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鏡頭下:即將消失的傳統工匠技藝

鏡頭下:即將消失的傳統工匠技藝

時代在進步,傳統在消失,但老工匠藝人卻還在掙扎,他們不願意荒廢和遺忘老祖宗傳下的技藝。圖中是在西安某工藝古燈籠製造廠內,一位工人正在整理半成品的紅燈籠。燈籠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漢朝,是團員喜慶的象徵。

圖中為河北某古樂器製造公司內,工人正在固定鼓皮。他們所製造的屬於戰鼓,需要經歷二十多道工序,歷時十天才能完成。

傳統文化在沒落,傳承者們也越來越少。圖中是天津的魏老人正在剪繪畫成功的雞年風箏。如今整個街區掌握這項技藝的人只剩下她一個了。

圖中是河南棕編藝人賈女士耗費一個月時間創作出的上百個金雞作品。棕編工藝非常複雜,已經沒有多少年輕人肯花心思去學習棕編了。

圖中是福建省黃老先生正在家族祠堂內釀造米酒。他釀酒已經有30年時間了,使用傳統工藝釀造出的客家米酒醇香異常,不過生意卻並不樂觀。

圖中是河北王先生正在燒制青砂器。青砂器俗稱砂鍋,是熬制中藥、燒水做飯、燉肉熱酒的上等器皿,而他則是附近青砂器製造的「龍頭老大」。

圖中是廣西陶器製作技藝傳承人顏先生在查看已經燒制好的陶瓷器皿。由於受到鐵器和塑料製品的衝擊,目前陶器的銷路非常差。

圖中是河北工匠正在「打鐵花」慶祝新年的到來。打鐵花是將鐵水加鋸末打上天空,形成「鐵花火雨」的壯觀景象,屬於當地的傳統娛樂項目之一。

圖中是廣西65歲的老藝人正在檢查毛筆質量。我國長期以來使用毛筆寫字,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會寫毛筆字的年輕人已經不多了。

圖中是華州一名「簽手」正在為觀眾表演皮影戲。皮影戲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而「簽手」則是皮影戲的具體操作者的專業稱呼。目前這支皮影戲表演團的成員平均年齡超過70歲,他們曾公開演出400多場,觀看人次6萬餘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諾亞傳說 的精彩文章:

「公園歌唱家」老張,有人說他好有人嫌他煩你怎麼看?
2018年斯諾克世界大獎賽首輪,丁俊暉大比分大勝對手

TAG:諾亞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