅度大,因而都不如以上那些知名度高,但他們的成就卻同樣不容忽視。


另外,說到改革者,還不得不提到一個人——趙武靈王,他在趙國大力推行了「胡服騎射」。因為他的這個變革太過單一,所以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了他也是一個改革者。「騎射」的出現,標誌著作戰方法的轉變。從此,戰車逐漸隱身於歷史的深處,幾近於被人們遺忘。直到坦克的出現,戰車才以另一種面目出現,並重現了它的輝煌。而騎戰之法則從此走上歷史舞台,主導了整個冷兵器時代,直到熱兵器成為戰爭的主角兒。


先秦的改革者人員眾多,覆蓋範圍幾乎是整個中國,這些改革促進了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在客觀上反映了中華民族走向統一的願望。不管這些改革者自身的命運結局如何,他們都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空星照 的精彩文章:

此人給四代皇帝趕車他才是古代中國天下第一車夫
劉禪對諸葛亮是恨之入骨還是有情有義

TAG:長空星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