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蔡姓起源
「蔡」字,從文字學上看,本義是指一種野草,形容野草叢生、繁茂之狀。許慎《說文解字》說:「蔡,草豐也,從草,祭聲。」段玉裁註:「此曰蔡,是為轉注,草生之散亂也。」「故蔡當為草名。」古人卜卦的時候常使用一種名叫「蓍草」的野草。相傳,古帝伏羲氏畫卦於今天的河南上蔡一帶,這裡的蓍草生長茂盛,其地遂名之曰「蔡」,後人因此也稱蓍草為「蔡」。《漢書·食貨志》又說:「元龜為蔡,非四民所得居」,顏師古註:「是大龜之名也」。就是說,蔡地出產的大龜又叫蔡。《河南通志》、《圖考》上蔡蓍草圖記載:「蓍草台在上蔡縣東三十里,近台有水曰蔡溝,有元龜,素甲縞身,浮游其中。」
從上可以看出,蔡的本義是草,而後以為地名,該地又產大龜,故又稱大龜為蔡龜。由於蓍草和大龜均是古人用作占卜的神器,而蔡地又是生產蓍龜的勝地,當然也就與八卦的形成有了直接的聯繫。現在的上蔡依然蓍草叢生,蔡城南門舊有「羲畫孔轍坊」及東漢蔡邕所題的「伏羲畫卦碑」,縣城東的胿(龜)廟村有伏羲畫卦亭。
「蔡」字作為姓氏的標識,是以國名為氏,其來源主要有兩個。最早一支蔡姓來源於姞姓蔡國,最主要的來源則是姬姓蔡國。據《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載:「蔡氏,文王第五子(一說第十四子)叔度之國也。自昭侯以下,春秋後相承二十六氏,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蔡姓最早一支源自黃帝支裔。《國語·晉語》載:「黃帝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是也。」 姞姓蔡氏在黃帝後數代建國,經過堯舜夏商一千餘年的發展,至商代已較強盛。卜辭說:「壬寅卜,蔡其伐歸?擊北缶又用?」歸即商代歸方,距商都殷(今河南安陽市)不遠。蔡能伐歸,當與歸相近,地在今豫北一帶。周武王滅商,大封天下諸侯於各地,紂王之子武庚被封於朝歌(今河南淇縣)。為防止武庚率領殷人叛亂,武王封三弟叔鮮於管、五弟叔度於蔡、八弟叔處於霍。《史記·正義》引《地理志》曰:「河內,殷之舊都。周既滅殷,分其畿內為三國,《詩》邶、鄘、衛是。」 邶以封紂之武庚;鄘管叔尹之;衛,蔡叔尹之,以監殷民,謂之『三監』」。蔡叔度始封於蔡而居於衛地,衛為姞姓之蔡故地,所以二姓之蔡由此合而為一。
周武王死後,子成王繼位。武王弟周公輔政。管叔、蔡叔等貴族懷疑周公有篡奪王位的意圖,對周公極為不滿。於是,脅迫武庚,又聯合徐、奄、薄姑等東方部落,起兵反周。周公秉承王命,出兵東征,擊潰了叛軍。武庚被誅,管叔自殺,蔡叔被囚遷。
蔡叔遷後不久就死去。其子胡,「率德馴善」,被周公薦為魯國卿士。魯是周公長子伯禽的封國。胡在魯國輔政,魯國大治。伯禽奏於成王。「復封胡於蔡,以奉蔡祀。」是為蔡仲。蔡仲所封之國,乃今上蔡。《路史·國名記戊》云:「蔡,今治上蔡,伯爵。」另據考古工作者考證,上蔡蔡國故城位於上蔡縣城關一帶。城址平面略成南北長方形,周長10490米。城牆系夯土築成,保存基本完好。故城內有蔡侯宮殿區,為溝渠環繞中的高台,面積120萬平方米。台上有很多古井及陶制的排水管道。城北古塚羅列,其中就有蔡侯墓,曾出土有編鐘、鼎、劍、戈等青銅器。
蔡仲傳至17代,蔡景侯被世子般弒殺,般自立為靈侯。蔡靈侯十二年(公元前531年),楚靈王誘蔡靈侯會宴於申(今南陽),乘其酒醉,便以殺父的罪名將蔡靈侯殺死。接著,楚靈王命公子棄疾率兵滅蔡,任棄疾為蔡公,居蔡鎮守。
棄疾為楚國公子,覬覦王位已久,滅蔡三年後,便在陳、蔡、許、葉等國幫助下,入楚郢都發動政變,得勝即位,為楚平王。為了報答蔡人相助之功,楚平王便復封蔡國,立景侯少子蘆為蔡平侯。
蔡平侯即位,國都殘破,只得另擇新都立國。因平侯為楚所立,便選擇靠近楚國的古東呂之地為都城。《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汝寧府上蔡縣條下云:「新蔡縣,古呂國,春秋,蔡平侯徙都於此,故曰新蔡,漢置縣,晉武帝分立新蔡郡,東魏置蔡州。」《漢書·地理志》亦載:「新蔡,古呂國,平侯遷至呂以近楚也,因非故都,故名新蔡。」
平侯死後,其子朱剛登位,遭到東國的攻擊,東國自立為悼侯。悼侯之弟蔡昭侯時,為報朝楚扣留之仇,聯合吳、唐軍隊從淮河經豫章,大敗楚軍,一舉攻破楚國郢都,從此結怨於楚。蔡昭侯二十六年(公元前493年),楚國軍隊圍蔡,強逼蔡國遷至江汝之間。蔡權且聽命,楚才收兵。
此後,吳派大將泄庸率兵到蔡,脅迫東遷。蔡昭侯不得已而舉國遷入吳過境內的州來。州來因地在上蔡的下游,故稱為下蔡。
蔡國東遷州來,遭到國民的普遍反對,國人紛紛逃亡。公元前447年,楚惠王派兵滅蔡,蔡侯齊出奔,蔡亡。
蔡由叔度開始,歷經23代,26君,共599年。自蔡仲至蔡靈侯,即由西周至春秋初年500年的時間裡,蔡國都城一直在上蔡。蔡靈侯晚年蔡為楚所滅。三年後,楚允許蔡景侯之子蘆(平侯)復國,國都遷至新蔡,從此蔡就聽命於楚國。至蔡昭侯時,為投吳反楚,又將國都遷至州來,即下蔡(安徽鳳台縣)。至蔡侯齊時,為楚所滅。國人離散,多以國為氏,姓蔡。
祖地:蔡姓的祖地上蔡縣近年來發展迅速,以她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眾多的名勝古迹,秀麗的新資而遐邇聞名。
本文摘自《中華姓氏中原尋根叢書》
力臻卓越 鼎立中原
TAG:河南飯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