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戴志光:木雕上刻下老湘潭的精氣神

戴志光:木雕上刻下老湘潭的精氣神

一張簡易書桌,一個椅子就是老木匠戴志光的「工作室」。

一旦開始工作,周遭的事物便與戴志光脫離了聯繫,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木刻中。

選料、出圖、開鋸、拉花……每道工序都不能馬虎。

看著即將完成的作品,戴志光總是精益求精,反覆思量著哪還能更進一步。

戴志光大部分作品已售出,我們在他家只見到了一些未完成品。

部分作品。

紅網時刻記者 凌雨晴湘潭報道

在湘潭市博物館裡陳列著這樣一件來自清代的木雕人物山水圍屏。它由九扇小屏半圍式組合而成,頂端楣板浮雕暗八仙,人們可以在屏面上欣賞到當時湘潭一年四季的情景變化。說起這山水圍屏,不得不提到一位有著52年從業經驗的木匠老手藝人--戴志光。

原來,這件山水圍屏是1984年湘潭市博物館成立之時移交過來的,但受展陳條件等因素限制,一直被封存在大木箱子里。湘潭市博物館也多次嘗試請來木匠拼接組裝屏風,但都沒有成功。直到2015年,工作人員在湘潭仙女山附近,尋訪到了年近七旬的老木匠戴志光。在戴志光的巧手修復下,屏風終於重現夕日光彩。從封存到展出,時隔幾十年,木雕人物山水圍屏終於亮相在世人面前。

「屏風是黃楊木的,從頭到尾,我都沒有使用刀具,只是使用了一些膠來粘合破損的地方,這樣才能夠保持屏風的原汁原味。」戴志光清晰地記得,他第一次見屏風的情景。除塵後將屏風的各個部件進行分類。歷經上百年,屏風有些殘損,所以拼接之前,必須先進行修復。

修復屏風時,戴志光也細細品味過屏風精美的雕工。屏風的框架和屏心的雕花木板是可以分開的,每扇屏之間通過斗榫相連。屏心上下雕刻了16幅山水人物、亭台樓閣等圖案。「雕匠把每個季節的環境變化和人物的生活場景都立體地表現了出來,真是神乎其神。」戴志光對屏風的雕工嘖嘖稱奇,對雕刻者設計構思的更是欽佩。

在戴志光眼中,這次文物修復既是一項特殊的工作,更是一次與先人前輩們的靈魂交流。他認為,屏風的雕刻者不僅是一位技術高明的雕刻工匠,更是一位見多識廣的畫家。幾十年的工作經驗告訴他,如果繪畫和雕刻不是同一個人,不可能雕出這麼完美的效果,至此他更加堅定了努力成為一名好木匠的想法。

在雨湖區響塘鄉的一棟舊式土磚房裡,我們再次見到了技術高超的老木匠戴志光。一頭銀髮的他坐在一條小木凳上,戴著一副老花眼鏡,右手拿著刻刀,心無旁騖的在進行木刻,時而凝眉審視,時而快速雕琢修補,小心翼翼地刻出人物的輪廓。歲月在他黝黑的皮膚刻下深邃的皺紋。

與尋常鄉間人家不同的是,我們在戴志光家房門口發現了一幅四字對聯--「大鵬志向,旭日光華」。戴志光說:「這是當初建房子的時候根據我的名字題寫的,也一直鞭策著我和家人做事要有目標,有志向。」

1948年,戴志光出生在湘潭市雨湖區響塘鄉,由於父親是當地較有名氣的機械模木雕刻師,從小耳濡目染的他與木頭結下了不解之緣。18歲時,戴志光學習木工手藝,由於天資聰穎加上勤奮好學,很快成為響塘鄉一帶有名的木工師傅,最多時帶了14個徒弟,找他定製私人傢具的人是走了一撥又來一撥。

會做木工的不會做木刻,會木刻的不一定會做木工。最讓戴志光得意的,是經過幾十年工作經驗的積累與探索,能完整的做出一套仿古傢具,從前期的木工製作,到後期的雕刻打磨,他都能一人獨自完成。他說:「雕刻,其實是件很磨練性子的事情,一定要專心地做,每一件手工藝品都傾注了很長時間的心血,因而每一件作品都是有靈魂的。」

戴志光人很開朗,話卻不太多。他的語言都在手藝里。戴志光保持著一顆匠心,用一把刻刀,細細打磨著手中的作品,不僅雕出了老湘潭人務實樸素、精益求精的精氣神,更是刻下了一段平凡堅守的舊時光。

「慢工出細活,我願意在喜歡"熨帖"(妥帖)的老闆手下做事,稀里糊塗做的東西,我怕砸自己的招牌。」戴志光說,手藝行當一定要耐得住性子,千萬不能馬虎了事,要在平凡中將工作做到極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網 的精彩文章:

新零售助力打造更多中國名片
湘陰:汪燦帶隊開展巡河督導工作

TAG: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