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影節的女性力量,這些作品看盡「她」時代

上影節的女性力量,這些作品看盡「她」時代

當女性話題在全球電影界越來越成為主流,當凱特·布蘭切特率領82位女性電影工作者在戛納電影節抗議性別失衡,女性電影人,以及她們在銀幕前留下的那些影像,都在世界各地發出越來越多的聲音。

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即將開幕,影展維度豐富多元,不過我們依然能從已經曝光的大量片單中,找到幾部真正的「女性電影」,它們有的塑造出完美經典的女性形象、有的始終貫徹著女性主義的思潮,有的甚至重新定義了男性和女性的邊界。

《茜茜公主》三部曲

2018年是《茜茜公主》扮演者羅密·施奈德誕辰80周年紀念,也是男主角卡爾海因茨·伯姆誕辰90周年紀念,因此《茜茜公主》三部曲將要來到上海電影節,重返中國大銀幕。

不管歷史上,茜茜公主和法蘭茲·約瑟夫國王之間的愛情和婚姻是否真如電影般美好,但這部電影卻給影迷們帶來一個完美的公主形象,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

從第一部到第三部,茜茜公主的形象越發完滿,她美麗率真,純潔奔放,與循規蹈矩的王室格格不入,但電影卻不止講述了一段王子公主的童話愛情。在整個德語民族還未從戰爭中痊癒的時代,茜茜公主的笑容成為撫慰劑,安撫著每個人的心。用今天流行的話,這絕對是一部「大女主」電影,能用美麗和樂觀,化解一切。

有人在看過這部電影之後,記得最清晰的不是華美的王宮生活,也不是浪漫的愛情故事,而是茜茜公主的笑容「她用這種笑,贏得了整個義大利所有貴族與人民的尊重。作為一個皇后,她能屈尊降貴,忍受近乎無理的對待,耐心而體面地接見了每一個代替主子前來朝見的廚娘和門房們;她作為一個皇后能平易近人,以一個母親的慈愛,關懷和愛憐每一個異族他鄉的孩子。茜茜在微笑中做到這些,她用自己的笑傳播著和平、友善還有愛。」

更加令人唏噓的是,扮演茜茜公主的羅密·施奈德短短44年的生命卻歷經磨難,沒有因為美麗的笑容而讓自己獲得幸福,感情不順利、幼子夭折,她享受過璀璨的光芒,卻最終黯然離世。如今在銀幕上看到17歲的羅密·施奈德,總會因為她本人生命的無常,又多了幾分感慨。

《女僕日記》

《通往絞刑架的電梯》

去年7月31日,「法國新浪潮繆斯」讓娜·莫羅去世,今年她主演的這兩部電影將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放映,而《通往絞刑架的電梯》更是她的成名之作。

特呂弗說「讓娜·莫羅具有男人和女人所幻想的一切品質」;天才導演奧遜·威爾斯認為她是當世最好的女演員,她是無數人的偶像,帕蒂·史密斯這樣形容她「足以燃起一場森林大火」。

如果問誰是女權主義角色最佳詮釋者,讓娜·莫羅無疑是最好的人選,《朱爾與吉姆》中,凱瑟琳游弋於兩個男人中間,她不允許自己在情愛的較量中佔下風,更是一個完全將兩性關係自由化的女人。特呂弗用各種特寫將她如雕像一般的美歌頌到極致,因為讓娜·莫羅的臉,凱瑟琳一切行為都彷彿有了魔力,影評人寶琳·凱爾就評價凱瑟琳是「催化劑、搗蛋鬼,是絕望和歡樂的源泉。她是從平凡生活中變幻出藝術的女巫」。

讓娜·莫羅的臉龐彷彿天生適合驚世駭俗,在《通往絞刑架的電梯》開頭,她的面部特寫開啟了一個充滿著慾望的故事;在《女僕日記》里,她營造出一種特立獨行的高傲感,這位從戲劇舞台轉戰電影領域的老牌演員,塑造出一個又一個放蕩不羈的獨立女性形象。

電影里,她扮演的凱瑟琳不是一個能被男人擁有的女人,銀幕下,讓娜·莫羅是無數人的繆斯女神,特呂弗、理查德森、皮爾·卡丹......都曾與她有過可訴往事,馬斯楚安尼形容讓娜·莫羅「我所知道的少數幾個值得墜入愛河的女人」。

她是真正的傳奇女演員,戲裡危險魅惑,戲外獨立自我,她滿足了那一時代對新獨立女性形象的想像,即使在如今的世界電影中,讓娜·莫羅的形象也依舊不可複製。

《臉龐,村莊》

「新浪潮繆斯」讓娜·莫羅的兩部作品將在上影節放映,「新浪潮老祖母」阿涅斯·瓦爾達本人還會親自帶著作品來到電影節。

「女權主義」像是瓦爾達的標籤,她自認19歲起就成為一名女權主義者,熱衷於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法國電影手冊》前主編讓·米歇爾·傅東曾經這樣評價瓦爾達「瓦爾達的女性主義首先是從成為導演開始的,在女性導演基本不存在的時代,她沒有任何相關的背景,但有足夠的膽量和創造力去嘗試,她成了新浪潮中唯一的女性。她和自己的想法之間有非常鮮活生動的關係,這意味著她並不是一個形而上的抽象的導演,並且她還有某種特殊的幽默,像是一種微笑。」

這部《臉龐,村莊》,是89歲的瓦爾達與33歲的攝影藝術家讓·熱內合作,兩個人開著貨車在法國鄉鎮穿行,與相遇的人們交談,給他們拍照,再挑選出最具特色的肖像製作成巨幅海報,貼在建築物上,一度成為當地的地標性景觀。

就算不懂新浪潮,不提瓦爾達過往的成就,在看到這部電影時依然能感受到的是,瓦爾達對生命的熱情和關注,年近九十歲的她依然保持著對世界和人類的好奇心,對自然的感知力,對藝術的表現力。

而片尾,戈達爾留給老友瓦爾達的一張字條,則讓其落淚,這是對新浪潮時期,藝術家們創作、交流時光的無聲懷念,瓦爾達曾經在紀錄片《阿涅斯的海灘》中懷念丈夫雅克·德米,那部電影的手法相當先鋒,但卻能夠融入瓦爾達營造的氛圍,也模糊了紀錄片與劇情片的界限。

這一次,瓦爾達將再次來到中國,參加《臉龐,村莊》映後見面會,對中國影迷來說,這幾乎是一個近距離接觸「世界電影傳奇」的時刻。

《漢娜》

這是夏洛特·蘭普林獲得威尼斯電影節影后之作,可以說這部電影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獨角戲,完全依靠蘭普林的演技和氣質撐起了這個孤獨的年老女性角色。

電影里,蘭普林扮演的漢娜與丈夫一起在布魯塞爾近郊生活多年,但有一天,丈夫突然進了監獄,電影卻並沒有交代具體原因,只剩下不願面對現狀的漢娜,一個人一絲不苟地堅持以前的生活,只有在參加表演學習班的時候,她才得以釋放自己的情緒。但親戚們突然疏遠了聯絡,兒子拒絕與她見面,健身房也毫無緣由地取消了她的會員身份,連家裡的小狗都莫名開始絕食......這是一個絕對孤獨的狀態,可以這麼說,電影的完成,除了導演鮮明的視聽風格外,全靠蘭普林一個人表演的引導和支撐。

電影中充滿了蘭普林的特寫鏡頭,台詞少到接近於默片,僅僅憑藉表情傳遞孤獨和絕望,有人看過電影之後這樣評論「蘭普林奶奶的臉足以說明一切;感覺她的背部肌肉紋理都在演戲」。

在《45周年》之後,年過七十的夏洛特·蘭普林又奉獻出了2017年最佳大銀幕表演之一,這個類型的角色在電影中或許已經不新鮮,但這樣級別的表演,卻不是經常能在大銀幕上看到。

《奧蘭多》

如果說前面幾部作品樹立了各種各樣的女性形象,那麼《奧蘭多》這部電影,則從根本上探討了男性和女性的定義。

雌雄難辨、高貴莫測的蒂爾達·斯文頓是奧蘭多最好的扮演者,橫跨四百年,從古代到現代,從男性到女性,她從俊美的貴族少年演到獨立的現代女性,而導演莎莉·波特藉此對女性身份的探討,讓這部電影超越了華美的外表和奇幻的故事。

當奧蘭多沉睡許久之後,她面對鏡子里變成女兒身的自己,說出「還是同個人,沒有任何區別,只是換了性別」,這是片中明確表明態度的時刻,女性和男性除了生理上的區別,在「人」本身的層面,到底有無實質區別。

在奧蘭多還是男兒身的時候,他對心愛的俄國公主薩沙說「我愛你,所以你屬於我」;而當她變身女兒身之後,她面對男人的求婚,面對同樣的這句話,明白了這句話原來意味著,女性是男性的附屬品。

經過400年世事變遷、性別變化的奧蘭多,有過男性的本能和思維,卻最終以女性之身成熟,這個變化像極了人類本身的成長,她變成了獨一無二的個體,並不屬於男性或者女性,不依附於別人,也不求別人的依附,在她身上,沒有兩性的二元對立,取而代之的是二者的和諧共存。

在女性主義成為熱門話題的今天,《奧蘭多》這部電影值得放映,更值得思考。

來自淘票票媒體號:淘票票編輯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票票 的精彩文章:

《復聯3》曝新料:原來是他們為滅霸的四大手下配音?
《復聯3》首周末全球票房炸裂!《復聯4》的片名也曝光了!

TAG:淘票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