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蔡英文承諾100萬美元捐款 台外事部門:還在找錢

蔡英文承諾100萬美元捐款 台外事部門:還在找錢

【文/觀察者網 徐乾昂】第71屆世界衛生大會早已於26日在瑞士落下帷幕。台灣當局此前「蹭會」未果,不遠千里趕赴日內瓦「抗議」的「台獨分子」還被陸客「教做人」。為了刷存在感,蔡英文竟想出要給世界衛生組織(WHO)「捐款」100萬美元。對此,有台媒形容這是在「買門票」。

同時有消息人士指出,這100萬美元本是要用在 「前友邦」布吉納法索身上的;自單月失去2個「友邦」後,台灣當局正在盤點和「已斷交友邦」的「外交經費」。對此,蔡英文近日又承諾要給「邦交國」海地提供1.5億美元貸款。

不過雖然蔡英文「籌款令」下得豪爽,台當局表示「還在找錢」。「捐款」決定又令島內「立委」的不滿,指責蔡英文「心急亂開支票」,反問道「捐不捐由你一個人決定?」

100萬哪兒去找?人家會不會收?

據台媒消息,蔡英文在27日會見了此前到瑞士「蹭會」失敗的「世衛行動團」成員。該組織由台灣「衛生福利部」成立,在未獲邀請的情況下,自行前往第71屆世界衛生大會舉辦地瑞士日內瓦「碰運氣」,結果被不準入內。

台當局曾組團自行前往日內瓦 圖自台媒 下同

對此,蔡英文強行「安慰」,妄言此次「台灣獲得不少『邦交國』的支持,還得到美國等『理念相近』國家『有史以來最多』的聲援」。同時她宣布,將給世界衛生組織捐出100萬美元,用作抵抗埃博拉病毒的研究經費。

但對於這筆錢如何落實,蔡英文並沒有細講,留下一眾台灣政客、媒體很是困惑。台立法機構今天(30日)對蔡英文宣布「捐款」一事進行項目報告。國民黨籍「立委」王育敏指責蔡英文「心急亂開支票」,並質疑「錢從何而來,到目前還沒有著落,怎麼捐也沒渠道,根本都是蔡英文一人的決定,先宣布,再想辦法。

王育敏

對此,「衛福部長」陳時中今日30日在記者面前坦言,稱「目前還不清楚。」圍繞這筆「捐款」,陳時中稱「純粹是健康議題,用政治思考會變得複雜」。不過當有記者問及這筆「捐款」會否署名「台灣捐贈」時,陳時中想了一想,笑答:「大家當然會知道錢是台灣捐的。」

實際上台灣向世衛組織「捐款」已經不是新鮮招數,但此前幾次嘗試都被對方拒收。比如在2014年,台灣當局同樣想給世衛組織包個100萬美元的紅包,結果被聯合國回絕。碰了壁的台灣卻把錢轉交給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底下的一個基金會。

介於這種情況,陳時中表示:「人家真的不收,那也是沒有辦法,我們善意已盡。」

陳時中

有關籌錢的部分,陳時中稱會和「外交部」協調。可惜「外交部」同樣對這筆錢一問三不知。

台外事部門「次長」謝武樵30日回應「立委」質疑時,表示台當局「還在統籌經費,在找錢中,也在盤點、找出最適合的方式和管道捐贈。」他推託稱,「從公布至今只有幾天時間,仍在嘗試中。」

和陳時中一樣,謝武樵同樣提到了台灣在2014年的那筆「捐款」。但台「立委」則認為,「外交部」應該轉告蔡英文「(捐款)管道不通」,而不是給她錯誤信息,讓她「說捐就捐」,造成外界誤解。

此前,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5月7日就世界衛生大會有關涉台問題表示,導致台灣地區今年仍不能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的原因是民進黨當局迄今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台灣地區參加世衛大會的政治基礎不存在,不能參會的責任完全在民進黨當局。安峰山強調,當前形勢下,民進黨當局應該反思台灣地區今年為什麼與去年一樣仍不能參加世衛大會,而不是推卸責任、轉移焦點、誤導台灣民眾和國際社會。

這筆錢...本來是給布吉納法索的?

雖然台灣當局在「捐款」一事上表現得有些不知所措,但有一點他們是確定的:這100萬美元早晚是要花的。

陳時中於今日登門「總統府」時,蔡英文向其告知,「捐款不是臨時決定」,這段對話後來得到陳時中本人的確認。同時,今日有台媒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稱台當局近期正針對已「斷交」的布吉納法索原先規劃的「援助計劃」進行盤點,「如今用不著,這筆經費就是100萬美元的來源。」

26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布吉納法索外長巴里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布吉納法索關於恢復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即日兩國正式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

台灣在5月間先後失去多米尼加、布吉納法索這兩個「友邦」。對此,台當局心疼這些國家「拿了台灣的好處就跑」,妄言此後要給「友邦」簽署「斷交條款」,儘可能追回台灣灑出的「外交經費」。

另一方面,台當局欲和如今僅剩的18個友邦「抱作一團」。29日蔡英文在台灣「接見」了海地總統莫伊茲,強調雙方擁有「62年的友誼」,需要「加強合作」。不料對方獅子大開口,希望台灣當局提供1.5億美元貸款,用于海地的電力建設。

蔡英文和莫伊茲 圖自聯合早報

另有媒體指出,莫伊茲還將提出價值高達5000萬美元的鋪路工程等需求。

台媒曾在2017年透露,稱台灣當局2018年的「政府預算」號稱要劃給「外交部」262.82億新台幣(約合人民幣56億元)的預算,還稱「不會和大陸搞金錢追逐」。不過這次海地「漫天要價」,不少台媒直接諷刺「對方就要看台灣能出多少錢」,還稱「如今的台灣根本沒有談判籌碼。」

實際上,台灣當局和海地所謂的「合作」曾讓台商血虧。2003,在島內有「帽子大王」之稱的三勝制帽公司董事長戴勝通,兜里揣著台灣當地銀行的貸款去海地投資。

戴勝通 圖自Youtube視頻截圖

結果,10年摸爬滾打後戴勝通投資失敗,三勝公司不僅倒閉,還背負了30億新台幣(約合人民幣6.41億元)的債務。不過台當局並未出面擔保,還控訴戴勝通「積欠政府擔保貸款1.5億(約合3200萬人民幣)」。

而戴勝痛的海地投資之路卻一直得到中國大陸的支持。他說:「自己的『大使館(台灣)』不關心,反倒是當地大陸維和部隊不斷關心我們。所有的辛苦,為了台灣付出這麼多我不講話,結果如今卻一直被(討債)追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港台第一觀察 的精彩文章:

美國這個州通過「友台決議案」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TAG:港台第一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