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爐子,一對夫妻,27年隱藏在街巷中的美味

一個爐子,一對夫妻,27年隱藏在街巷中的美味

清晨六點的上海,天還沒亮透。提籃橋昆明路上的蔥油餅攤頭前,早已人頭攢動。街坊們自主地排起了長隊,等著頭鍋蔥油餅的出爐。

01.鹽城來滬賣餅謀生

做餅的師傅叫劉志中,1991年的時候,他兜里揣著140元錢,帶著愛人和三個孩子,從江蘇鹽城來滬謀生。一家5口人,就蝸居在一間只有7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窮得連肉都捨不得買來吃」。

日子過得雖清苦,倒也無怨無悔。劉志中下定決心,「不闖出點名堂,絕不回老家。」

在老家的時候,劉師傅就跟著父親學過做餅的手藝。在上海的賣餅生涯,是從和愛人推著早餐車開始的。起初,他們做的餅並不受歡迎,生意也不好。

「為什麼這個餅會不好吃?」他琢磨了好久,都琢磨不出個名堂來。幸好後來聽朋友介紹,說是揚州有個做蔥油餅的老師傅,做餅的技藝堪稱一絕。他立馬就親自跑去揚州跟這個老師傅取經。

開始的時候,老師傅並不願教他,在劉師傅的苦苦相求下,還掏出了自己僅有的3萬元積蓄,老師傅才願將自己獨家的油酥秘方和製作方法傾囊相授。

有了這個「獨家秘方」的相助,劉師傅的餅味道開始變了,生意也是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一個爐子,一對夫妻,做餅一做就是27年。

02.守住上海老味道

狹窄的餅攤,只見劉師傅的愛人施玉花,嫻熟地將手裡的面揪成一個個小麵糰。她用手那麼順勢一按,再重重地甩在桌上,麵糰就乖乖地變成了薄長條。伸手抹上一把油酥,撒上滿滿的蔥花,像變魔法似的,隨意的三兩下,她又將麵條捲成了團狀。

剛放上爐子的餅,被劉師傅一個個壓成扁狀。麵餅在鐵板上滋滋作響,劉師傅不停翻動著餅身,手速極快。將麵餅煎至雙面金黃後,他又將它們放入爐膛烘烤。

出爐的蔥油餅,一個個金燦燦的,十分誘人,一口咬下去外焦里酥,咸香可口。「我們這個爐膛里有700 °C,把餅放在裡面烘一下,裡面的油酥才能熟透。沒有烘烤這個步驟或是烘的時間不足,這個餅吃起來就像吃麵疙瘩一樣 ,不好吃。」

先煎後烘,這種傳統老上海風味的蔥油餅做法,如今在上海也已難尋。難怪不少食客願意乘幾輛公交車,來他家吃餅。提籃橋老探頭蔥油餅一天營業兩個時間段,早上6點半到10點,下午2點到6點。據說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賣出2000多個蔥油餅。

03.餅攤有了接班人

二十多年爐邊的勤勤懇懇,歲月的白髮爬上了他的兩鬢。曾經嗷嗷待哺的孩子,如今已長大。劉師傅的兩個女兒都是從同濟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小兒子劉生林也已成為了兩個孩子的父親。

今年,家裡又有了讓老父親樂開懷的事。小兒子辭去了飯店裡的廚師工作,正式到父親的餅攤,幫忙打理餅攤生意。「我兒子能把這個餅一直做下去就好了。」

雖然一方面希冀著兒子能接下自己的蔥油餅攤頭,但又怕賺辛苦錢的生意累到他這樣的小年輕。「讓全國各地的人,都來上海吃我們家的蔥油餅,覺得這個餅好吃。」劉師傅說這是自己最大的願望了。

?. 劉明︳撰文 ?. 辰焱︳編輯

今 日 互 動

推薦你最喜歡的上海小吃

(一起來評論里聊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更上海 的精彩文章:

看完這個長腿上海姑娘的故事才知道原來「疙瘩」是種讚美

TAG:更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