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季羨林《留德十年》
三月的一天傍晚,我在新華書店閑逛,看到了季羨林先生的《留德十年》。我讀書少,以前沒讀過類似的書,翻了一下覺得還可以,於是就在一旁讀了起來。兩百三十頁左右,我以為按照我以往囫圇吞棗的習慣,應該是一個晚上能讀完的。沒想到看到書店關門,才看了五十來頁。書非借而不能讀。這一句真理我還是記得的,所以我並沒有買下來,而是準備再花幾個晚上的時間到書店來讀完。人總是善於給自己找理由,不斷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告訴自己:今天有事,下次再去。於是乎,中途斷斷續續去看了幾個晚上,直到上周才把這本書看完。
先簡單介紹下作者和這本書吧。作者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山東人,著名的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早年留學國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1991年5月已進入耄耋之年的季羨林先生完成了《留德十年》這部散文體自傳。此書記錄了他從1935年至1945年在德國留學的經歷。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學,季羨林先生幾經輾轉選定印度學為主修方向,遂對其傾注熱情與辛勞,獲得博士學位,也由此奠定了畢生學術研究的深厚根基。此書前後出版了不下5個版本,我讀的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版本,書中的章節內容我就不一一介紹了,重點介紹下書中本人覺得比較有意思的幾件事。
一、偽政權
這裡的偽政權主要是指偽滿洲國和汪偽政權。此書講的都是1935年至1945年的事情,我對這個時期的事情的了解,主要是來源於歷史教科書,極少部分來自野史或影視作品。歷史教科書中對偽滿洲國和汪偽政權的描述,讓我覺得偽政權可能比「紙老虎」還要「紙老虎」。但在此書中講到的偽滿洲國和汪偽政權,大大刷新了我的認知。這些非法政權,我們國家從未承認,但與之有相關利益的國家就不同了。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3月9日,在日本軍隊的攛掇下,末代皇帝溥儀,從天津秘密潛逃至東北,在長春成立了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剛剛成立的偽滿向日、美、英、法、德、意、蘇等17個國家發出通告,希望建立外交關係。但除了日本於6月宣布承認偽滿外,其他國家都沒有積極回應。出乎預料的是,1934年3月,一個遙遠的北美洲小國薩爾瓦多宣布承認「滿洲帝國」。1937年11月,義大利正式承認偽滿;次年2月,德國希特勒在國會演講中宣布承認偽滿。1941年4月蘇聯和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正式承認了偽滿洲國,並換取了日本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承認。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後,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西班牙、丹麥、芬蘭、泰國等國以及德國製造的維希法國、斯洛伐克、克羅埃西亞等傀儡政權陸續宣布承認了偽滿。至此,承認偽滿的國家和政權達到了16個之多(網上也有文章稱達到了23個)。1935年從中國到歐洲去,最簡便的路程就是蘇聯西伯利亞大鐵路,但必須經過中國東三省,也就是偽滿洲國。季羨林在書中這樣寫道「車到了山海關,就要進入『滿洲國』了。車停了下來,我們都下車辦理入『國』的手續。無非是填幾張表格,……每人必須交手續費三塊大洋……」。後來在火車上,季羨林還遇到便衣警察反覆向其詢問對『滿洲國』的看法,幸好季羨林謹言慎行沒有惹上麻煩。
再說說「汪偽政權」。1940年3月,時任中國國民黨副總裁的汪精衛與日本方面合作,在南京建立了所謂「國民政府」。最早的承認者自然是日本與偽滿洲國。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為換取日本在對蘇作戰上的決心,德國決定於7月1日承認汪精衛政府。義大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伐克和克羅埃西亞也於7月1日承認了汪偽政權。此外還有泰國、「自由印度」政府、緬甸巴莫政權、菲律賓勞雷爾政權等幾個傀儡政府承認汪偽政權。1942年,季羨林在德國完成了博士學業,準備回國。但德國已承認汪偽政權,國民黨政府駐德國的公使館被迫撤離到瑞士去了。季回國無門,留在德國也面臨護照到期、無處延期的窘境。不得已,季和幾名留學生決定到警察局去宣布自己為無國籍者。這在國際法上是允許的,無國籍者對任何國家都沒有任何義務,同時也不受任何國家的保護。季羨林真正成為了「海外遊子」。
上面說的就是偽政權的事,儘管中國從來沒有承認過,但偽政權的存在確實給中國人民帶來了諸多影響。
二、戰爭與飢餓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為德國總理。半年以後,德國全民投票,希特勒得到90%德國人的支持,成為了合法的德國總統。之後,這個背負著巨額賠款的國家僅僅用了六年的時間就完成了擴軍備戰,擁有了歐洲最強大的武裝力量。1938年德國兵不血刃佔領了奧地利,緊接著一槍未發地又把蘇台德地區佔為己有。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宣布德國遭到了波蘭的入侵,德國被迫予以還擊,隨後,英法兩國被迫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季羨林是在希特勒上台兩年後來到了德國。此時的德國境內還比較太平,希特勒正在忙著擴軍備戰。二戰爆發後,「來了大轟炸……最初一兩年,英美蘇的飛機也曾飛臨柏林上空,投擲炸彈。但那時技術水平還相當低,炸彈只能炸壞高層樓房的最上一二層」,後來「飛來的次數越來越多,每一次飛機的數目也越增越多。不但白天來,夜裡也能來。炸彈穿透能力日益提高……十幾層樓也抵擋不住」。
「有一夜,英國飛機光臨了,我根本無動於衷,擁被高卧。後來聽到炸彈聲就在不遠處,樓頂上的窗子已被震破。我一看不妙,連忙狼狽下樓,鑽進地下室里。」「在哥廷根第一次被轟炸之後,我再也不敢麻痹大意了。只要警笛一響,我就立即躲避;到了後來,英國飛機幾乎天天來,用不著再在家裡恭候防空警報了。我吃完早點,就帶著一個裝滿稿子的皮包,走上山去,躲避空襲。」
與轟炸並駕齊驅的是飢餓。「我初到德國的時候,供應十分充裕,要什麼有什麼,根本不知飢餓是何物……從1937年開始,逐漸實行了食品配給制度。最初限量的是奶油,接著是肉類,最後是麵包和土豆。到了1939年……德國人的褲腰帶就一緊再緊了。」「黃油從前我們根本不吃。所以在德國人沉不住氣的時候,我還在優哉游哉,處之泰然。但是到了我的『主食』麵包和土豆限量供應的時候,我才感到有點不妙了。」「最困難的問題是麵包。少且不說,實質更可怕。完全不知道裡面摻了什麼東西……只要放上一天,第二天便有腥臭味。而且吃了能在肚子里製造氣體。」「長期挨餓的結果是,人們都逐漸瘦了下來……我自己原來不胖……飢餓在我身上留下了傷痕:我失掉了飽的感覺,大概有七八年之久。」
後來,到了1945年4月8日,美軍攻克了哥廷根城,哥廷根被「解放」後,季羨林等留學生從沒有國籍的流浪漢變為了勝利者同盟國的一份子,成為了「座上客」,地位和待遇有了天壤之別。戰爭和飢餓算是結束了。
我們遠離戰爭多年,對飢餓也沒什麼感覺了,尤其是八零後的人。對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及以前出生的人來講,飢餓並不陌生,但戰爭時期的飢餓還不同於和平年代的飢餓,應該是給人一種幾近絕望的感覺吧。想至此,我們還是很幸福的。
三、鬥爭
在季羨林等留學生的回國途中,少不了的是與中國駐各地的使館工作人員的鬥爭。首先是在瑞士,季羨林等留學生知道南京政府專門匯來了幾十萬美元,專門用做救濟留歐學生之用。季羨林等人到使館去申請救濟,接待的那位公使剛開始裝糊塗,支支吾吾,後來見留學生已知悉專款,只好妥協給予救濟。從此,季羨林等已獲得一個非常寶貴的經驗:對付南京派來的外交官,硬比軟更有效果。到了法國馬賽,季羨林等被安排住在一個大倉庫里,季等人又找到此地的總領事館,要求改善住宿條件,然後就住進了一個旅館,又要求乘船回國,且一定要頭等艙。總領事館條條答應,皆大歡喜。待季羨林等人坐上了從法國往越南的輪船,才發現他們的船票並不是頭等艙。「馬賽鬥爭我們自認為是勝利者,焉知那一位總領事是老狐狸,他輕而易舉地就把我們這些勝利者矇騙了。」
在船上度過了將近一個月後,季羨林等於1946年3月7日抵達了越南西貢。季羨林聽說了西貢總領事館的「衙門」作風,於是「一住進旅館,就給了領事館一點顏色看。第一次吃飯,看到餐桌上擺的是竹筷。我們說:『這不行,必須換象牙筷子!』……第二次吃飯時就一律是象牙筷子。」「到領事館去,交涉訂大中華的艙位。老尹又想狡賴。看我們來勢不善,終於答應了。」
到了香港以後,鬥爭也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去見外交特派員郭德華,商談去上海的問題……船期難定,需要特派員大力支持。我們走進他那寬敞明亮的大辦公室。他……在那裡擺起架子,召見我們。我們一看,心裡全明白了……他不站起來,我們也沒有在指定的椅子上就坐,而是一屁股坐到他的辦公桌上。立竿見影,他立刻站起身來,臉上也有了笑容。這樣一來,乘船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在香港進行了「最後的鬥爭」以後,季羨林等於1946年5月13日登上了開往上海的船,走上了回到祖國懷抱的最後的歷程。
欺軟怕硬,歷來就有,至今未絕。尤其是在那樣一個動亂的年代,幾名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努力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外交代表們鬥智斗勇,確實很不容易,讓人感慨。
以上,就是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讀書心得了,算是拋磚引玉,因為書裡面還有更多更精彩更有價值的內容,比如在那個戰亂年代國人遠赴異國他鄉孜孜不倦求學的精神等,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看一看這本書。
TAG:微小說大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