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乳腺癌,「保命」的同時更該「保乳」!
保命or保乳?
發現罹患乳腺癌,很多人一心「保命」而忽視「保乳」。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最新調查顯示,即使是在乳腺腫瘤治療水平較高的會員單位中,整體乳房再造率也僅為4.5%。在全國最早開展乳房再造技術的天津市腫瘤醫院,乳房重建患者不足全部手術患者的10%。
但事實上,隨著科技進步,只要及早發現乳腺癌,選擇正確的治療方式,患者不僅可以延續生命,還能保住乳房。特別是即刻乳房再造術,將乳腺腫瘤的切除與乳房整形及修復一次完成,讓患者不必經歷缺失乳房的痛苦。
5月25日,2018中德國際乳腺專家高峰論壇暨第九屆乳腺癌「春秋論壇」在津舉行。會議由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承辦,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協辦,是由天津市腫瘤醫院曹旭晨教授攜全科醫師傾力籌備、邀請中德頂尖乳腺專家精心打造的學術盛宴。
今年的大會主題是「乳房整形與修復」,邀請國內外乳房重建領域知名專家,圍繞乳房重建的解剖學基礎、美學效果評估、不同乳房重建技術的具體操作與利弊等多方面展開深入探討,以期推動與普及乳房重建技術並將存在爭議的問題達成共識。
大會同時兼顧內科、外科、影像、病理等多學科前沿進展,共同推進乳腺癌診療創新與發展。
大會主席、市腫瘤醫院乳腺腫瘤一科主任曹旭晨教授說,雖然乳腺癌是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但它也是目前臨床上治療方法最多、療效最好的實體腫瘤之一,可以說「患上了乳腺癌,是不幸中的大幸」。更幸運的是,科技推動下,患者只要願意,都能保住乳房,保有身體的美。
大會主席曹旭晨
天津市腫瘤醫院乳腺一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專業委員會常委,衛健委全國腫瘤規範化診療專家委員會專家組成員,中國醫師協會乳腺疾病培訓專家委員會常委。與德國乳腺頂級專家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任德中醫學促進會乳腺疾病專業協會中方主席。
1992年入選天津市衛生系統跨世紀人才,1993年入選天津市衛生系統百名人才庫。
從事乳腺癌及乳腺疾病臨床診治工作30餘年,親自帶教300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進修醫師,對500餘名乳腺腫瘤學醫師進行過外科技術指導。經其指導過的活躍在中國乳腺腫瘤臨床一線的醫師,每年完成手術超過30000例。
曾於2005年在美國著名癌症研究中心Vanderbilt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從事乳腺癌研究工作。擅長乳腺癌的綜合治療,在各種複雜乳腺外科手術方面經驗豐富,完成乳腺癌手術近萬例,會診並治療局部晚期等疑難乳腺癌千餘例。是國內較早倡導乳腺癌功能性外科治療的醫師。熟悉國內外臨床及科學研究動態。
作為第一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帶領的學科團隊目前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並另有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作為主要參與者獲得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文章150餘篇,其中SCI收錄30餘篇。主譯參編參譯專著多部。
60%乳癌發生在絕經前
80後姑娘也不少見
國家癌症中心日前發布的《2017年中國腫瘤的現狀和趨勢》報告顯示,中國是乳腺癌發病率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每年以2%的速度遞增,位列我國女性惡性腫瘤之首。在咱天津,乳腺癌同樣是傷害女性健康的第一大癌。
「國內沿海發達地區的乳腺癌發病率均已達到70-80/10萬,我們天津的乳腺癌發病率也不低,超過了50/10萬。」曹旭晨教授介紹,這可能與天津地處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生活條件較好,脂肪等攝入較多,體重超重或肥胖者多,人口老齡化程度高等因素有關。
從年齡看,我國乳腺癌的診斷中位年齡為48-50歲,大約有57.4%的中國乳腺癌女性患者確診年齡不到50歲,而62.9%被確診時還未絕經,比西方國家平均發病年齡至少提早10歲。
在市腫瘤醫院乳腺癌病房裡,「80後」姑娘佔了三成,二三十歲的也不罕見。曹旭晨教授說,年紀輕、沒結婚或是沒生育的患者更需要保乳治療,為她們成功保住乳房,能讓疾病對她們的心理傷害降得更低。
專家:王欣
天津市腫瘤醫院乳腺腫瘤一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天津醫科大學新世紀人才,天津醫科大學優秀教師。
《外科技術創新與推廣協會》常委,《中華腫瘤防治雜誌》的編委,教育部學位評估專家。主持承擔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擔任天津醫科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工作。發表論文百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三十餘篇。
從事腫瘤臨床和科研工作近30年,對乳腺癌的早期診斷、外科手術及個體化治療有著較深入的研究,積極推動乳腺癌功能外科的發展,擅長乳腺癌個體化治療及分子靶向治療。
乳腺癌是治療方法最多
治療效果最好的腫瘤之一
如今患了乳腺癌再也不意味著「天塌了」,乳腺癌已成為臨床上治療方法最多、療效最好的實體腫瘤之一。在天津市腫瘤醫院,由於實施乳腺癌精準化治療,乳腺癌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達到90%以上,十年總生存達到80%。
「最新研究表明,我們對於乳腺導管原位癌或許進行了過度治療。」王欣教授介紹說,發表在《美國醫學協會雜誌-腫瘤學》上的研究發現,患有0期乳腺癌(也叫做導管原位癌)並接受治療的女性,與普通人群中的女性,在之後20年內具有同樣大小的乳腺癌死亡的概率並無差異。
在這項研究中,科研人員通過分析以前的監控數據、流行病學數據,和從1988年到2011年超過108000位確診的乳腺導管原位癌女性的最終結果資料庫,並把這些女性死於乳腺癌的風險和普通人群中女性進行對比,結果發現不同組別的患者20年內死於乳腺癌的比率都是3.3%,並且與普通人群的乳腺癌死亡率沒有區別。
「重視乳腺癌,但別過度反應,才是科學的應對之道。」王欣教授說。
專家:張斌
天津市腫瘤醫院乳腺腫瘤一科副主任醫師,從事乳腺外科專業18年,擅長乳腺惡性腫瘤的保乳、保腋窩及乳房重建手術,擅長自體組織即假體乳房重建。
發表論文多篇,科研成果多項,並在多個專業學術委員會兼職。每年開展乳房再造手術120餘例。
實在沒辦法保留乳房
也要做個乳房重建整形
作為國內最大的乳腺癌診療基地,該院每年收治的初診乳腺癌外科手術病例超過5000例,2017年達到了7600餘例,但要求保乳治療的患者,去年不過500人。
「大家現在已經沒有那麼恐懼乳腺癌了,可對保乳這件事,還存在著巨大誤區。」張斌介紹說,很多人總覺得只有切乾淨了,心裡才踏實,但保乳治療並不意味著切不幹凈、容易複發,也不會因掩蓋複發跡象而耽誤治療,對後續的治療亦無影響。薈萃分析顯示,乳腺重建可以顯著降低患者乳腺切除術後的焦慮和抑鬱。
在計算機數字化評估、鈦網補片等高科技支持下,只要患者願意,大多數人都能享受即刻再造手術,術後睜開眼,乳房還和患病前的一樣。「即使實在沒辦法保留乳房,我們在切掉後,也會給患者做個乳房重建整形,這樣不僅能增加患者的自信,也有助於促進家庭生活和諧。」張斌說,如今,臨床上對乳腺癌患者的治療已越來越精準,越來越個性化,且已從「救命」階段跨越到了如何更好地生活。
作為在全國最早開展乳房再造技術的醫院,市腫瘤醫院在乳腺癌外科、內科及綜合治療領域獨具優勢。該院乳腺腫瘤一科開展乳腺癌重建技術已有近20年歷史,在此期間培養了一大批掌握常用乳房重建技術的外科醫師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該科對於乳房精細膜性解剖技術,可使腫瘤部位切口更小、更精確,手術時間也大大降低。
目前該科開展假體植入乳房重建、帶蒂皮瓣乳房重建、遊離皮瓣乳房重建、縮乳術、乳腺癌保乳整形技術。其中的乳房重建技術已是該科常用技術,普遍應用於有保留乳房外形需求但無保乳條件或保乳失敗的患者。
乳腺癌其實是個「慢病」
「全程護理管理」很重要
近年來,乳腺癌被歸入眾多慢病里的一種。該院乳腺一科護士長陳育紅介紹說,這就需要採取並逐步實施乳腺癌「全程護理管理」模式,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術後康復及居家自我照護能力。
她解釋說,「全程護理管理」是指從生理、心理和社會家庭支持等各個方面全程提升患者的舒適度、滿意度和生存質量,而非停留在某一階段,也不局限於某個醫療單元,而是發生在持續醫療的全過程中,致力於不斷滿足病人的需求,降低患肢術後淋巴水腫等併發症的發生率,加強對患者圍手術期的焦慮、抑鬱等負面高壓力身心癥狀的護理干預。通過遠程隨訪和醫護一體化的網路平台的隨訪,滿足患者重建術後遠期的身心整體需求,保證重建手術的質量和效果,促進患者建立自尊、自信、自強的康複信心,早日達到身心康復,順利回歸家庭和社會。
其中,重建術後患者康復隨訪是延伸性護理的重要環節。該科通過建立微信群、微信公眾號、電話隨訪等平台,及時追蹤了解患者在家中重建術後的身心需求,通過信息交流,糾正或幫助患者解決康復中的問題。
2015年,科室成立「呵護生命之源」人文關懷會,搭建醫、護、患交流平台,宣傳健康知識、解答疑難問題、滿足不同階段患者的身心需求。
由最初醫護人員、康復治療師和患者、患者家屬組成的抗癌團體發展為全國各地乳癌姐妹組成的粉紅大家庭,相繼建立了眾多患者微信群,以提供情感交流支持。
啟動全國區域志願管理服務工作,「抱團抗癌」的乳癌患者達到1415人。其中「粉紅80後」微信群全部由80後患者組成,作為家庭和社會雙重主力軍80後患者承擔著雙重的壓力,這個微信群不僅為她們提供了病情指導的途徑,也為她們提供了交流和疏解的平台。
而抗癌明星、志願者、心理諮詢師的加入,也為粉紅事業錦上添花。粉紅事業由最初的乳癌患者和醫護人員的知識講座和義診服務活動形式逐漸拓展為線上反饋和線下服務相結合的醫護一體化的康復模式。
記者 | 張昭
攝影 | 王倩
編輯 | 張昭
喜歡就轉發·更喜歡就關注
您 可 能 錯 過 了 這 些
※新研究發現,肥胖會增加18種癌症風險!
※13家網購平台兒童用品質量抽檢:不合格率近三成!
TAG:城市快報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