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涓和孫臏兩位同學演繹了「圍魏救趙」,老師早知他倆會一死一殘
原標題:龐涓和孫臏兩位同學演繹了「圍魏救趙」,老師早知他倆會一死一殘
春秋戰國時期,有兩個同學,一個叫龐涓,一個叫孫賓。他們的老師就是大名鼎鼎的鬼谷子。鬼谷子真名叫王詡,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博士生導師,依材施教。孫賓、龐涓學的專業是「兵法」。他們還有兩位學弟,學的是「外交」專業,比他倆後下山,但比他倆的名氣更大:一個叫蘇秦,一個叫張儀,是著名的外交家。蘇秦聯合六國攻秦,張儀以秦破六國,驅使七國如驅豬狗!
先說龐涓跟著鬼谷子學兵法三年多,自以為學成。有一天,他下山打水,聽見路人說魏國正在重金招賢,訪求將相,於是他心動了,準備告辭先生,下山去應聘。但又怕先生不同意,心裡很是猶豫。鬼谷子早看穿他的心思了,就說:「你的時運已到,為何不下山去求富貴呢?」龐涓一聽,正中下懷,連忙跪倒說道:「弟子正有此意,就是不知道去了行不行?」鬼谷子說:「你到山上摘朵山花來,我為你佔一卦。」此時正是六月天,百花早已開過。龐涓尋了許久才找到一朵小草花,連根拔起,裝在袖中,拿去回復老師。這花離開土後,已經快枯萎了。鬼谷子說:「此花為馬兜鈴,一開就是十二朵,象徵著你榮盛的年數。采自鬼谷,遇日則萎,鬼旁靠著委,就是你富貴的地方,所以一定在魏國。」龐涓暗暗稱奇。鬼谷子又說:「我有八個字送給你,你要牢牢記住:『遇羊而榮,遇馬而瘁』。」龐涓拜了幾拜,然後跟孫賓告別,說他如果將來發達了,必將與師弟共享榮華,於是二人灑淚而別。
龐涓去後第二天,鬼谷子便將《孫子兵法》及註解傳給了孫賓。《孫子兵法》是孫賓祖父孫武寫的。孫賓問為何不傳給龐涓?鬼谷子說龐涓不是合適的人選。
再說龐涓來到魏國,以兵法打動了相國王錯,王錯將他推薦給魏惠王,很快就得到重用,當上了魏國的大將軍。龐涓入朝的時候,正好碰到廚師將蒸羊獻給魏惠王,龐涓立刻想到「遇羊而榮」,看來老師所言不虛啊。
墨子是鬼谷子的好朋友,知道孫臏的才華,他游魏國時,就把孫賓推薦給了魏惠王。於是魏惠王就派使者持著龐涓的信讓孫賓去魏國上班。龐涓的信中連師傅都沒問候一聲,可見其刻薄。
孫賓既有去意,鬼谷子也不強留。也讓他去山上摘朵山花來,替其占卜凶吉。此時已經是九月份,孫賓見先生桌上的花瓶中養著黃菊一枝,於是拔出呈給先生。先生看後,折斷花,再插回瓶中,說道:「此花已折,但生性耐霜寒,雖被殘害,也非大凶;而且供養於花瓶中,受人愛護尊敬,最終應是威行霜雪,名留鼎鍾。但是此花剛被拔出過,恐怕你短期內不能得志;最後仍然插回瓶中,你成就功名,因該是在故土齊國。我為你改個名字吧,讓你好有所進取。」於是將孫賓的「賓」字,左邊加上一個「月」字,變為「臏」。「臏」是一種刑法,這種刑法就是削去受害者的膝蓋骨。鬼谷子已知孫賓要受此刑,故提前改名警示。於是孫臏跪拜一番後,告別老師,隨魏王使者下山去了。
這時,蘇秦、張儀在一旁,很是羨慕,於是兩人一商量,也就告辭了。鬼谷子本想保送他們讀研究生的,結果留不住,只好每人送了一本《陰符經》。
孫臏到魏國後,魏惠王想要試探孫臏的才能,就命孫、龐二人演練陣法。龐涓所布陣法,孫臏全部知曉並能破解;而孫臏布陣,龐涓卻不知。龐涓深知孫臏才能遠勝於自己,於是設計陷害孫臏私通齊國,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於是孫臏應了鬼谷子給改的名字,變成了十級殘廢。事後龐涓又假裝好人,照顧孫臏,誘騙他寫出《孫子兵法》及註解。孫臏在侍從的告知下得知真相後,就以裝瘋賣傻騙過了龐涓。墨子在齊國聽說孫臏的遭遇後,非常自責,就讓齊國派淳于髡、禽滑厘以向魏王獻茶的名義,把孫臏偷偷接回齊國,寄居在田忌門下。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魏國的盟國衛國,奪取了河南長垣縣,魏國出兵干涉,大將龐涓率兵包圍了趙國首都邯鄲(河北邯鄲市)。趙國吃不消,第二年,就派使者向齊、楚兩國求救。齊威王採納了段干朋的建議,兵分兩路:一路圍攻魏國的襄陵(河南睢縣),一路由田忌、孫臏率領救援趙國。
此時,魏軍主力已攻破邯鄲,龐涓率軍八萬到達茬丘,隨後進攻衛國。田忌、孫臏率軍八萬到達齊、魏兩國邊境地區。田忌準備直接與魏軍主力干,被孫臏勸住了。孫臏說魏國攻打趙國,主力在外,留守的都是老弱殘兵,防務空虛,應當採用「聲東擊西、圍魏救趙」的戰術,直搗魏國首都大梁(河南開封市),迫使魏國撤軍;魏國一撤軍,趙國自然得救。三十六計中的「圍魏救趙」之計就是孫臏和龐涓倆同學用生命演繹的。
於是齊軍一面佯攻魏國平陵(山東菏澤市),吸引魏軍的主力;一面出輕裝戰車直搗開封。龐涓聞訊,急忙回師回援開封。孫臏又讓田忌派出小批部隊故意騷擾龐涓,一打就跑,龐涓以為齊軍主力已去了開封,於是丟掉輜重,輕裝急行軍晝夜兼程回救開封。結果孫臏率主力在桂陵(河南長垣縣)設伏,大敗魏軍,生擒了龐涓。這一戰史稱「桂陵之戰」。
公元前352年,魏惠王調用韓國的軍隊包圍了襄陵的齊、宋、衛聯軍,齊國被迫請楚國大將景捨出面調停,於是各國休戰。過了一年,魏惠王與趙成侯在漳河邊結盟,魏軍撤出趙國首都邯鄲。應該是在這個時候齊國釋放了龐涓,龐涓回到魏國後再度為將。
公元前343年,魏國稱王,小弟韓國不去朝賀,魏國開始教訓這個小弟,派出穰疵(rang ci)在河南汝州擊退了韓將孔夜的軍隊。韓昭侯派人向齊國求救。齊威王一番考慮之後同意了,秘密與韓國使者達成協議,但沒有立即出兵。韓國以為有齊國撐腰,於是和魏國開干,結果五戰五敗,只好再次喊齊國救命。齊威王這才派田忌、田朌(fen)為主將,田嬰為副將,孫臏為軍師,率軍馳援韓國。孫臏則再次採用「圍魏救趙」之策,率軍直奔魏國首都開封而去。
魏國眼見勝利在望,不想齊軍又來威脅首都,其惱怒憤懣自不必多說,也只好班師回援。魏惠王待魏軍撤回後,即命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率兵10萬,直追齊軍,欲與之決戰。這時齊軍已經進入魏國境內,魏軍尾隨而來。孫臏知道魏兵蔑視齊軍,就制定了誘敵深入、設伏聚殲的作戰方針。孫臏命令齊軍第一天埋設十萬個做飯的灶,第二天減為五萬個,第三天減為三萬個。這就是「減灶誘敵」之策,後來諸葛亮也使用過。龐涓查看齊軍留下的灶後非常高興,以為齊國士兵已經逃跑了一大半。於是丟下步兵,只率精銳騎兵日夜兼程追擊齊軍。孫臏將伏擊地點設在馬陵(山東聊城市莘縣大張家鎮),兩邊埋伏了一萬名弓箭手,約定天黑時在此處看到有火光就萬箭齊發。馬陵道路狹窄,兩旁多是峻隘險阻。孫臏又令士兵把道旁一顆大樹剝去樹皮,在樹上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天黑時分,龐涓的大軍進至馬陵。見道旁樹上有字,就點火湊近查看,當見到「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時頓時大驚,情知中伏,正準備喊撤時,齊軍萬箭齊發,魏軍大亂。龐涓自知敗局已定,於是拔劍自刎,臨死前說道:「遂成豎子之名!」齊軍乘勝追擊,殲滅魏軍十萬人,生擒魏國主將太子申。這一戰史稱「馬陵之戰」。龐涓果然應了「遇馬而瘁」的贈言。
龐涓、孫臏這兩位昔日親密無間、灑淚而別的同學,長大後各為其主,自相殘殺,最後竟然一死一殘。
※春秋五霸越王勾踐不堪回首的往事,竟然嘗過吳王夫差的翔?
※真實的梁山好漢只有36人,宋江根本沒去征討過方臘
TAG:強哥談歷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