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體十二經五輸穴之「輸穴」詳解

人體十二經五輸穴之「輸穴」詳解

五輸穴,是指十二經脈中,分布在四肢肘膝關節以下的五個特定穴位,即井,滎,輸,經,合,簡稱五輸穴。

五輸穴的分布,是從四肢末端依次按井,滎,輸,經,合的次序向肘,膝部位排列,每經五穴,十二經共有60穴。

五輸穴不僅分屬於十二經脈,而且具有自身的五行屬性。五輸穴五行屬性按照」陰井木「,」陽井金「的陰陽五行學說歸類。

屬於五臟(五條陰經:肝心脾肺腎)的穴位各有五個輸穴,即「井、滎、俞、經、合」對應的就是「木、火、土、金、水」,其排列次序是:井(木)、滎(火)、輸(土)、經(金)、合(水)。

屬於六腑(六條陽經:膀胱、膽、胃、大腸、小腸、三焦)的五輸穴,「井、滎、輸、經、合」 對應的五行是從「金」開始的,也就是「金、水、木、火、土」。

排列次序是井(金),滎(水),輸(木),經(火),合(土)

輸:指水流漸大可輸送,灌注。如「所注為輸」。位於腕踝關節附近,滎穴之後的第三穴。

1. 」輸主體重節痛「,十二經輸(土)穴,能治療肢體重痛。

陰經輸穴屬土,內應於脾,主運化,故脾失健運則水濕內停而見體重等症。

陽經輸穴屬木,肝屬木,若肝氣鬱滯則氣血痹阻,不通則痛,故輸穴可用於止痛。(陰經的腧穴也是本經原穴)

現臨床多用於各種風濕痹證,腫脹疼痛的治療,但陰經輸穴與陽經輸穴治療腫脹疼痛有所不同。

陽經之輸穴在治療腫脹疼痛方面可治療循經通路上的多處病痛且病位較表淺之」外經「病變。

陰經之輸穴治療腫脹疼痛的病位較深,治療疼痛的範圍也較為局限,主要為相應臟器的疼痛

2.治療脾胃病

輸穴屬土,內應於脾,脾胃之疾故可取輸穴治之。

3.治療出血證

脾主統血,如脾之統血功能失職則可出現各種出血症,故可取其輸穴。

十二經「輸穴」

1 》太淵穴

標準定位:太淵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該穴為人體手太陰肺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太淵穴位於掌後腕橫紋橈側端,當橈側腕屈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凹陷處。

太淵為經穴名(Tàiyuān LU9)。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代號LU9。別名大泉、太泉、鬼心。屬手太陰肺經。手太陰肺經五輸穴的輸穴、原穴,五行屬土;八會穴中的脈會。太即甚大,有旺盛的意思,淵即深潭,此穴位局部深陷如淵,脈氣旺盛,故名太淵。


太淵穴主治咳嗽,氣喘,支氣管炎,哮喘,肺結核,百日咳,咳血,唾血,咽喉腫痛,胸痹,胸悶,胸痛,胸背痛,心痛,心悸,噫氣上逆,腹脹,噫氣,嘔吐,嘔血,心絞痛,無脈症,肋間神經痛,臂內廉痛,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手腕痛,手腕無力,半身不遂,肋間痛,掌中熱,目生翳膜,咽干,聾啞,無脈症,經閉,痛經等。


配尺澤穴,魚際穴,肺俞穴治咳嗽,咳血,胸痛;

配人迎穴治無脈症。

配列缺穴治咳嗽風痰。

配內關穴、神門穴治胸痛,心悸,心痛,治失眠。

配人迎穴治無脈症。

配內關穴、四縫穴,治百日咳。

配魚際穴、肺俞穴、列缺穴,治咳嗽、氣喘。

配豐隆穴、天突穴,治風痰咳嗽。

配內關穴、人迎穴,治無脈症。

配列缺穴、孔最穴,有疏風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嗽,氣喘,胸背痛。

配內關穴、沖陽穴、三陰交穴,有益心通陽,祛瘀通脈的作用,主治無脈症。


治法:寒則灸補,熱則瀉針出氣。


一般直刺0.3~0.5寸,避開橈動脈。

直刺0.2~0.3寸,局部有酸脹感[7]。

注意:穴下有橈動脈,針刺時應避開動脈。


艾炷灸1~3壯,艾條灸5~10分鐘。

注意:不宜瘢痕灸,禁直接灸。

2 》三間穴

標準定位:微握拳,三間位於手背,在手食指本節(第2掌指關節)後,橈側凹陷處。

三間為經穴名(Sānjiān LI3)。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手陽明大腸經。別名少谷。三間是手陽明大腸經的輸穴,五行屬木。三即第三;闊即間隙,指穴位,此穴是手陽明經的第三穴,故名三間。


三間穴主治咽喉腫痛,身熱,熱病,唇焦口乾,喘咳,胸悶氣喘,胸腹滿,腹脹腸鳴,泄瀉,便秘,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齒痛,齲齒痛,舌卷不能言,目痛,氣喘,手背紅腫,肩臂疼痛,鼻衄,嗜睡等。


配少商穴治咽喉腫痛、唇乾。

配少商穴、商陽穴,治咽干。

配前谷穴,有清熱瀉火明目作用。治目急痛。

配陽溪穴,有清利咽喉作用,主治喉痹咽如哽。

配後溪治手背紅腫、手指屈伸不利等。

配陽溪穴、後溪穴,治手背紅腫疼痛。

配合谷穴、天樞穴,治大便不通。


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一般直刺三間穴0.3~0.5寸,局部有麻脹感,或向手背放散。


艾炷灸三間穴3~5壯,艾條灸5~10分鐘。


1、主穴:合谷穴、頰車穴、下關穴。

2、配穴:風火牙痛者,配外關穴、風池穴;胃火牙痛者,配內庭穴;虛火牙痛者,配太溪穴。

3、方解:手陽明之脈入下齒中,足陽明之脈入上齒中,故局部取足陽明經的下關、頰車以通絡消腫止痛;合谷是四總穴之一,為治療牙痛之要穴。三穴遠近相配,共奏清熱瀉火、消腫止痛之功。

3 》陷谷穴

標準定位:陷谷穴位於人體足背,當第2、3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於內庭穴上2寸。

陷谷為經穴名(xiàngǔ ST43)。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別名陷骨。屬足陽明胃經。陷谷為足陽明胃經五輸穴之輸穴,五行屬木。陷即下陷,指自高入下,谷即山谷,指體表較大凹陷,穴在跖骨間隙中,經氣從上而下,故名陷谷。


陷谷穴主治面目浮腫,腸鳴腹瀉,足背腫痛,足痿無力,下肢癱瘓,足扭傷,熱病,目赤腫痛,結膜炎,面浮身腫,胸脅支滿,腸鳴腹痛,熱痢,瘧疾,球結膜炎,胃炎,腸炎,腹痛脹滿,腸鳴泄痢,胃脘痛,腸鳴,腹痛,疝氣,腹脹,腹水,面目水腫,上眼瞼無力,腎炎,胸膜炎等。


配上星穴、囟會穴、前頂穴、公孫穴治卒面腫。

配列缺穴、陰陵泉穴,治面目水腫。

配骨庭穴、太沖穴,治足跗腫。

配溫溜穴、漏谷穴、復溜穴、陽綱穴,治腸鳴而痛。

配列缺穴,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治面目臃腫。

配內庭穴、太沖穴,有清熱消腫,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足跗腫。


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之。


直刺或斜刺0.3~0.5寸,局部有酸脹感,或擴散至足背。

向上斜刺0.5~1.0寸,局部酸脹,可擴散到足背。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4 》太白穴

太白穴位於人體的足部,具體位置是在足內側緣,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太白穴,(Tài bái SP3),出《靈樞·本輸》。屬足太陰脾經。輸(土)、原穴。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 )

太白穴。太,大也。白,肺之色也,氣也。太白穴名意指脾經的水濕雲氣在此吸熱蒸升,化為肺金之氣。本穴物質為大都穴傳來的天部水濕雲氣,至本穴後受長夏熱燥氣化蒸升,在更高的天部層次化為金性之氣,故名太白穴。


太白穴主要能夠治療濕疹、腹脹、腸鳴、胃痛、泄瀉、便秘、痔漏、腳氣、腳氣紅腫、體重節痛、痢疾等,對於孕婦來說能夠幫助治療孕婦的胎位異常,對於愛美人士來說其還能夠幫助瘦大腿,可以說太白穴的治療作用非常廣泛。


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痛。


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之。

直刺0.5-0.8寸。


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按摩太白穴,止瀉補肺

此穴是人體健脾要穴,能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虛如先天脾虛、肝旺脾虛、心脾二虛、脾肺氣虛、病後脾虛等,並有雙向調節作用,如揉此穴腹瀉可止,便秘可通。另外,點揉太白穴還可調控血糖指數,高者可降,低者可升。太白穴就是通過脾來補肺的這麼一個穴,健脾的功能相當于山葯薏米粥。不過,按摩時要注意力道,以穴位處微微感到脹痛為度,不必用太大力氣,每天堅持按揉3~5分鐘,不用吃任何葯也能補脾.

5 》神門穴

標準定位:神門穴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神門為經穴名(Shénmén HT7)。出《針灸甲乙經》。《難經·六十六難》名兌骨。別名兌沖、中都、銳中、兌骨。屬手少陰心經。神門是手少陰心經的輸穴、原穴,五行屬土。神指心神,門即門戶,心藏神,此穴為手少陰經的輸穴,為心氣出入之門戶,故名神門。


神門穴主治心痛,心煩,健忘失眠,驚悸怔忡,痴呆,癲狂癇證,目黃脅痛,掌中熱,嘔血,吐血,頭痛,眩暈,失音,心絞痛,心臟肥大,心律不齊,高血壓,失眠,健忘,癲癇,癲狂,癇症,神經衰弱,癔病,精神病,目黃,咽干失喑,脅痛,手臂寒,腕關節痛,喉痹,心悸,驚悸,怔忡,癇證,胃痛,大便膿血,咽干,腕痛,指麻,舌骨肌麻痹,鼻內膜炎,產後失血,淋巴腺炎,扁桃體炎等。


配內關穴、心俞穴治心痛;

配內關穴、三陽交穴治健忘、失眠。

配內關穴、心俞穴治心絞痛。

配少商穴、湧泉穴、心俞穴治獃痴。

配內關穴、三陰交穴治神經衰弱、失眠。

配支正穴為原絡配穴法,有益氣,養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神失養,健忘失眠,無脈症。

配大椎穴、豐隆穴,有醒腦安神,豁痰開竅的作用,主治癲狂,癇證。

配關元穴、中極穴,有安神益腎的作用,主治遺溺,遺精。

配膈俞穴、血海穴,有活血止血的作用,主治嘔血、吐血、便血。

配內關穴、大陵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風池穴、百會穴,治失眠、心煩、健忘。

配少商穴、湧泉穴、心俞穴,治痴呆。

配魚際穴、太沖穴、大敦穴、關元穴,治遺尿。

配後溪穴、鳩尾穴,治五癇。


治法:寒則通之或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一般直刺0.3~0.5寸;向上平刺1~1.5寸,透靈道穴,局部酸脹,並可有麻電感向指端放散。

注意:神門穴在腕關節處,禁探搗。


艾炷灸1~3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中午和晚上睡前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點按神門穴15-20分鐘即可。點按刺激神門穴,用力不要過重,以有酸脹感為宜。

根據子午流注的觀點,在午時(中午11:00-下午1:00)點按或針灸神門能瀉心火以補肺氣。

6 》後溪穴

標準定位:後溪穴位於微握拳,第5指掌關節後尺側的近端掌橫紋頭赤白肉際。

後溪穴(Houxi SI3) 輸穴;八脈交會穴(通於督脈)。出於《靈樞·本輸》。屬手太陽小腸經。後溪。後,與前相對,指穴內氣血運行的人體部位為後背督脈之部。溪,穴內氣血流行的道路。該穴名意指穴內氣血外行於腰背的督脈之部。本穴物質為前谷穴傳來的天部濕熱之氣,至本穴後其外散的清陽之氣上行督脈,運行的部位為督脈所屬之部,故名。


頭痛項強、目赤腫痛、落枕、耳聾、耳鳴、鼻衄、癲癇、瘧疾、黃疸、盜汗、腰背腿痛、肘、臂、手指攣急等。


配合谷穴治手指攣痛,

配人中穴治急性腰扭傷,

配列缺穴、懸鐘穴治項強痛,

配天柱主治頸項強直、落枕,

翳風、聽宮主治耳鳴、耳聾。


治法:寒則通之或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直刺0.5-1寸,局部脹痛。


艾條灸5-20分鐘,後溪穴,艾炷灸3-5壯。

按摩後溪穴的手法:

用拇指指腹按揉後溪穴穴位,注意按壓時力度要適中,每次按摩5分鐘,每天按摩2次。 對於長期在電腦前工作或學習的朋友,每過一小時把雙手後溪穴放在桌沿上來回滾動三到五分鐘,可以緩解調節長期伏案以及電腦對人體帶來的不良影響。

7 》束骨穴

標準定位:束骨穴位於足跗外側,第五跖骨小頭後下方赤白肉際處。

束骨為經穴名(Shùgǔ BL65)。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足太陽膀胱經。束骨是足太陽膀胱經的輸穴,五行屬木。束骨為第五跖骨小頭之古稱,此穴在其處,故名束骨。


束骨穴主治頭目、腰背、下肢等疾患。如身熱、頭痛、目赤、耳聾、眩暈、項強、腰痛、髀樞痛、腳如結、腨如裂、癲狂、驚癇、泄痢、瘧疾、癰疽、疔瘡等。

現代又多用束骨穴治療神經性頭痛、落枕、腓腸肌痙攣、癲癇等。


配腎俞穴、太沖穴治目眩。

配殷門穴、崑崙穴,有舒筋活絡止痛的作用,主治腰背痛,坐骨神經痛。

配百會穴、肝俞穴,有清頭目,調營血,平肝風的作用,主治頭痛,目眩。


治法:寒則點刺出血或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直刺0.3~0.5寸,局部酸脹,針感可向足背部擴散。


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5~10分鐘。

8 》太溪穴

標準定位:太溪穴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太溪為經穴名(Tàixī KI3)。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別名呂細、內崑崙。屬足少陰腎經。太溪是足太陰腎經的輸穴和原穴,五行屬土。太意即甚大,溪即溝溪,此穴在內踝與跟腱的間隙中,如居溝溪,故名太溪。


配然谷穴主治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

配腎俞穴治腎脹;

配支溝穴、然谷穴治心痛如錐刺。

配少澤穴,有滋腎陰,清虛熱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齒痛。

配飛揚穴,為原絡配穴法,有滋陰補腎的作用,主治頭痛目眩。


治法:寒則點刺出血或瀉而多灸,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

深刺透崑崙穴,局部酸脹,麻電感向足底擴散。


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溫灸5~10分鐘。

9 》大陵穴

標準定位:大陵穴位於腕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中,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凹陷處。

大陵為經穴名(Dàlíng PC7)。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針灸甲乙經》作太陵。別名鬼心。屬手厥陰心包經。大陵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原穴、輸穴,五行屬土。大為小之對,陵即丘陵,掌根高突如同大陵,此穴在其腕側陷中,故名大陵。


大陵穴主要用於心神、脾胃及頭目疾患:如心痛、心悸、心煩、心肌炎、失眠、精神病、癲狂、胃炎、骨痛、嘔吐、嘔血、胸中熱痛、身熱頭痛、目黃、目赤痛、喉痹、咽干及腕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等。


配勞宮穴治心絞痛、失眠;

配外關穴、支溝穴治腹痛、便秘;

配水溝穴、間使穴、心俞穴、豐隆穴治癲、狂、癇、驚悸。

配內關穴、曲澤穴治心胸疼痛。

配神門穴、人中穴、百會穴治精神病。

配上脘穴、足三里穴治嘔吐胃痛。

配偏歷穴治喉痹、咽干。

配神門穴、列缺穴,有舒暢經筋,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腕下垂。

配心俞穴、膈俞穴,有通心絡,祛瘀血的作用,主治心血瘀阻之心悸。

配豐隆穴、太沖穴,有疏肝理氣,化痰醒腦的作用,主治氣鬱痰結型之癲狂。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直刺0.3~0.5寸,局部酸脹,針感可向指端放散;

向腕管內斜刺0.8~1.5寸,用於治療腕管綜合征。

三棱針點刺放血。


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鐘。


口臭,又稱「口氣」,是指口腔中散發出難聞異味。生活中有很多人或多或少地存在口氣問題,患有口臭的人,既令別人厭煩,也使自己尷尬。中醫認為,口臭源於心脾之火太過,心包經積熱日久,灼傷血絡,或由脾虛濕濁上泛,熏蒸於口舌咽喉所致。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中心主任林國華教授建議,有空時不妨按揉大陵穴來清泄心火。

大陵穴為心包經輸土穴,為該經的子穴。根據中醫「實則瀉其子」的原則,因此大陵能清瀉心火;另心包經還「歷絡三焦」,大陵穴本性屬土,大陵穴還瀉脾胃之熱,治療心脾之火上攻所致的口臭。臨床上還經常與水溝穴(人中穴)配合應用效果更好。正如《玉龍歌》言:「口臭之疾最可憎,勞心只為苦多情,大陵穴內人中瀉,心得清涼氣自平」。

10 》中渚穴

標準定位:中渚穴在手背部,當環指本節(掌指關節)的後方,第4、5掌骨間凹陷處。

中渚為經穴名(Zhōngzhǔ TE3)。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手少陽三焦經。中渚是手少陽三焦經的輸穴,五行屬土。中即中間,渚即水中小洲,此穴在五輸流注之中間,經氣如水循渚而行,故名中渚。


中渚穴主要用於外感熱病、頭面五官疾患等:如熱病汗不出、瘧疾、頭痛、目眩、目赤、目痛、中耳炎、耳鳴、耳聾、喉痹、腮腺炎,以及肩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肋間神經痛等。


配角孫穴治耳鳴耳聾;

配太白穴治大便難;

配支溝穴、內庭穴治嗌痛。

配大椎穴、陶道穴治瘧疾。

配太溪穴治咽腫。

配耳門穴、翳風穴治耳鳴耳聾。

配手三里穴治肩臂痛。

配八邪穴、外關穴,有舒筋活絡的作用,主治手指不能屈伸。

配聽宮穴、翳風穴,有開竅聰耳的作用,主治耳鳴,耳聾。

配外關穴、期門穴,有舒肝理氣、活絡止痛的作用,主治肋間神經痛。


治法: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直刺0.3-0.5寸,局部酸脹,並有麻竄感向指端放散。

向上斜刺0.5-1.0寸,其酸脹感可向腕部放散。


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11 》足臨泣穴

標準定位:足臨泣穴在足背外側,當第4、5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足臨泣為經穴名(Zílínqì GB41)。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原名臨泣。《聖濟總錄》始名足臨泣。屬足少陽膽經。足臨泣是足少陽膽經的輸穴,五行屬木;八脈交會穴之一,通帶脈。足:足部;臨:治理;泣:淚水,目之所出。穴在足部,善治眼疾,故名。


足臨泣主治頭目、胸脅及本經脈所過部位的疾患:如頭痛、目眩、目赤腫痛、頷痛腮腫、齒痛、耳聾、咽腫、瘰癧、腋下腫、乳腫、胸痹、脅肋痛、髀樞痛、膝踝關節痛、足背紅腫、咳逆喘息、瘧疾、月經不調等。


配三陰交穴治痹證;

配三陰交穴、中極穴治月事不利。

配丘墟穴、解溪穴、崑崙穴,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作用,主治足跗腫痛。

配風池穴、太陽穴、外關穴,有祛風活絡止痛的作用,主治偏頭痛。

配乳根穴、肩井穴,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主治乳癰。


治法: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或點刺出點,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可向趾端放散;

三棱針點刺出血。


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12 》太沖穴

標準定位:太沖穴在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太沖為經穴名(Tàichōng LR3)。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足厥陰肝經。太沖是足厥陰肝經的輸穴和原穴,五行屬土。太即大,沖即要衝,喻本穴為肝經大的通道所在,即元(原)氣所居之處,故名太沖。


太沖穴主治肝腎、少腹、前陰及神志等疾患: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帶下、崩漏、難產、乳癰、陰痛、精液不足、狐疝、遺尿、癃閉、淋病、嘔吐、胸脅支滿、繞臍腹痛、浮腫、便秘、飱泄、頭痛、眩暈、目痛、喉痛、嗌干、口渴、厥心痛、筋攣、腳軟無力、腳氣紅腫、五趾拘急、腰背疼痛、腋下腫、瘰癧等。

現代又多用太沖穴治療高血壓、肝炎、膽囊炎、神經衰弱、肋間神經痛、血小板減少症、乳腺炎等。


配大敦穴治七疝;瀉太沖穴、補太溪穴、復溜穴治肝陽上亢之眩暈;

配合谷穴為開四關又治四肢抽搐;

配肝俞穴、膈俞穴、太溪穴、血海穴治貧血、羸瘦;

配間使穴、鳩尾穴、心俞穴、肝俞穴治癲狂癇。

臨床上太沖穴與合谷穴相配,稱「開四關」,主治痹痛和神經系統疾病。

配合谷穴,稱為四關穴,有鎮靜安神,平肝熄風的作用,主治頭痛,眩暈,小兒驚風,高血壓。

配足三里穴、中封穴,有舒筋活絡的作用,主治行步艱難。

配氣海穴、急脈穴,有疏肝理氣的作用,主治疝氣。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向上斜刺0.5-1.0寸,局部酸脹或麻向足底放射。

向外下斜刺1.0-1.5寸,有時出現麻電感向足底放散。


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鐘。


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沖穴,有酸脹感為宜,1分鐘後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沖穴1分鐘。

太沖穴治感冒:在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適等感覺時,按摩腳上的太沖穴減輕感冒帶來的不適,甚至可以使感冒痊癒。

具體方法是:先用溫水浸泡雙腳10~15分鐘,而後用大拇指由湧泉穴向腳後根內踝下方推按,連續推按5分鐘,然後,再用大拇指按摩太沖穴(大腳趾與二腳趾縫上1.5分處)由下向上推按,雙腳都按摩,每側按摩5分鐘。按摩後,即刻會感到咽痛減輕,其他癥狀也會隨之減輕;甚至痊癒。

關注公眾號 :ztys1111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推理療師 的精彩文章:

人體十二經五輸穴之「經穴」詳解

TAG:中推理療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