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衛輝籍駐南蘇丹維和士兵的心聲

一個衛輝籍駐南蘇丹維和士兵的心聲

每個人在社會都扮演者不同的角色,每一種角色又承擔著不同的責任,正是因為這份責任,讓我們在困難時能夠堅持不懈,在絕望時仍然努力地不拋棄不放棄;維和,對於和平時期的軍人來說是最高榮譽。

我和我的戰友們來到南蘇丹參加維和半年了,雖然來這裡之前已經有了思想準備,但是在這裡的所見所聞依然讓我感覺似乎不是在二十一世紀,而是穿越到了原始社會。

這裡的人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無論我們走到哪裡都會跟著衣衫襤褸,光著腳跑來跑去討要食物的黑人孩子,對他們來說,生活的希望可能就是吃頓飽飯。難民營武器搜繳時看到的懷著孕依然吃不上飯的孕婦,只能吃一些不知道什麼做成的黑米糊糊。值班時總能聽到哨兵的報告,難民縱火、難民營小孩投擲石塊襲擊聯合國工作人員。外出執行任務會看到路邊背槍放牧的平民,人沒有牲畜值錢,猩紅的雙眼裡看不到希望,長年的戰亂,民不聊生,他們也累了吧。有時會想,為什麼叫國家呢?叫部落更貼切一點吧。

南蘇丹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2011年獨立以後,內戰持續至今。造成約400萬人流離失所,超過80萬的兒童處於飢餓和營養不良之中。特別是進入總統大選前,各派系之間的衝突不斷,各種族、部落之間的恩怨情仇錯綜複雜。

「聽說你們那打仗了,你沒事吧?」「沒打仗,清明節祭奠逝去的英烈」,朋友通過媒體看到了維和部隊的新聞,發微信給我,囑咐我要注意安全。

可能真像有人說的那樣,幸福是比較出來的。以前我對幸福沒有深切的體會。但在這維和的半年時間裡,我才真正體會到生活在家鄉真的是一種幸福。儘管那只是一座小小的縣城,在全國地圖上可能都找不到它的名字,也許說出去都沒人知道。但她卻是生我養我的故鄉,是我的家人、朋友生活的地方。我曾經走過那裡的每一條街,幾乎用腳步丈量過那裡的每一條小巷。

入伍到現在三年了,也已經三年沒有回過家了。不知道爸爸的工作是否真像他說的那樣順利,不知道媽媽的身體是否也真像她說的那樣康健,不知道入伍之前剛剛學會走路的小外甥女上幼兒園是否真像他們說的那樣乖巧聽話,每每想到家裡的事情腳步都輕快了許多。

到了南蘇丹之後開始養成一個習慣,每周都會給家裡報個平安。上個月感冒了一周,怕爸媽擔心,就沒有聯繫。姐發微信給我:「媽找你,給家裡回個電話。」於是趕在中午給媽匆匆回電,一切安好,忙過這幾天再打回去。這份穿越萬里的牽掛是支撐我努力工作的不竭動力。每次打電話爸媽問的最多的就是在這裡好不好,安不安全。電話打了無數個,但是不管什麼時候回答都是一樣的:「挺好的,不要挂念」。長大了才明白出門在外,報喜不報憂。

我們把青春獻給了祖國,獻給了和平,卻把思念和擔心留給了家人。七尺之身以許國,難許家亦難許卿。如果不是選擇了這條道路,我不會體會到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不會了解在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多人正在被飢餓和疾病困擾。如果沒有動亂、沒有疾病、沒有紛爭,這將會是個令人嚮往的旅遊勝地,是個洗滌心靈的絕佳去處。但是,常年的動亂讓這裡被貧窮和恐懼包圍。我想這就是我們來到這裡的原因吧。

故鄉,是我心目中最為牽掛、也是最為柔軟的部位。除了安全圓滿完成任務外,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可以回到家鄉衛輝,看看那個生我養我的地方,陪陪家裡牽掛著我的家人。上了大學之後就很少回縣城了,參軍後又三年多沒回過家,對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只能通過家鄉的媒體去了解。想像著等回家之後,還像上學的時候那樣,無拘無束地大街小巷散步,或者去體育場跑跑步,和同學打打球;又或者去母校周圍逛一逛,想想求學的時光,再嘗嘗之前愛吃的小吃,嘗嘗它們是不是還是當年的味道,家鄉的味道……

只要想起這些,我心中就充滿了溫暖的力量。故鄉和家人就是我心靈的寄託,力量的源泉。想起你們在遠方盼我凱旋,我就不懼身邊的危險,滿懷希望和未來。

(本文作者:李劍, 南蘇丹維和部隊,衛輝市唐庄鎮山彪村人)

來源:衛輝慢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衛輝大城小事 的精彩文章:

衛輝山區,假日堵車的六大緣由……
衛輝人上了《人民日報海外版》,啥事?

TAG:衛輝大城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