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車同軌」比「書同文」還重要?| 那些年,我們沒看懂的歷史

為什麼「車同軌」比「書同文」還重要?| 那些年,我們沒看懂的歷史

原標題:為什麼「車同軌」比「書同文」還重要?| 那些年,我們沒看懂的歷史


在抱歉,又要標題黨了。但是,這句話本身並沒有錯。是的,這個人就是秦始皇。在那個遙遠的年代秦始皇用「車同軌」讓天下的馬車有了統一的規制,此舉保證了帝國的經濟和軍事最有效地運轉,從而為帝國的長治久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什麼這麼說呢?


兩千多年前的周王朝,馬車作為身份等級的象徵,對於什麼人坐什麼車有著嚴格的規定:「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逸禮《王度記》)」,就是說天子坐六匹馬拉的車,諸侯是五匹馬,依此類推,普通老百姓只能坐一匹馬拉的車。春秋戰國時期,許多有勢力的諸侯就開始無視這項規定,坐上了六匹馬拉的車,這也是孔子所說的「禮崩樂壞」的表現之一。但那個時候,對馬車的大小卻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大的馬車有2.4米寬,小的則只有1.4米寬,介乎二者之間的馬車種類不計其數。



當秦始皇滅六國,建立了大一統帝國的時候,用郡縣製取代了分封制,原來乘車的等級制度也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對天下的馬車有了統一的規範:「輿六尺,六尺為步」(《史記·秦始皇本紀》),就是說車寬六尺,六尺為一步,尺和步都是當時的長度單位,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3.1厘米,也就是說車的寬度大約是1.4米,這可是全天下的人包括秦始皇自己都要嚴格遵守的。那如何才能體現出自己的不一樣呢?「乘六馬」(引文同上),就是說只有秦始皇的馬車才能用六匹馬拉,其他人的可以是五匹馬或是更少。


陝西兵馬俑一號銅車馬的結構示意圖


這是非常了不得的一件事情,全天下的車尺寸規格都一樣了,這就意味著不管你走到哪,但凡車子壞了需要修修補補,隨便找一家修車行就行(這也算是點題了吧……),不管你是六匹馬拉的,還是四匹馬拉的,因為車子寬度是一樣的,所以車軸啊,車輪啊等等所有的配件也都是一樣的標配,更換起來就特別方便。那個時候除了官員出行,大多數的車子是運送貨物的,或是軍用補給,或是買賣商品,也就是說「車同軌」極大地提升了軍隊和商隊的運輸效率,對整個國家是非常有利的。



崤函古道上的古代車轍


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當時沒有瀝青也沒有水泥,所有的道路都是土路或者石頭路。就算是秦始皇修的從咸陽通往各個地方的馳道(相當於國道),也都是用夯土夯出來的。再加上當時的車輪還全都是木質輪子,沒有像現在的橡膠輪胎還有個緩衝力,久而久之,在木輪壓過的地方就會留下深深的車轍。如果大家的車子都是標準化的,不管你是拉人的還是載物的,雖然路面上有車轍,只要輪子剛好卡在裡面,依然可以十分順利地通過。


秦滅六國後,企圖「復國」的六國遺族


其實對於秦始皇而言,更看重的是「車同軌」在軍事上意義,為什麼?要知道秦始皇可是剛剛滅掉了六國,結束了長達515年的分裂局面。天下初定,那些流落民間的六國遺族身邊依然有一群「前朝」的忠臣,他們並不甘心屈服於秦朝,都在尋找機會「復國」,這對於初生的帝國是一個很大的威脅。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張良招募力士拿著大鎚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這種威脅是很現實的。



秦帝國全國路網(馳道)圖

而與此同時,帝國還面臨著來自北方匈奴的威脅。戰國後期的時候,匈奴趁秦國滅六國之機佔領了河套地區。秦始皇統一後,專門修建了從雲陽直達九原的長達一千八百多里的運兵通道(直道),並且派大將蒙恬率領30萬大軍出擊匈奴。「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需要充足的糧草供應,「車同軌」對長途運輸的優勢就發揮了出來。只有糧草得到保障,所向披靡的秦軍才能有效震懾六國遺族的反叛,抵禦外敵的入侵。


既然說「車同軌」在大一統的時代是如此重要,那麼「車不同軌」毋庸置疑就更適用於分裂混戰的年代。比如說在民國的時候,山西的土皇帝閻錫山在山西境內修建的就是一種不同於其它地方的窄軌鐵路(軌間距為1米),無法與省外的標準軌鐵路(軌間距為1.435米)直接相連,這在當時對阻止外來勢力長驅直入無疑發揮了重要作用,即便是後來日寇侵略山西的時候,也不得不耗時又耗力地把原來的窄軌重新換成標準軌。



「車同軌」讓秦國擁有一支高效的軍隊

所以說,「車同軌」在經濟和軍事上保證了大一統帝國的運轉和安全,「書同文」又讓帝國獲得了最廣泛的文化認同,但當時還有一件事讓秦始皇頗為頭疼:思想上的統一。畢竟春秋戰國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這種思想上的百花齊放在分裂的局勢下是沒有問題的,每一個諸侯國都可以有自己的信仰,但是秦朝大一統之後,在思想上肯定不可能像之前那麼自由,肯定是要收緊的。



「這幫不知天高地厚的儒生……」


帝國建立伊始,秦始皇並沒有對法家之外的各家學派採取極端的行動,但對他們的言行卻是高度敏感,尤其是對當時民間影響很大的儒家。後來,偏偏是這些儒生們不知天高地厚,不把秦始皇放在眼裡,對他的治國理政指手畫腳。終於在一場宴會之後,秦始皇怒而下令「焚書」。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下周四,我們不見不散。


(未完待續)


(文中圖片部分取自張藝謀《英雄》)


宋徽宗和李師師的故事:


錯怪你了,秦始皇(第一期):


購買中華文明圖書大系圖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大學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送給奮鬥在一線建設的窮游黨們的終極殺器

TAG:北京大學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