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樂集》:近代道學文化之精華

《天樂集》:近代道學文化之精華

天 樂 集

浙西玄靜居士海印山人徐頌堯 著

《天樂集》自序

歲在丁丑,戰事既起,予自嘉遷住湖之烏青。容膝之下,趺坐焚香,閑取《大易》、《庄》、《列》諸書,反覆玩繹,妙義紛披,時有會心,乃筆而藏之,將以此為幽居之鴻爪,旅中之紀念。戊寅六月,鄉鎮不靖,予自烏返嘉。九月,又自嘉遷蘇。既得安身之所,乃復出其舊稿,從事刪修。禪觀有暇,復著《玄元道妙》、《禪玄合參》、《儒道會通》、《道室隨筆》、《道室雜著》、《衛道論衡》等編。卷帙日增,重為釐定,合前作共得三十卷,而以《服食考》二卷附焉。書既成,訂名《天樂》,取《華嚴》天鼓說法,超登十地之意。又集中,雖儒、釋兼舉,要以玄宗為歸,是則《莊子》天和天樂、逍遙抱真之旨趣存焉。

或曰:「古今論道之書,亦已多矣。今子又益此數十卷,其義何居?」答曰:「予所著者,乃欲解前人之象,罄壺天之秘,抉老、釋之藩籬,融儒、道於一家。使後之習三教者,溯流窮源,融會貫通,泯是非之爭耳。」或又難曰:「古人謂:理雖互融,教必不濫。今以儒教還孔,玄教還老,釋教還佛,各各不相羨,各各不相礙。若耳之與目,各成其用,豈非並育並行,川流敦化之旨歟?奚必會儒入玄,攝玄入佛,多此葛藤纏繞焉。」則應之曰:「道本離言,注非名相。古人著書,大都應病與葯,病除葯廢。自來三教之爭,皆起於見執,見執生於有我。今此集中,反覆闡明息見忘己之旨。近而至於證一空三昧,再進而至於俱空不生,則有相無相,同歸實際;了性了命,咸契真常。玄宗、儒宗、釋宗,同入無為法性海中,共證圓覺。各認圓覺,分即是合,合不礙分,如千燈一室,光影重重,涉入交參,非一非異。此正是葯,子毋執葯成病焉,其可也。問者乃唯唯而退。是書也,草創於浙,而卒成於蘇,歷地二省,歷時五載,刪修增訂,稿經數易。以避亂之因緣,作弘法之濫觴。世之君子,苟不棄芻蕘,玩索而有得焉。則柱下一脈,不致就湮,道種相孚,繼起當必有人矣。

民國三十一年歲在壬午孟冬之月浙西海印道人徐玄靜自序於吳縣

《天樂集》後序

道法歸一法也,真空法也。歸一者,由兩儀而返乎太極,由對待而轉為絕待,入不二之門。心息妙合,內外渾融,水火既濟,性命合一之微旨也。真空者,並此絕待之一而空之,既不住於二,亦不住於不二。關尹子所謂「在己無居」是也。壺子所謂「未始出吾宗」,亦是也。玄修道妙,大抵以此為歸。予昔參汪師體真老人,年甫弱冠,師以予年幼好道,諄諄訓誨,點開心易,表裡洞然。鍾呂要訣,吐露靡遺。證之丹經,無不水乳交融,實乃三生之幸,千載一遇之機緣也。自師示寂,予更涉獵宗乘,參尋知識,始知宗下明心見性之旨,實即《莊子》「朝徹見獨」之道、老聖「見素抱樸」之微、《列子》「不生疑獨」之宗。西來祖意,原是我華國粹。達摩未來,此土早已舉揚。特以曲高和寡,繼起無人耳。於是禪、玄兩家,遂彼此會通,藩籬盡撤。

今此集中,禪、玄並揭。即本斯旨,提倡國粹,責無旁貸。即禪即玄,東西相印。而又兼及儒宗者,則以老聖為孔子師。《大易》「隨風宴息」之秘,「正位凝命」之旨,「盡性至命」之說,「窮神達化」之妙,實傳燈於柱下,乃玄宗之心法也。降而至於子輿氏,更揭養氣之訣,於是孔、老「調息凝神」之旨,得以大彰。儒宗所修,與柱下一貫相承。故欲究玄宗之源流受授,不得不旁攝儒宗,以盡其趣。此《天樂集》內所以兼孔賅釋,統覺海而為論,應塵毛而不遺也。

是書之初創也,僅得二卷。時予方寄跡烏青,嗣遷吳縣,乃決意增修。自二十七年九月,迄本年十月,五年之間,爬羅剔抉,刮垢磨光,三十卷遂得次第告成,黃老心法,至是宣洩殆盡矣。是書也,所以酬先師法乳之恩,亦所以破迷顯正,抉摘窈微,於此玄宗寥寂之秋,作合喙之鳴焉。

時三十一年冬浙西玄靜居士再序

發凡

一、道家之學,導源於黃、老,發揚於庄、列。丹書後出,乃道之緒餘也。本編髮揮玄理,以《老》、《庄》、《列》、《尹》所說為經,以丹書為緯,兼及儒、釋,會三歸一,曲暢旁通,以顯玄宗博大精微之學,內聖外王之旨,天人合一之妙,迥非管窺蠡測者所能想像也。

二、本編直揭鍾、呂門下西派相承「大定真空」之旨,注重先天法身,一洗元、明以來,就色身取象之陋習。

三、自來談玄修者,每以鍊氣養神、長生久視為究竟。本編除敷陳「外身易形」之秘訣外,兼明《庄》、《列》「朝徹見獨」之道,「無生而生」之真詮,庶幾與禪宗最上一乘教外別傳之旨,涵蓋相應。

四、本編以「外身易形」、「朝徹見獨」,兩句八字,貫攝到底。外身易形者,煉己築基,外還內返,脫胎神化,乃玄宗根本工夫也。朝徹見獨者,徹證真常,道契環中,乃玄宗向上一著也。《玄修抉微》所陳,大半皆「外身易形」之旨也。《玄元道妙》,則示「朝徹見獨」之蘊也。《易學發隱》,「外身易形」之秘奧也。《庄列闡幽》,則又「朝徹見獨」之宗趣也。《道室隨筆》與《雜著》,大半皆「外身易形」之說也。《衛道論衡》,則又揭櫫「朝徹見獨」之要旨也。總斯二門,層映回互,反覆窮研,於是有為養命之術,無為妙覺之道,宣洩靡遺矣。

五、本編著重虛煉,以「真空」為爐鼎,「妙有一炁」為藥物,定慧為水火,以身心不動為採藥,以打成一片為結胎,以打破虛空為了當,與李道純《中和集》內《煉虛歌》,旨趣最合。

六、本編返還要旨,悉依先師所傳口訣,而加以充分發揮。老、庄妙道,鍾、呂丹法,盡情披露,俾學者易於入門。

七、本編詮理,如陰神陽神、盜機天機等,皆不依舊說。其餘解象,雖不求立異,亦不必強同於古人,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抒己見,各陳心得可也。

八、《玄修抉微》內,睡、醉、定、忘各節,示工夫之進展;天根、月窟、自然、混然等篇,示火候之幽微;持後、玄同等篇,示修學處世之方;大慈、具德各節,則示敦品持戒之要。蓋德不重,不足以載道。必德品與道行並進,然後修持有成。故《莊子》曰:「德者,成和之修也。」

九、玄宗修證,由淺入深。所謂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忘虛以合道。妙鍵實在一「忘」字。丹書揭「忘」字妙諦者,惟《白紫清全集》,子書則惟《莊子》言及之耳。本編反覆申述,秘密醍醐,傾篋倒篋以獻。苟遇知音,自當默契。

十、古來丹經,皆不肯吐露口訣。故雖讀盡萬卷,仍不知從何處下手。真師難遇,參訪不易。況大都又職務系身,或限於財力、精力,並此雲遊參訪之機會而無之,致抱道而終者甚多。著者懷普濟之心,根據《大易》所云「乾以美利利天下」之詞,將初步功夫,盡情披露,俾學者依解起行,實地試驗,隨分獲益,稍慰其向道之忱。然非謂得此一書,即不必再求真師也,以此作為初度聞道因緣可耳。

十一、本編不用鉛汞、硃砂等象言,蒙蔽後學。但揭「心息相依」之一行,旋轉萬流,會歸於定忘;登峰造極,同證乎大覺,相契乎大空。禪玄、孔佛,至此皆大休大歇,正所謂「千山勢到岳邊止,萬派聲歸海上消」。

十二、著者體老聖「清凈無欲」之旨,將煉精化炁,所以枯愛欲而斷淫機、淫根之原理,會通《楞嚴》,盡量發揮,俾他宗學者,瞭然於玄宗立教之本意。

十三、《楞嚴》「十種仙」之說,開後世佛徒輕視仙宗之濫觴。不知仙佛兩宗,皆有小乘、大乘之分。柱下正脈所傳,脫胎神化,妙用無礙,齊《楞嚴》之十地位,集中均有發明,望學者參詳。

十四、本編揭「殺生」義,有順行與逆行之別。逆行,系破生死心,斷相續業、煩惱網,證三解脫。順行,乃殺害物命以養色身,是乃造業之舉。著者體老氏三寶,以「慈」為首之旨,主張戒絕。

十五、《玄修抉微》,《陽和之美》節下,採集禪宗古德陽和之作,達三百偈之多。著者費旬日之力,方將上下千餘年來宗門著述,彙集一處。此種詩偈,均輯自稀本。不惟玄宗學者從未讀過,即禪宗久參上士,亦鮮寓目。著者志在會通禪玄,故不憚煩瑣,博稽旁考,搜羅宏富,蔚為大觀。此中頗費一番心力,望閱者注意。

十六、集中《儒道會通》與《庄列闡幽》,融通儒、釋,皆明確有據,一掃顢頇儱侗之病。使學者心領神會,不執己而毀他,黨同而伐異。入佛入儒,有左右逢源之樂。

十七、《禪玄合參》卷內,所舉宗門公案,均與玄教有關。著者以玄教宗趣,會而通之,遂使沆瀣一氣,水乳交融,寶鏡交光,法輪齊轉,設遇三豐老仙,定當相視而笑也。

十八、本編所揭丹法,乃取廣義範圍,融對待之一切法,為絕待之本分體。故禪家之心境如如,儒家之微顯無間,皆丹法也。玄宗以「心息偶諧」為功,禪宗以「心境偶諧」為妙,總以一如境界,為入道之門耳。

十九、本編揭示丹家玄理,乃淵源於《老》、《庄》。如「虛心實腹」,即後世之「煉己築基」;「鵬鳥圖南」,即後世之「取坎填離」;「知白守黑」,即後世之「九還七返」。一一窮源溯流,深入顯出,俾學者不致得末而忘本。

二十、本編髮揮《莊子》妙諦。凡關於了命之學者,皆在《玄修抉微》內揭示其義;凡關於了性之學、朝徹見獨之秘奧者,列入《庄列闡幽》卷內,發揚其旨趣。

二十一、本編詮釋《庄》、《列》,間有重複者,此中約禪、約玄,疏釋微有不同,學者分別觀之可也。

二十二、古仙善談火候者,無過《莊子》,本編內一一揭舉,匯成《妙喻》一篇。

二十三、玄宗戒、定、慧三無漏學,本編內均有發明。戒以身心清凈為主,定以息念雙銷為主,慧以明照無礙為主。其中慧學,取材於《莊子》、《關尹子》,及《大通》、《大洞》等經。定成十德,慧成十通,如《洞經》所載。故知上乘仙學,與《華嚴》相通也。

二十四、《玄修抉微》內,命題有單有雙,雙題並舉。所以辨其異同,揭其淺深。例如《世法與道法》、《自然與混然》、《生滅與滅生》、《司契與司徹》,非相提並論,則其旨不顯。著者或就二題圓融釋之,或僅約行布釋之,或先約行布以示差別,次約圓融以示不二,事非一端,遂成種種理趣之門。

二十五、本編乃解象之書。舉凡丹經子書中象言筌蹄,一一解釋明瞭,務使讀者得心領神會之樂、行解相應之妙。

二十六、本編敘修持工夫,全系「天人合發」之旨,兩重天地,四個陰陽,身外藏身之妙。所謂「兩重天地」者,乾坤一重,坎離又一重也。乾坤,屬先天法身,謂之大我;坎離,屬後天色身,稱為小我。若以我神氣,歸合於虛無一竅之中,則先天乾坤與後天坎離,冥合融會,涉入交參。至其極也,空有一體,形神俱妙。故譚子《化書》曰:「虛實相通,是謂大同。」此在玄宗,稱為性命雙修。天與人合發,而萬化得以定其基焉。

二十七、本編與先師體真山人所著《三教一貫》,脈絡貫通,旨趣一致。惟範圍較為擴大,敷陳較為詳贍。學者試先閱《三教一貫》,再閱此集,更易洞達旨趣,諦信不疑。

二十八、集中附有先師手札,足以印證著者所揭理趣,價值連城,望學者寶之。

二十九、玄宗四禪,與《楞伽經》所說佛氏四禪相較,玄宗最後一禪,名「未始出吾宗」,即如來禪。最初「地文禪」,即奢摩他。藏身處無蹤跡,謂之「杜德機」,已超越《楞伽》四禪中最初愚夫所行禪矣。可知永明判《老》、《庄》屬通明禪,憨山判判《老》、《庄》屬天乘止禪,皆屬偏知、偏見,未足為定論也。

三十、玄宗無聲聞和,乃反聞聞自息。《楞嚴》觀音圓通,入流亡所,乃反聞聞自性。同一反聞,以耳根圓照三昧,聞中入流。然息自心起,乃自心之風相。以聞和為聞中,更易於入門。一到息念雙亡,鼓沉鍾寂,自然入流亡所。以下動靜二相,瞭然不生,乃至聞所聞盡,覺所覺空,空所空滅,層層解黏去縛,直至生滅即滅,寂滅現前,與玄宗道胎圓成,真人出現,同歸而殊塗,無礙融通,夫復何疑?

三十一、本編說禪處,實是說玄。蓋《莊子》「朝徹見獨」之道,《列子》「不生疑獨」之旨,圓融微妙,勝絕不共,後世罕有能繼起者。若不借禪宗印證,則難以發揮。譬之攬鏡照頭,鏡自外來,頭本自有,一經臨照,則鬚眉畢現,形影交輝。準是以觀,凡集中發揮「明心見性」之處,皆為宏揚「朝徹見獨」之道而說也。

三十二、本編盡量發揮玄宗妙諦,引人入勝,建立差別、圓融二門。言圓融者,如重玄之會於《華嚴》,重空之合於《般若》。若《楞嚴》「反息循空,銷息發明」之合於玄宗「調息證真」之類。言差別者,如「性起」之與「緣起」,「生滅」之與「滅生」,闡發玄宗圓頓之旨,皆前古之所罕言者。

三十三、集中示回互之機用,如舉仙人商那和修之承嗣禪宗,亦舉道光禪師之承嗣仙宗。舉呂祖參黃龍禪師,亦舉善財參毗目仙人。舉道家之「長生」,亦舉道家之「無生」。舉佛氏之「無生」,亦舉佛氏之「長生」。舉清涼圭峰之貶斥老、庄,亦舉道林僧肇之圓融老、庄。舉「有為」則雲「為而不恃」,舉「無為」則雲「無為而無不為」。使學者不致膠柱鼓瑟,泥執一邊,此則壺子「衡氣機」之妙用,禪宗回互之旨趣也。

三十四、《道室隨筆》,不分門類。其中有論道書者,有論工夫者;有論山居之益者,有論法、財、侶、地之四緣者;有論頓漸者,有述古,有考證,有義釋,有辟謬;有古仙之詩詞,有往聖之嘉言;有洞天福地之檢討,有純正丹經之目錄;有衛生養生之古訓,有防危慮險之殷鑒;有密印密言,有服食方劑。如古董鋪,紛然雜陳,一任需者選擇。

三十五、《雜著》中呂、張二祖寶誥略釋,所以彰古仙上求下化,自他兼利之弘願,足為後昆之師表。亦所以示學道之士,不應獨善其身,作自了漢為究竟也。

三十六、玄宗以先天一炁為妙藥,滌盪身心,將歷劫以來習氣種子,銷融盡凈。六根清凈,六欲不染,頓入清凈光明藏,現生獲大利益,最為目前逗機之教。蓋能開發虛空寶藏,以補物質之不足,救濟人生之缺憾,以無涯之元炁,續有限之色身,切近易修,莫過於此,迥非空談心性、不務實際者,所可同日語也。

三十七、玄宗「慈、儉、不爭」之三德,「反樸還淳」之要旨,本編內均有闡發。反樸還淳,須歷炁化、神化、虛化之三反。以三德化人,以三返修己,感召天和,消除攘奪之風,弭爭鬥之苦,亦莫善於此。

三十八、玄宗三秘,乃爐鼎、藥物與火候。一到本編,則盡情披露。以言爐鼎,則有《內外爐鼎》一篇發其扃;以言藥物,則有《內外藥物》一篇揭其蘊;以言火候,則有《自然與混然》、《庚月與滿月》、《癸前與癸後》、《天根與月窟》等篇窮其奧;以言證驗,則有《睡》、《醉》、《定》、《忘》,以及《白血》、《方瞳》等篇罄其妙。各丹經之所略言者,本編均詳言之,亦闡幽發奧之一端也。

三十九、玄修以「沖和」為用。《老子》曰:「沖氣以為和。」《莊子》曰:「一上一下,以和為量。」又曰:「德者,成和之修也。」《列子》曰:「和者,大同於物。」物無得傷閡者,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學者憑心息相依之一行,由人和而感天和,復以天和而合人和,天人潛孚而交感,正曹山寂禪師所謂「混然無內外,和融上下平」也。和氣致祥,足化災青而增福壽。故以之修身,則沖和集於一身;推之家國,則沖和達於一國;修己則身心融和,治人則上下和。充類至極,則身心與世界,性合真空,即彼、即此而融通無礙,涉入交參,此道化沖和之妙用也。

四十、玄宗虛實相通,妙竅同玄。形上與形下,世界與身心,圓融一際。《莊子》謂之「道通為一」。學者性修反德,與道通同,入不二之門。前境頓融,清凈周遍,大圓普照,實為世界上最高級之理化學。性命歸一,道胎圓成;法身顯相,縱橫自在;神妙莫測,變化無窮,實為世界上無等之解放學。含精養神,通德三元;壽命悠久,寒暑不侵;眾邪辟除,正氣常存,實為世界上最優異之衛生學。淺賞固足,安樂延年;深進,則能超脫自在,即身取證。三根普利,四眾咸宜。至簡至易,亦復至玄至妙,夫婦之愚與不肖,可以與知、與行焉,可謂大圓普度之門矣。

四十一、黃老之學,實為中華民族之優生學,具濟世延年之功。扶老救殘,可補醫藥之不足;含精養神,可補教育之缺陷;三寶七善,潛移默化,更可輔翼政教,共襄盛世,非謂得訣者即人人羽化登真。移風易俗,改良社會,亦有賴焉。文景之治,史冊稱美。然考其致治之方,乃宗尚老氏「恬澹清凈」之化。順物自然而無容私,民生贍足,民德歸厚,則天下不期治而自治矣。

四十二、本編揭三種資格,即學道資格、求道資格與修道資格。詳示純正道書種類,俾學者從事研究,信解俱全,邪見俱捐,所以滿「學道資格」也。《事師軌範》、《求道指南》等篇,指示從師參學之法,至誠恆久之要,所以滿「求道資格」也。《內外四緣》、《具德修慈》等篇,所以滿「修道資格」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圓嶠洞天 的精彩文章:

TAG:圓嶠洞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