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磨延啜碑譯文釋讀

磨延啜碑譯文釋讀

原標題:磨延啜碑譯文釋讀



找不到《磨延啜碑》的文本,大夥湊合看圖片吧。



磨延啜,是回鶻汗國第二代可汗。《磨延啜碑》是其記功碑,碑文口吻是第一人稱的緣故,推測該文是磨延啜生前就寫好了的。


除了《磨延啜碑》外,還有一塊《鐵爾痕碑》也是給磨延啜記功的,《鐵爾痕碑》的口吻來看,立碑者是磨延啜的而二兒子牟羽可汗移地健。


磨延啜,依然只是突厥語的官爵俗稱,他的名字似乎是碑文中說的「突利施」,即葯羅葛·突利施。


磨延啜的常用汗號是「葛勒可汗」,另外他還有兩個正式汗號,一個是《鐵爾痕碑》中記載的「登里錄沒密施頡翳德密施毗伽可汗」,一個是用於跟唐朝外交的唐朝封的汗號「英武威遠毗伽闕可汗」。後者似乎是前者的意譯。


「葛勒」意思是黑。因為突厥時代,藍突厥自稱「藍」,對十姓突厥、九姓烏古斯等其他突厥語民族俗稱「黑突厥」,其實是「黑民」也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意思。回鶻人發動「阿史那革命」時,就有驅逐藍突厥,讓廣大人民群眾的「黑民」上位的意思,所以磨延啜長期採用的汗號,還是「葛勒可汗」即「黑可汗」。


文中說回鶻這是「第二次」建國。因為回鶻以前建過國,就是在「匐職可汗」葯羅葛·比粟的時代,回紇人被同屬於九姓烏古斯的仆固人和同羅人的慫恿下叛唐建國。旋即被唐軍平定,主導平定的唐將是回鶻人的同族,屬於「九姓烏古斯」的契苾人契苾何力。所以契苾何力沒有懲罰比粟,只是殺死了所有蠱惑比粟叛亂的九姓烏古斯貴族。因此這次建國雖然沒有成功,但總歸算建過一次國了。


所以,下文就說回紇人被外族統治了一百年。這一百年,是被唐朝統治了五十年(碑文內容缺失),被突厥統治了五十年。


也就是說,泛突厥分子口口聲聲說突厥和回鶻是一個民族,那是瞎扯。雖然突厥和回鶻同文同種,但民族是個政治概念。同文同種屬於不同民族的例子,古今中外舉不勝舉,就不多說了。


磨延啜26歲時,也就是739年,他父親骨力裴羅(即文中的闕毗伽可汗,即懷仁可汗,回鶻稱呼則是全稱骨咄祿毗伽闕可汗,這父子的汗號後面的內容一樣。)集合了九姓烏古斯的人民,開始發動推翻突厥的「阿史那革命」。


其實這裡的「九姓烏古斯」是虛指,他父親控制的部落只有十姓回紇和契苾、渾等少數部落。


十姓回紇,就是回紇組成的十個氏族,其中九個是回紇的舊有氏族,最後一個疑似是阿跌人的氏族。



上面是說回鶻人「阿史那革命」的簡單過程。


突厥內亂後,突厥人的殘部擁立了烏蘇米施可汗。


烏蘇米施可汗,是導致突厥內亂的權臣判闕特勤(注意不要和闕特勤混淆)之子。


簡單回顧下突厥內亂的事件:

1、毗伽可汗被毒死,大權被突厥的左右二設掌控。

2、毗伽可汗的繼承人登利可汗為了奪權,和母親(暾欲谷的女兒)聯手殺死了突厥的一個「設」。另外一個「設」則是判闕特勤。突厥的左右二設權力極大。


3、判闕特勤決定先下手為強,不顧非藍突厥不得為設的祖訓。拉攏仆固、同羅兩個屬於「九姓烏古斯」的部落,許諾自己篡位為汗後,讓兩個部落酋長做比「設」官爵更高的「葉護」。於是判闕特勤成功篡位。


4、拔悉密的首領阿史那施也是藍突厥貴族,他照樣學樣。拉攏回鶻、葛邏祿的首領。說如果推翻了判闕特勤,回鶻和葛邏祿的首領就當葉護。

5、阿史那施成功推翻判闕特勤。判闕特勤餘黨擁立判闕特勤的兒子烏蘇米施為新的突厥可汗。


6、在聯合唐軍擊敗了烏蘇米施可汗後,回鶻首領骨力裴羅和葛邏祿首領大毗伽聯手殺死了阿史那施。


7、回鶻和葛邏祿撕破臉,開始爭奪最後的勝利果實。


8、回鶻最後勝利,骨力裴羅得到唐朝冊封,成為可汗。

這段最後描述的就是回鶻和葛邏祿撕破臉,葛邏祿人被回鶻擊敗,然後逃到了新疆一帶。



葛邏祿人被回鶻擊敗後,回鶻的開國君主骨力裴羅去世。




這一段是在說,骨力裴羅去世後。九姓烏古斯中,除了回鶻之外的其他八姓,也想做可汗。他們聯合了九姓韃靼人,一起攻入回鶻人游牧的色楞格河。


然而,這次聲勢浩大的進攻,被磨延啜粉碎了。不過八姓烏古斯和九姓韃靼只是被擊退了,磨延啜的戰俘只有十個人。



這一段很有意思,決心「以德服人」的磨延啜,對這十個戰俘發表了演講,說你們都是我的人民,只是受到了葛邏祿的大毗伽都督的蠱惑,你們重新歸附我為我出力吧。


對照下文來看,磨延啜可能放了這十個戰俘,讓他們去宣傳回鶻的「仁政」,以讓八姓烏古斯人重新歸附回鶻。不過……磨延啜被放了鴿子了,於是磨延啜發怒了,他開支主動出擊。



接著,磨延啜征服了一半的九姓韃靼人,然後封他的兩個兒子為葉護和設。


被封為葉護的,就是後來跟唐代宗結拜兄弟援助唐朝的葉護太子。



被封為設的,就是後來殺害了葉護太子,並和唐朝關係惡劣的牟羽可汗——葯羅葛·移地健。




這裡敘述磨延啜在郁督軍山周圍,修築圍牆。然後北伐黠戛斯人



這裡是說磨延啜對黠戛斯人、葛邏祿人、拔悉密人、cik人的戰爭。雖然擊敗了這些敵人,但收穫太少,唯一的收穫就是得到了一千多被虜獲的cik人。


cik人,目前不知道是啥,俄羅斯學者認為是黠戛斯人的一個部落,即元史中的烏斯部;中國一部分學者認為是葛邏祿三姓中的熾俟。還有一部分人認為是黠戛斯邊緣的小部落鞠部。結合下文來看,cik人和黠戛斯人似乎有結盟關係,但又不屬於黠戛斯,很可能就是鞠部。



在這裡,磨延啜又一次征討葛邏祿人後,出現了一件大事。碑文中「先前屬於中國的烏古斯、突厥人」來了,跟磨延啜發生了戰爭,然後被磨延啜擊敗,「逃進了葛邏祿」。


這件事記載的,就是悲慘人物阿布思的結局。

阿布思,是同羅部落的首領。在回紇逃離漠北,內附唐朝於河西走廊的時候。漠北殘存的九姓烏古斯,就奉同羅部落為首、阿布思就是新的九姓烏古斯聯盟的盟主。在後突厥默啜統治的晚年,唐朝聯繫漠北各部向後突厥發動暴動,阿布思積極響應,並率領九姓烏古斯人和默啜展開了激戰,這一戰似乎規模非常大,但最終阿布思失敗了。阿布思不得不率領同羅為首的一部分九姓烏古斯人,南遷投靠唐朝。


在投靠唐朝後,唐朝安置他們游牧於漠南內蒙古。在後突厥晚期,判闕特勤想篡位,於是聯絡游牧於內蒙古的阿布思,許諾事成之後封為葉護。阿布思心動,於是參與了判闕特勤篡位一事。結果判闕特勤最終被拔悉密、回紇、葛邏祿聯手擊敗。阿布思又一次逃出漠北,重新投降唐朝。投降唐朝後,被唐朝徵召參與了石堡城之戰,輔佐哥舒翰擊敗吐蕃,因功升任朔方副節度使。接著他麾下的同羅騎兵被安祿山覬覦,安祿山陰謀殺害阿布思吞併其部眾,阿布思走投無路,於是率領這一夥九姓烏古斯人回了漠北。



回到漠北以後,面對的是初興的回紇汗國。一山不容二虎,阿布思被磨延啜擊敗,阿布思率殘軍投靠葛邏祿。


由於阿布思這是擅自叛逃,所以唐朝派北庭節度使程千里率軍追捕,程千里派人去葛邏祿,葛邏祿首領大毗伽(又譯作頓毗伽)派人綁了阿布思,獻給了程千里。



這裡的cigil,在突厥語大辭典及世界境域志里都有。有人認為是漢文文獻中的「處月」,有人認為是葛邏祿三姓中的「熾俟」。我以前也認為可能是處月,不過結合碑文前後文來看,很可能就是熾俟。


這裡是磨延啜再次進攻葛邏祿、拔悉密的內容。



接著,磨延啜完全征服了葛邏祿和拔悉密。

下文缺失無法解讀,不知道到底俘虜了誰的一個女兒八個兒子。


然後是和親的內容。


唐肅宗因為磨延啜數次對安史之亂協助出兵,於是將女兒寧國公主和親回紇。嗯,真女兒,不是很長時候糊弄人的宗室女。


為什麼這裡說是兩個女兒呢?因為寧國公主帶去了一個陪嫁的宗室女,這個陪嫁女自然不是公主。但是,在磨延啜死後,磨延啜的兒子牟羽可汗沒求到和親公主,於是娶了這個陪嫁的宗室女,稱之為「少寧國公主」。於是就說是唐肅宗的「二女」。


這裡說,磨延啜給唐肅宗的轉達的話,大概是這意思:「現在我們和親了,我將不違背你的話。」唐肅宗轉達的話是:「現在和親了,我將不再做有違我們友誼的錯事。」


而且,磨延啜再次強調,這次和親不像以前的回紇那樣,是「內屬」。所以雖然做不到平等邦交,但至少要提高規格,大抵是要享受比以前突厥可汗更高的待遇。


得到唐朝許諾了,唐朝派來工匠,幫助磨延啜修築富貴城,以便寧國公主居住。


最後,磨延啜敘述了他大概徹底征服了「三旗突厥」「八烏古斯(除回紇外的八姓)」「九姓韃靼」。然後繳獲了一千匹馬、一萬隻羊的戰利品,下文缺失。大概是說聘禮的事,後來磨延啜的聘禮是下了五百匹馬和其他財物。這五百匹馬大概就是從這一千匹馬的戰利品中得來的。


這也說明馬的珍貴。磨延啜的兒子葉護太子率領四千騎兵幫助唐朝討伐安史叛軍,四千騎兵的戰馬消耗殆盡,葉護太子跑回漠北重新調馬,結果當時磨延啜不在。葉護太子的弟弟牟羽可汗移地健就因此殺了葉護太子,大概是折損四千匹馬,又要帶四千匹馬回去幫助唐朝作戰,磨延啜都恐怕捨不得,移地健一直對唐朝不友好肯定更捨不得,認為哥哥葉護太子這是賣國求榮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關毛的野生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關毛的野生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