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被滅,忠臣向強國求救,哀哭七天七夜,復國後退隱山林
春秋時期,楚平王在早年是很有作為的君主,他勵精圖治,讓楚國的國力逐漸強大。然而,晚年的楚平王,卻開始貪婪女色,不僅霸佔了本該是太子妃的孟贏,還要殺死太子。最後太子倒是逃脫了,然而太子的老師伍奢卻被處死了。
隨同伍奢一起被處死的,還有他的大兒子伍尚。幸好他的小兒子伍員,就是伍子胥發現苗頭不對,逃離了楚國。在臨走之前,他遇到了好友申包胥。
伍子胥憤恨的對申包胥說:「楚王無道,我必然要覆滅楚國!」
在當時的心目中,國君就代表國家,伍子胥身負血海深仇,將怒火發泄在楚國上,還是博得了申包胥的同情。他沉默良久,說道:「你好好努力吧,你覆滅楚國,我一定會再興楚國的。」
兩人分手後,伍子胥輾轉到幾個國家,最終來到吳國。在這裡,他遇到了賞識自己的明主吳王闔閭,更遇到了能夠並肩作戰,縱橫天下的孫武。
吳王要擴張地盤,伍子胥要報仇雪恨,蘇武要揚名立萬,這三人發了瘋一樣,將全部心血都花費在滅亡楚國之上。楚國強大,吳國一時半會不是它的對手,就採取了「擾楚疲楚」的策略,不斷消耗楚國。
楚國的高層們也犯了致命的錯誤,在吳國如此挑釁的情況下,卻沒有認清形勢,更沒有將吳國列為首要打擊的目標上。他們還侵襲其它國家,讓自己陷入孤立。
終於,在公元前506年,吳國聯合唐、蔡兩國出兵,以伍子胥和孫武為將,連戰連勝,竟然一鼓作氣攻下了楚國郢都。這可以說是春秋時期國家之間交戰中的最大冷門,伍子胥的心愿應該是達成了吧?
他覺得還不夠,楚平王已經死去多年,他下令挖墳掘墓,開館鞭屍。此時的楚昭王早已逃走,申包胥也躲了起來。他聽說伍子胥的暴行後,派人勸說:楚平王也曾經是你的君王,你這種方法也太過分了吧?物極必反,請你馬上住手,並且退兵。
伍子胥卻覺得沒有過癮,對著來使說:忠孝不能兩全,我是因為孝心才這麼做的,以後發展到什麼地步,我不能控制,但我會儘力而為。
看到這樣的回答,申包胥知道自己再也無法勸阻,伍子胥是一定要滅掉楚國的。於是,他告別了在隨地的楚昭王,前往秦國去求援。
選擇秦國,是申包胥的無奈之舉。因為當時的楚國,被中原各國視為蠻夷。為了爭一口氣,楚國也經常發兵攻打中原諸侯,北上爭霸,與許多國家發生了衝突。現在楚國遇難,這些國家巴不得看場好戲,有的還躍躍欲試,想分一杯羹。秦國同樣被中原看不起,而且秦楚之間還有姻親往來,這是唯一的希望了。
申包胥一路歷經坎坷,翻越了峭山,跨過了深溪,腳都走出厚繭,才達到秦宮。他對當時在位的秦哀公說:
吳為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虐始於邊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無厭,若鄰於君,疆埸之患也。逮吳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士也。若以君靈撫之。世以事君。
申包胥將吳國的野心說得很清楚,也將吳國吞併楚國後,就會對秦國產生威脅的厲害說出來了,更是表示秦國發兵救援後,楚王將世世代代感念秦國的恩情,以君王之禮相待。但是,秦哀公不願意發兵,他讓人告訴申包胥,等他們考慮好了再說,現在先請住在客館休息。
國家危在旦夕,國君流離失所,申包胥哪有心情住店。他站了起來,靠著圍牆痛哭,整整七天七夜都沒有停止,期間連一口水都沒有喝。
在禮崩樂壞的年代,誰不欣賞這樣的臣子。秦哀公突然驚醒,他下令發戰車五百乘,遣大夫子滿、子虎救楚,並親自賦《無衣》為戰士壯行: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申包胥復國有望,一連向秦哀公磕了九個頭。就是因為秦楚聯兵,加上吳國內亂,伍子胥等人才不得不撤兵。楚國雖然經歷了一場浩劫,但國家好歹被保全下來了。
楚昭王復國後,第一個就要賞賜申包胥。然而申包胥卻以自己並沒有多大貢獻而拒絕了。為了躲避楚昭王的封賞,他甚至帶著一家躲進了深林。直到差不多三十年後,他出使越國,堅定了越王勾踐伐吳的決心。
參考資料:《史記》、《吳越春秋》
※一塊石碑被發現,記載一個民族消失的歷史,寫滿對唐朝的控訴
※曹操劉備都很敬重他,一計就滅掉呂布,兩次大敗孫權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