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數學思想下的方法與技能落實

數學思想下的方法與技能落實

與老師一起聽課評課聊天是一件幸福的事。今天聽了兩節課,分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章節起始課,和一節配方法解方程的課,聽完之後,總感覺似乎欠缺了什麼?歸納起來涉及六個關鍵字:思想,方法,技能。兩節課更多強調的是在方法和技能上的發展,而忽略了數學思想引領教學的作用。於是就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同一個學習方案,不同教師的教學,就會呈現出深淺不一的教學效果。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情況,問題就在於教師對數學思想的把握至關重要,好的教師對數學思想的理解深刻,則體現出教學能力立意高和思想明確。

從這節起始課先講吧,這是一個層次比較薄弱的班級學生授課,學生學習進展不大,同樣的學案,由我來實施會是這樣的學習方案:

首先,給出六個方程,其中包括兩個一元一次方程,兩個分式方程,兩個一元二次方程,讓學生辨別這六個方程中,哪一些是學過的方程?並且是哪一類的方程?這是從具體中直觀感知方程類型,其中涉及到學生在腦海中的概念理解。接著提出方程模型來源於生活,來源一些實際的應用問題中,是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來的一種數學模型。因此增加一題簡單的實際應用:要做一個面積為6平方米的長方形宣傳欄,已知長比寬多1米,求長是多少。這裡需要關注師生一起審題,首先這裡有一個大的故事背景,即做一個長方形宣傳欄,在這個故事背景下隱藏的兩個小故事:一個是要求這個長方形面積必須為6平方米;另一個要求是長比寬要多1米。那麼這兩個小故事中存在怎樣的兩個相等關係?如何用字母來表示呢?可以引進未知數(字母)表示以列出方程。這裡做個說明,在聽到的課中,常常會是這樣:因為問題簡單而一帶而過,沒有帶領學生去理解題目的內涵,沒有從教師自身的角度去分享理解題目的含義,引領學生開展數學閱讀。我們勿因簡單而放棄思考,要隨時隨地抓准機會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特別是層次較低的學生。

其次是歸納和辨析概念。那為什麼要藉助三個方程案例來開展學習呢?很簡單,一元二次方程這個概念是在抽象思想的引領下開展學習的,就是把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抽象出來形成概念,在這個思想下,我們採用的是歸納法,而歸納法必須要有3到5個例子作為案例的載體。如果是採用演繹法,這可以類比一元一次方程,快速獲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但對層次薄弱的學生,相信歸納法會更加貼切適合。等概念提出之後,隨手寫兩個方程,讓學生辨別是否為一元二次方程,並結合剛才的實際問題【x(x-1)=6】提出判斷一元二次方程的前提是:一般把方程化為右邊為0的形式,再藉助概念辨析。於是,順其自然的提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後對方程各項係數進行工具性的介紹。何為工具,就像十字、一字、六角螺絲刀那樣,介紹一下不同特點,學生了解即可,不需作為重點知識點來呈現,只要教師講解,讓學生了解即可。這裡也包括了方程的解,雖然說解多了,不一樣了,但完全可以在解方程中再去理解。但我們發現很多這樣的課堂,對方程,函數的概念,辨析得非常透徹,對方程的係數也是如此,然而,這裡不是思維的最重要處,而花費了這麼多時間,沒有在能力的立腳處、思維的核心處進行思辨,就會出現本末倒置。

再次是提出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是從一般形式入手,在一般與特殊的思想引領下,開展研究解方程方法的學習。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把方程特殊化,令b等於0或者c等於0。當b等於0時,是直接開方法的模型,當c等於0,是因式分解法。由此,在研究方法中,從最特殊的地方開始去研究,進而到一般情況,逐步地在轉換化歸思想下開展學習,並順其自然的提出本節課要學習的直接開方法。而在學習的時候,要隨時與舊知識進行呼應,因為在實數章節中,就已經涉及到的直接開方法的思想源頭,因此,在學習中,要進行新舊知識對比,在異同中去發展形成新認知,最後才是技能的熟練運算。

在數學思想的引領下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在另一節課用配方法學習解二次項係數為1或不為1的一元二次方程,如何通過轉換化歸為直接開方法的這種方程形式呢?這是轉化數學思想的引領,需要在教學中對此進行深度研究。比如說,聚焦兩種方程,讓學生開放性的淋漓盡致的去探索,研究,分享,讓轉換化歸思想達到突出,而不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一步一步的讓學生跟著走。這樣的課,才會更具有深度。另外,當學生進行經驗探索和分享後,教師要對著問題表述自己的想法,以此來激活學生的思考經驗,重構認知,從而縮小師生的理解差。也就是說,轉換化歸思想來源於學生的經驗和數學的表達交流,而不是教師的給予,應聚焦在某一個問題上的思考,開展真正的思辨,互動的時機應注意落在思維處,讓互動真正的火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在講題中也必須要非常突出學生的審題。比如說這一道題:

點A的坐標是確定的,點B的坐標含有參量,但是定圓上的一點,橫坐標明確了,點B是確定的,是圓上的兩點,再加上正切值1/2的條件(沒有這個條件,就需要分類),這個點就確定了。也就是說,從一個動點到兩個點,再到一個定點,這樣的直線BC就已經確定了,所以就不存在分類的情形了。直線BC的解析式是唯一的,而證明這條直線與圓相切,出現了方法的多樣性。而這些多樣性方法在變化的問題背景中是否還適合呢?作為測試講評專題課,必須引領學生一起來探究學習,必須要把靜態的圖形動態化。首先是圓不動,直線在動,直線有平行和旋轉的變化,直線繞點C旋轉,什麼時候能夠和圓相切相交呢?就出現了定值或者取值範圍的情況。進而提出直線的平行移動,又如何探索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呢?然後才是變換背景,把曲線圓換成另外一種曲線,比如說拋物線、雙曲線又如何來判斷直線與這些曲線的交點情況呢?由此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變化的過程圖形中去歸納總結,方法的多樣性存在的一些特性,如何尋找這一些特性來進行解題,是化繁為簡的能力培養,這才是講評專題課的重要目標所在。

在數學教學中,思想是最重要的,體現在概念中,方法和技能均來源於思想的作用。數學根本上是玩概念的,也是玩思想的,技巧微不足道。(改自李邦河院士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氣東永 的精彩文章:

TAG:紫氣東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