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吉他萌新入坑前需要知道的5件事

吉他萌新入坑前需要知道的5件事

「快放暑假了,我想學門樂器,最好是簡單一點兒的,吉他怎麼樣?」

「當了這麼多年的樂迷,覺得不過癮,準備買把吉他,翻身當樂手。」

「抖音上那些彈吉他唱歌的小姐姐好棒,我也想買把吉他。」

「聽說吉他是把妹的衝鋒槍,我也想嘿嘿嘿嘿…」

「考慮培養一下孩子的音樂興趣,想給他/她買把吉他。」

「女朋友說學校樂隊里那個吉他手好帥,我不爽,我想弄死他也要彈吉他。」

實在編不下去了…

無論出於何種動機,當「我想學吉他」之類的念頭出現在你腦袋裡時,先不要急著衝進樂器商店。建議你先用20分鐘時間考慮下面的5個小問題,然後去飽餐酣睡一番,等你心態徹底冷靜下來之後,如果還是堅持要學吉他,那就盡情去做吧,恭喜你已經成功避開了入門階段幾條潛在的彎路。

1.再跟自己確認一遍,真的要學吉他嗎?

或者說,你準備好去培養一項新愛好,接受一門新知識,學習一種新技能了嗎?

首先潑冷水嗎, 說明一下學習吉他過程中可以預見的阻力:

持續的經濟投入。購買吉他需要一筆錢,但這不能保證你一路爽到底,後續還要有額外的投入。譬如琴弦,這東西是消耗品,需要經常更換,便宜的琴弦十幾塊錢,貴一些的一兩百塊,有些琴弦稍不注意彈兩天就生鏽,帶鍍膜的琴弦使用壽命長一點,勉強支撐幾個月之後手感、音色也就不行了。就算你不主動去定期更換琴弦,生鏽了還是接著用,弦早晚也會斷掉,斷了還是得換,這筆錢無論如何省不下來,而且等琴弦綳斷了劃傷手,還得花錢去買創可貼。再譬如撥片,市面上不同廠家不同材質不同規格的撥片多到數不清,從幾毛錢一片兒的到幾十塊錢一片兒的都有,等你終於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那款之後,就會發現這小東西太愛丟了,練琴時候會丟、排練時候會丟、會被其他彈吉他的朋友切走,甚至會出現掉到地上就此土遁消失的靈異現象,於是你不得不多次大批量購買,以至於出現這種情況 ↓

除此之外,還有調音變、變調夾、琴包、背帶之類亂七八糟的小配件。另外,吉他需要通過定期的調節和保養來維持良好的演奏狀態,無論是送去店裡做還是買工具自己弄也都算是一筆開支。當然,還有支付給吉他老師的學費以及購買教材、課程之類的費用,我會在本文下面的部分里提到。總之,相信我,要是論起把你錢包掏空的能力,吉他不會比單反差太多。

持久的時間投入。這一點無需贅述,學習任何東西都必須付出時間成本,吉他也是同樣的道理。哪怕是含著金撥片出生的超級天才,從入門到精通也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值得注意的是,入門之後仍需要持續地花一些時間在練習上,否則就會日漸生疏,更談不上進階了。決定學習吉他之前,請確保自己有足夠的時間。

練琴環境的選擇。雖然不像鋼琴或長號那樣音量驚人,彈吉他畢竟是要發出聲音的,同樣需要一個合適的練習環境。具體的選擇標準不算苛刻,底線就是自己能聽得清楚又不會給別人帶來困擾。特別是初學階段,在你彈奏得還不那麼動人的時候,還是應該照顧一下周圍聽眾們的感受,假如你恰好有一個完全不能忍受吉他聲音的室友,那就再考慮一下。

身體方面的不適。儘管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吉他已經被設計得盡量適合大多數人演奏,但入門階段手指的酸疼和不適感還是難以避免,特別是在那些需要通過反覆機械動作來強化肌肉記憶的過程中。但只要保證科學練習和適當放鬆,這個階段很快就會過去,其實完全沒必要擔心。另外,吉他英雄傳記里偶爾會提到的那種練琴練到手指飆血的橋段,絕大多數是來源於藝術加工再創造,彈吉他這件事情本身沒有那麼血腥。

然後是學習吉他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境:

最常見的問題是熱情的消退。畢竟人是會變的,一段時間之後,吉他無法再像最初那樣帶給你新鮮感,而你又恰好處在技術上升的瓶頸期,很容易就會出現興趣點的轉移。再加上老師催你交開題、基友叫你去開黑、女朋友讓你陪逛街,你的時間越來越少,只好把吉他扔到床下或者低價轉賣。

最無奈的是努力之後夢想依舊很遙遠。等你學會了吉他,卻發現當初想追的那個姑娘壓根不想聽你彈吉他,發現還是當不了搖滾明星,發現你彈琴唱歌的視頻獲得的點擊量還不如對口型漂亮小姐姐們的零頭,發現女朋友終於不再喜歡民謠歌手,而是迷上了跳舞的嘻哈少年。深深的挫敗感讓你開始思考努力的價值,思考理想和現實的意義,最終變成了一個哲學家(或者真正意義上的搖滾青年)。

更讓人難過的是你開始研究吉他設備,你想換一把更貴更經典更高級的吉他,但它的價格又高得有些遙不可及,你只好先從網上收集關於這把吉他的相關信息。一段時間之後,你對它的用料產品參數配置了如指掌,你看過了關於它的每一條測評視頻,你跟每個能接觸到的琴友聊它的音色手感,你在論壇上每一個關於它的討論里認真留言發表意見。終於,你成了人們眼中的懂琴帝,但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從始至終都沒有機會真的彈一彈這把你瘋狂愛上的吉他。

還有些看起來不那麼重要的小小困擾,譬如你是個姑娘,彈吉他意味著你從此告別了漂亮的指甲;如果你是個男生,恰好又喜歡上了指彈風格,就不得不忍受旁人對你右手長長指甲的誤解。

好了,說了這麼多,我不是想刻意誇大學習吉他的難度,只是想說明彈吉他是一件還算嚴肅的事情,需要靠持久的熱情來驅動,需要靠意志力來堅持,需要靠時間和金錢來支撐。所以你需要再跟自己確認一遍,是不是真的要學吉他。如果只是想簡單地體會一下那種快感,PS上的遊戲《吉他英雄》可能更適合你;如果你本身就是個三分鐘熱度的人,那乾脆不要進行這種無謂的嘗試;如果是想要出風頭,就不如花錢買一雙新球鞋;如果目前經濟狀況或者精力確實有限,那就再等待一下,以後找個更合適的時機吧。

如果你此刻還沒有關掉這篇文章,說明你並不在上述的幾種情況之列,那麼剛才提到的那些困難對你來說就都不算事兒了。

2.我今年xx歲,現在開始學吉他還來得及嗎?

這個問題比較好回答,多大年紀開始學習吉他都不算晚,但在學習路徑和學習效果上確實會有差別。

在學習器樂演奏方面,幼年時期打下的底子確實很重要,但成年人其實也是有一些優勢的。成年人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明顯更強,可以適應更多樣化的學習方法,而且在練習階段能夠自我啟發,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兒童更多的還是需要依賴灌輸式的教育。

另一個優勢在於成年人的審美觀已經成熟,對音樂的理解和甄別能力更強。我們很容易就能明白彈得快不等於彈得好,明白某些乍看之下非常炫酷的技巧一旦被濫用就顯得非常無聊,我們能更理智地選擇自己喜歡的風格並專註練習,不至於把太多時間浪費在摸索和嘗試上。

當然也有劣勢,一方面是培養肌肉記憶和動作習慣時成年人要更吃力一些,另一方面在於如果幼年時沒有經過系統的音樂培訓,成年之後很難再建立起強大的聽覺系統——從小學音樂的人聽到一段旋律時腦子裡反應出的是一條譜子,成年之後再想補這一課就很難了,通過鍛煉可以提升相應的能力,但幾乎不可能建立起所謂的「絕對音感」了。上面兩件事對於普通人和絕大多數常見的生活場景來說其實無關緊要,但放在音樂領域裡,就決定了你是否能成為一個「演奏家」。

但也不必就此灰心,關鍵要搞清楚自己在彈吉他上這件事的自我期望值有多高。普通人照樣可以學會吉他,一樣能跟著吉他唱歌、按照譜子演奏,或者進一步學習作曲編曲方面的知識。把吉他看作是了解音樂甚至創造音樂的工具,說不定你就可以用吉他寫出一首好歌,當不成演奏家不代表你當不成藝術家。

3.我應該學習哪種吉他?

假設你對吉他/音樂稍有了解,看過音樂節的現場演出,或是關注過電視上的音樂類娛樂節目,應該已經了解到「吉他」其實是個籠統的概念,其中還有很多不同的細分。但鑒於本文的目標讀者是對吉他所知不多的新人,我認為還是值得花一點兒時間把基礎性的問題講清楚。

我們比較容易接觸到的吉他主要有3大類

Acoustic Guitar 原聲吉他/民謠吉他/鋼弦吉他/箱琴

大多數人對於想到「吉他」這個名字的時候,一般都會聯想到這種吉他,確實也是目前階段最常見、適用性最廣、普及度最高的吉他種類。我們常說的民謠吉他、木吉他、箱琴一般都指的是它。

外形通常長成這樣,用前一段時間CCTV某條新聞里的話來說就是「一個桶」加「一個柄」。通常裝配鋼弦,用手指或撥片彈奏,發聲方式是琴弦振動進而通過吉他面板背後的音梁帶動整個面板振動,聲音在琴箱內被放大之後由音孔傳遞出來(更系統的表述可以去看維基百科)。原聲吉他的音量在小型室內場所或不太吵雜的室外環境都可以被清楚的聽到,在舞台表演或其他需要更大音量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話筒擴用,或者通過拾音器(原廠內置或選裝)接入音響系統來實現。

tips:加裝了拾音器的原聲吉他還是原聲吉他,為了跟「箱琴」區分,我們通常稱之為「電箱琴」,跟「電吉他」不是一碼事。

原聲吉他可以作為主奏樂器來演奏旋律,也可以作為伴奏樂器來提供和聲及節奏,極端情況下可以通過敲擊來使它變成一個純粹的節奏樂器(類似於一個臉盆或水桶),或者扔在牆角變成一件傢具/裝飾品,還可以隨便劃拉兩下作為一個對口型拍抖音的道具。

適用場景

原聲吉他的音色大眾接受度較高,跟人聲或其他樂器的配合比較和諧,幾乎適用於所有現代音樂風格和流派。另外,原聲吉他對場地和環境的要求比較小,只要你願意,可以隨時隨地拿出吉他開始彈奏,所以也成了很多人表演音樂、創作音樂時的首選樂器。

另外,近些年又出現了一種新的基於原聲吉他的演奏風格,叫做指彈吉他finger style,是在彈奏旋律的基礎上又加入了和弦、bassline、打擊節奏,通過一個人一把吉他實現多聲部合奏的效果。如果你喜歡這種風格,想要看起來比較炫酷,又或者孤獨到找不到朋友一起組樂隊,也可以考慮往這個方向發展……

Electric Guitar 電吉他

電吉他看起來是這個樣子的,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電吉他外觀差異較明顯,電吉他外形設計上沒有那麼苛刻的要求,有些看起來像是一把斧頭或者一個叉子的樂器其實也是電吉他。跟原聲吉他相比起來一個明顯的不同就是那個「桶」被一塊「板」取代,一般來說是實心的,但隨著對電吉他了解的深入,你會逐漸了解到琴體不一定非得是實心木頭,空腔挖槽、空心、半空心的電吉他也是很常見的。

最大的區別在於發聲方式,電吉他沒有琴箱共鳴,必須通過拾音器pickup收集振動並轉換成電信號,然後通過電吉他專用的音箱轉換成我們能聽到的聲音並放大。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把電吉他看成是一套聲音系統,吉他本身僅僅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如果你想正經彈電吉他,起碼還需要一台音箱和一根導線。這套聲音系統中,在電吉他和音箱兩個環節之間還有一個叫做效果器的東西,顧名思義是用來給聲音添加不同效果的。你如果細心一點就會注意到,每一種音樂風格、每一首歌曲、每一個吉他手的音色和效果都不盡相同,因為吉他、音箱、效果器這三個元素有成千上萬種排列組合方式。

適用場景

電吉他同樣裝配鋼弦,比原聲吉他的弦更細更軟,某種程度上來說對於初學者更友好。電吉他的音色不僅僅是你在搖滾樂里聽到的那種「增增增增」,也可以很溫柔動人,但從新手到能調節出自己喜歡的音色還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大眾接受度不如原聲吉他那麼高。

電吉他的知識體系更複雜更龐大,相應的可玩度也要高得多,適合喜歡探索更多可能性的朋友。

Classical Guitar 古典吉他

長這樣,本質上也是原聲吉他,歷史更悠久,通常裝配尼龍琴弦,用手指彈奏,多用於演奏古典樂曲。

當然你也可以把它當成鋼弦吉他用來彈唱,隨意。

適用場景

對於古典吉他我自己了解得也不多,就不多做評論了,感情傾向上是對它的尊重多過喜愛。

在對常見的吉他類型有了初步了解之後,讓我們回到問題本事——初學者應該學習哪種吉他?

通常大家會認為應該從原聲吉他起步,你身邊的朋友、樂器商店的銷售小哥、你的吉他老師也可能會告訴你等練好了木吉他之後再轉電吉他,這是完全錯誤的。

原聲吉他和電吉他沒有高低之分。電吉他出現的時間要比木吉他晚得多,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才從原聲吉他中脫胎而來,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演變,今天的電吉他和原聲吉他幾乎可以看做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樂器了。其中的區別包括但不限於:結構、音色、使用範圍、練習方式、演奏技巧、表現形式等,就連最基本的持琴的姿勢、按弦的力度、撥弦的力度角度都不一樣。原聲吉他並不比電吉他更初級,電吉他也不是原聲吉他的進階方向,你會彈原聲吉他不意味著你就應該學電吉他了,反之亦然,在學習順序上二者之間不存在先後關係。這類似於國畫和油畫,都是繪畫領域,但不是一碼事。

tips:1.世界上第一款由大公司推出的量產電吉他型號是1936年Gibson生產的ES-150,在那之前由小廠家或者制琴師生產的「電吉他」只能看做是摸索和嘗試,算不上正式的樂器產品。

2.由Leo Fender先生設計的Esquire(Telecaster前身)問世於1949年夏季NAMM展,並於1950年定型生產,是世界上第一款正式量產的實心電吉他型號。

至於你應該以哪種吉他起步,完全取決你自己的興趣方向,搞清楚自己到底喜歡哪種風格,到底想要用吉他幹什麼事情,想踢足球就別穿皮鞋,要參加會議就別穿球鞋。如果有些人強烈建議你先學木吉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樣給他帶來的利潤更可觀,這些人往往是銷售人員或不靠譜的老師(本質上還是銷售人員)。現在市面上仍然充斥著大量廉價的劣質吉他,特別是在電商網站上或還不那麼發達的地區,銷售那些售價四五百塊成本七八十塊錢的木吉他是他們的主要盈利項目,這麼低的價格對於不太了解吉他同時又是價格敏感型的人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而在這個超低價區間里推銷電吉他的難度就要大得多,因為他們需要說服你額外購買音箱效果器之類的東西,譬如一個想讓孩子學學樂器又不準備花多少錢的學生家長,肯定更傾向於拿一把便宜的木吉他回家,反正在他們看來這跟更貴的型號也沒有多少區別,而很難讓他選擇從商店裡帶走一把電吉他、一台音箱、一塊或更多的效果器、幾根導線…另外,和這種騙錢的劣質木吉他搭配銷售的往往是更騙錢的劣質課程。

為了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我還是要澄清一下,我說原聲吉他和電吉他可以看做是兩種不同的樂器,是方便初學者朋友選擇並專註於一個自己喜歡的方向,這並不代表著原聲吉他和電吉他二者是互斥的。John Mayer把指彈風格的技巧用在電吉他演奏裡面一樣很好聽,電吉他手Eddie Van Halen發明的點弦技術也在指彈領域裡被廣泛運用,如果你對原聲吉他和電吉他都感興趣那當然更好,前提是要評估一下自己的學習能力、經濟水平、空閑時間。

圖中這個看起來樣子古怪的樂器也是吉他,Lap Steel Guitar 或者叫做夏威夷吉他

而這個看起來跟電吉他很像的樂器,其實是貝斯 Bass Guitar

4.我能不能先買個便宜吉他練練手?

我的看法是,除非迫不得已,否則不建議這麼做。這不僅僅是消費觀的問題。

有些所謂的過來人會告訴你,當初他就是用一把非常廉價甚至破舊不堪的琴學會了彈吉他,只要你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用什麼樣的吉他完全不重要。聽起來很勵志對吧?但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並不現實。尤其是在網上看到類似的信息時,你無法驗證他所說的經歷是不是真的,你甚至都無法驗證他到底會不會彈吉他。

類似的故事我分分鐘就能編出來「最初我連一把真正的吉他都沒有,自己鋸了一條一寸寬二尺長的木頭板子,在上面敲上釘子綳起六根鐵絲,開始學著練爬格子,等我有了第一把吉他的時候,發現自己如同卸下了負重綁腿的短跑運動員,已經可以彈得飛快了。再後來,我聽說有種叫電吉他的東西,就把吉他琴弦接上了電線……」

tips:在音樂紀錄片It Might Get Loud中,Jack White真的用木板、釘子和鐵絲做出一了個類似吉他的東西。

這個問題背後的邏輯在於,人們在向他人講述一段關於自己的經歷時,會不自覺地誇大甚至編造當時環境和條件的艱苦程度,增加該事件的難度係數,進而證明自己有多麼天賦異稟,或者自己有多麼努力,如今的成果多麼來之不易。說白了,在那些以「想當初,我……」開頭的故事裡面,吹牛的成分居多,當成笑話聽聽就好了,千萬別當真。

這時候可能會有杠精跳出來說,某某搖滾明星的傳記里說,幼年時的第一把吉他就是祖母(或其他親戚朋友)給他的,而且只有兩根弦,還有某某吉他大師的訪談里說,他的第一把吉他是在當地二手商店裡買來的廉價破吉他。

你要知道,既然他們能成為搖滾明星,說明他們的天賦和後天的勤奮程度都遠超常人,起點低一點影響也不太大。另外,他們都是搖滾明星了,搞搖滾的人說的話你能全信?

還有些人可能會告訴你,某某牌子有個不錯的新手琴,性價比特別高,適合初學者。很遺憾,吉他里不存在「性價比」之類的說法,也沒有哪一把吉他是真正的「新手琴」。如果有一把吉他是專為新手設計的,那它應該有更穩定的品質,因為新手不太清楚自己的吉他什麼時候該保養了什麼時候該調整或維修了;它應該有更友好的手感,讓新手能夠更快去體驗彈奏吉他的愉悅而不是跟過高的弦鋸、剌手的品絲、扭曲的琴頸較勁;它還應該有完美的音準和音色,幫助新手建立正確的聽覺系統。這些元素絕對不可能同時出現在一把廉價吉他上,因為每一項都跟成本有關。有些大牌子推出的以面向初學者為賣點的吉他型號,往往是在主流型號上進行減配,通過犧牲用料、做工、外形、手感、音色來換取更低的價格,很少是真正重新設計過的,核心技術下放得也非常有限,主要是為了搶佔市場份額和培養年輕用戶的品牌忠誠度;剩下那些亂七八糟的小牌子甚至黑作坊生產的以超低價為賣點的所謂新手琴,就壓根談不到技術了,基本上都是瞎扯淡騙人的。

所以,當你認真地決定了要學吉他,考慮購買第一把吉他時,一定要買自己承受能力里最貴的,頂著預算的上限買。既然都要彈吉他搞藝術了,就沒必要在這種小事上摳摳縮縮的,你花幾千塊買個手機,用不到兩年就得換,如果花同樣的錢買把吉他,不出意外它能一直用到把你送走。而且,當你在一件事上投入足夠多的金錢之後,就沒那麼容易半途而廢了,因為會心疼。

如果確實經濟條件有限,不得不選擇相對便宜的吉他的話,就要先權衡一下品牌、做工、外形、手感、音色等要素的優先順序,看哪方面的缺失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具體到多少預算範圍內可以選擇哪些吉他,有機會的話我以後會專門寫一篇文章。比較穩妥的做法是盡量別碰國產吉他,我指的是那些吹得天花亂墜但價格明顯偏低的國產品牌。不包括國際大牌在中國工廠生產的低端型號,因為大牌子的銷售渠道比較正規,不至於輕易跑路,維修之類的售後問題更有保障。

萬一你骨子是個喜歡挑戰自我的人,想體驗一下那種天將降大任的磨難感,毅然選擇了某把超級便宜的不知名國產吉他,幾個星期之後你會碰遇到一個叫做大橫按的噩夢,幾個月之後你會擁有一把弓。

5.我可以自學吉他嗎?

年初的時候,有個妹子在微信上跟我說她買了一把吉他,問我吉他能不能自學。我告訴她可以自學,你買本教材,再上網找找視頻教程,碰見什麼不懂的地方可以問我。

兩個月之後,她又問了我同樣的問題,吉他到底能不能自學。我跟她說要不然你找個老師教一下吧,這樣比較系統。

前幾天,她第三次問我吉他能不能自學。我推薦她把吉他賣掉。

現在回想起來,自己好像會錯了意,似乎錯過了什麼……

對這個問題走心的回答是:吉他可以自學,但不推薦這麼做。

所有的知識和技能都可以自學,吉他也不例外。自學的方式有很多種,譬如通過書籍、網路來學校,都是經濟成本很低的方式,但相應的,時間成本會增加。現在的情況是,獲得信息非常容易,甄別信息變得愈發困難。特別是對於初學者來說,缺少相關領域的知識,自然很難篩選出正確有效的信息,難保不會走彎路。至少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發現系統完善、邏輯清晰、課程合理的免費教程或教學類app

更過分的是,我最近發現某些短視頻平台上也出現了一批「吉他教學」類內容,水平良莠不齊,大部分不靠譜,其中不乏大呼小叫上躥下跳的小丑,有的把吉他拍得噼啪亂響近乎表演雜技,有的在指板上貼著小紙條寫上「1234」。如果初學者跟著這類內容自學,肯定是當不了吉他手了,最多變成一個諧星。

自學的另一個弊端是缺少糾錯機制。吉他終歸是要用手來彈的,但控制自己的身體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拿軍隊最簡單的隊列動作「立正」來舉例,新兵都以為自己站直了,但作為一個觀察者很容易發現,就是有人梗著脖子、有人縮著肩膀,很容易就把勁兒使擰巴了,既不標準又不美觀。當然了,彈吉他遠沒有軍事訓練這麼教條,但這是比「立正」複雜得多的手部動作,更容易出現偏差。錯誤動作不及時發現和糾正就會變成習慣動作,而改掉一個壞習慣 就要花上很多功夫了。

另外,自學吉他(或任何其他知識)都是對於意志力的考驗,在沒有他人督促的情況下你能不能按時完成自己的練習計劃?如果你身邊有個一起學吉他練吉他的朋友,情況會稍好一些,平時可以相互監督,碰到問題也能一起商量著解決,但兩個初學者加起來也未必有多高明,不排除倆人一拍即合攜手並肩走上歧途的可能性。所以,各方面條件都允許的話,最好還是找一位靠譜的老師吧,學習效率會高得多。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找「靠譜」的老師,現在冒充吉他教師的人太多了,我之前提到的網上的那些人現實生活中未必就遇不到,相反你去一家臨街小琴行里隨便找個老師很有可能就會碰見這種人。朋友圈裡就有個類似的吉他老師,坐標華北平原某臨海城市,古典吉他的底子,但實在招不到學生,就轉行去教電吉他,買了把Fender美標(停產多年的型號,某家琴行的庫存底子),洋洋得意地發了幾個演奏視頻並配上了大段的心路歷程和心得體會,但在明眼人看來,他連最基礎的推弦揉弦都不會,掃弦節奏完全隨緣,對電吉他音色審美更是完全沒有概念,基本屬於詐騙,這種老師你指望他能教出什麼樣的學生?

另外,一個好的樂手也未必能成為一位好老師,這也不難理解,因為教育本身就是門學問。沒有經過系統培訓的人,很容易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知識點散碎、缺乏針對性、個人經驗主義之類的問題。

至於如果選擇一個好老師,也是有些竅門的。第一條就是拉黑所有把「和弦」讀成「和xuan」、把「琴頸」打成「琴勁」的人,實在太沒文化了,沒必要跟他們多費口舌。第二條是儘可能遠離「買琴送課」或「買課送琴」的人,他們差不多都是以逐利為目的的銷售人員,當琴和課搭配在一起銷售的時候,至少有一項是劣質的。第三條是交學費之前多跟老師聊一聊,了解一下他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課程設置,看他是不是思考過這些問題,是不是在認真對待「教吉他」這件事。錯誤的做法是讓老師給你「彈一段兒」,因為你是初學者,他彈得好與壞你其實分辨不出來,而且演奏是演奏,教學是教學,教學過程中需要示範的地方老師自然會給你示範,教學之外你還要求看錶演那就該加錢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自製汪食超簡單
山水之湄//賈文:雞冠山抒情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