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第一樂:身輕心安,內觸妙樂

世第一樂:身輕心安,內觸妙樂

................................................................

一切宗教信仰,皆以生命永恆不朽為終極目標。然佛教猶為殊勝!為何?

佛教是一門實證宗教,通過其「三千法門」(各種修行方法),明悟己心,延續己身,以求生命永恆不朽。

《金剛經》開篇即說:「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世上所有覺悟的人,所有聖賢,覺悟的都是同一個東西,只是因為各人覺悟的深淺而有所差別。

佛陀從不標榜自己與眾不同。他老人家承認自己是人,在世傳法四十年,一直慈悲的告訴我們:佛是過來人,人是未醒佛。只要努力依法修行,人人皆可成佛,人人都能聖賢。

正法時代,人們心性天真,聞佛法即生正信,悟者眾多。大都是先悟後修(心先悟了,明白了生命的真諦,再修身,能夠快速達到永恆不朽的境界。),稱禪修。菩薩羅漢比比皆是。

當今社會,末法時代,我們與佛無緣,根器(悟性)低劣,不僅懷疑,甚至覺得沒好處誰去修行?——怎麼辦?

蓮花生大士(藏傳佛教創始人)千年前就預言了:「當天空鐵鳥(飛機)飛過的時候,我的法將傳遍西方。」

佛陀慈悲為懷,憐惜我們末法時代眾生,開方便之門,示密宗一脈,以修入禪,稱修禪(先修身,修到一定境界,自然開悟,明了己心。),同樣能夠和正法時代的人們一樣成就羅漢菩薩。

欲修身,先禪定(俗稱打坐)。禪定功夫到了,自然而然身輕心安。——身輕可以延壽年輕,繼續享受榮華世界。心安可以增長智慧,解決人生各種煩惱。

身輕心安同時,必定內觸(菩薩)妙樂!——內觸,身體內部心靈深處的感覺。妙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妙快樂。此境界即菩薩禪定境界(研究指出,此妙樂數倍於男女之歡。)。雖佛陀嚴禁菩薩貪圖此境界,但我們凡夫俗子,先達到了再說吧。

有了身輕心安,觸了菩薩妙樂,必然靜極思動。動則生慧。有了智慧,一定悟性大增。再看世間萬事萬物,自然從容自在,不在話下了。

以我經驗和體會,每天禪定半小時,堅持1個月,每天的心情絕對和以前不一樣。尤其禪定時,坐到後來,身心活潑潑,如甘露灌頂,感覺不到身的存在,卻自我意識清晰異常,全身心的快樂和舒服……即使要結束禪定,總會有一種捨不得下坐,不肯放開雙腿的感覺。同時還發現:才坐幾分鐘,實則已經一小時了。所謂「一念千年」,絕非虛妄!

雖然追求和貪圖「菩薩內觸妙樂」,是本末倒置,被佛陀禁止。但我等末法時代眾生,正信不夠,只好以末溯本,雖於妙樂中有貪圖,但機緣若到,自然開悟。因此,何樂而不為呢?

……

此生猶未盡,梵行因誰立?

獨坐有妙樂,煩惱即菩提。

長按下面二維碼 添加關注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原來,我們一直生活在這樣的科幻世界裡
張磊談家教:孩子不自律怎麼破?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