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閑來無事就整理

閑來無事就整理

茶中自有閑情雅趣,禺亭先生用15篇茶語,訴說對茶的理解,並做了三期公眾號,如果你喜歡的話,可以查看前兩期公眾號里的歷史記錄,便可完整閱讀。

編輯語

1

〖茶邊〗絮語

不同的茶葉,用不同的壺型。紅茶宜於燜泡,身筒高且口小者比較適合,出湯茶色釅而味香濃;而綠茶不經發酵,湯色崇尚碧綠而味喜清醇,宜沖沏不耐燜泡,所以低身筒且大口的紫砂壺為首選。

如果是一個人喝工夫茶,壺則愈小愈佳,因為茶性狹,壺身過大,其香不聚。

凡物,若能盡其所用,則更顯其美。當然,法無定法,任性的朋友,不妨隨意。

喝了多年的茶,各地的茶也品嘗過不少,從未有過文字記錄,緣於友人在學茶藝,頗受啟發,故略記點滴心得,題為《茶邊絮語》。

2018.5.23亭記於放鶴草堂

2

〖茶邊〗絮語

"茶道: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矣。"(明·張源《茶錄》)

其中"泡時潔",一言洗茶,二言養壺。把握好分寸,茶香怡人,自然可以事半功倍。蘇軾《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芽》七律詩云:"戲作小詩君莫笑,從來佳茗似佳人。"好一個"從來佳茗似佳人",善於品茶的蘇學士,真的是錦心繡口了。

茶中,閒情逸緻,與那山中林籟泉韻,異曲同工之妙。

2018.5.24亭記於放鶴草堂

3

〖茶邊〗絮語

昨日午後,同學小聚,一款揭西炒茶、一款冰島。嗜茶,古人戲稱為"水厄",果然。

傳說茶的發現和利用是在神農時代,起初是以藥用為主的,繼而成為食物,最後才演變成飲品的。雖然茶的起源早於穀物釀酒,國人飲茶的習慣卻晚於飲酒。

如今酒席間,常說的"以茶代酒"(《吳志·韋曜傳》),的確是有出處的。

2018.5.28亭記於放鶴草堂

附註:【水厄】另有一解,三國魏晉以後,漸行飲茶,其初不習飲者,戲稱為「水厄」。後亦指嗜茶。《太平御覽》卷八六七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晉·司徒王濛好飲茶,人至輒命飲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候濛,必云:『今日有水厄。』"

4

〖茶邊〗絮語

"沫餑",茶水煮沸時產生的浮沫。 正如晉·杜育《荈賦》中所謂:"沫沉華浮,煥如積雪,曄若春敷。"

沫餑的主要成份便是茶皂素,可以讓茶產生泡沫的物質,《茶邊絮語》第一篇中曾有記錄,不復贅言。

品讀古人詩文,雋永。茶中,東施效顰,無妨。

2018.5.29亭記於放鶴草堂

1、沬餑:唐·陸羽 《茶經·五之煮》:"凡酌,置諸盌,令沫餑均。沫餑,湯之華也。華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餑,細輕者曰花。"明 陸樹聲 《茶寮記》:"煎用活火,候湯眼鱗鱗起沫餑鼓泛。"

2、"沫沉華浮,煥如積雪,曄若春敷。":在茶葉剛剛泡好時,茶葉末下沉而精華上浮,亮麗如積雪,光澤像春天欣欣向榮的花木清新可愛。

附錄:【沫餑】沖泡茶葉時產生的泡沫。茶葉成分中具有氣泡性質的有:茶皂素、蛋白質類、固體粉末、炭末等。其中茶皂素是可以讓茶起泡沫的物質,它會隨著鮮葉的成長過程而累積增多,現在有工廠專門將其提煉出來,用來製造乳化劑、洗潔劑、發泡劑。因茶皂素而產生的泡沫對人體無害,尤其在古代,還將這泡沫視為一種精華。茶湯是否有泡沫,和茶葉好壞沒有直接聯繫,普洱茶中的一些高端古樹茶發現茶湯有泡沫,原因來自古樹茶的茶葉茸毛比較多,而一些茶因為發酵工藝不足,也可能產生泡沫。

5

〖茶邊〗絮語

古人云:"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又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器自不必說了,這水可是真有講究的,若那"拆洗惠山泉"、清高宗乾隆時"以水洗水"之法,沒到發燒的境界,就不必仿效古人那般繁瑣苟求的方法了。

記得當年安徽山中攝影,隨身攜帶著香煙,中午驕陽當頭,小憩農家時,便分發給老鄉們抽的,享受的則是他們自製的毛峰粗茶,暑熱天氣,山泉水泡來,解渴痛快,真是好喝!

偶爾興起,便湊合了這十五篇文字。也許是好奇心作祟,也許是恬淡的日子,總得找點事消遣的緣故吧。人們常說的自得其樂,大概如此。

上善若水。就選這四個字,給《茶邊絮語》,劃個句號。

2018.5.29亭記於放鶴草堂

編輯:鄔

圖片:手機隨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放鶴草堂 的精彩文章:

TAG:放鶴草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