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數據「殺熟」?是技術時代的貪慾還是資本市場的成熟?

大數據「殺熟」?是技術時代的貪慾還是資本市場的成熟?

3月23日,有網友在微博爆料稱,不同系統、不同級別的用戶,在使用滴滴軟體叫車時,會出現路程相同卻存在價格差異的情況,該網友稱「滴滴利用大數據殺熟」。一時間,網民紛紛在社交平台曬出「實測」結果,的確存在一些人出現價格差異的情況。

GIF

經濟學領域中有一種定價策略叫「discrimination pricing」,中文譯為「價格歧視」,是指有一定壟斷權力的商家,就相同或類似的產品,向需求價格彈性不同的消費者分別收取不同的價格,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定價策略。因此在滴滴大數據殺熟這一事件中,我想可以界定為一種「價格歧視」行為。

首先,滴滴主要為顧客提供便捷的叫車出行服務,我們從滴滴上獲取的服務在本質上是沒有差別的;

其次,滴滴利用手中掌握的大量用戶數據,對具有不同經濟條件、消費偏好等的顧客進行差別定價,是為了在利用用戶粘性,收取較高價格但不會對需求造成較大影響時增加自己的收入,因此如果滴滴公司「殺熟」的行為真的存在,那麼這種行為確是為了自己的利潤最大化。

最後,處於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的人們,往往對出行有著不一樣的需求,總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可以擠,但一定要便宜(拼車、順風車)、可以貴但一定要快(快車、高峰期加價)和隨緣(是否選用滴滴打車視心情而定),這幾類顧客對於商家的不同定價會有不同的反應。

針對第一類顧客,可察覺的小幅漲價會造成大量客源流失;對於第二類顧客,只要能滿足快速出行的需求,可以接受價格與服務不甚對稱的情況,在這樣的條件,一定程度的價格歧視對用戶數量不會造成大的影響,但可以切實增加滴滴公司每月的收入。

自uber與滴滴合併之後,國內打車市場形成了滴滴公司一家獨大的情況,雖美團、高德等企業已經進入打車市場,但目前仍無法與滴滴形成有效競爭,忠誠於使用滴滴打車軟體的用戶依舊很多,這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價格歧視性行為存在的前提——壟斷權力。

這使得我們出現一種錯覺,我們的一切在被人用放大鏡窺探,但放大鏡這邊的我們卻只能看到一隻只放大到模糊的「眼睛」。這樣的壟斷讓我們極為清楚的感受到自己的弱勢處境。

但價格歧視並非僅僅是商家利用其優勢地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這是資本市場發展到成熟階段所出現的一種正常現象,是有利於社會資源流動、創造更多財富的,也驅動了現有資源的更優配置,蘋果手機、星巴克、各種高端奢侈品其實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價格歧視。所以經濟學家更常把價格歧視稱為「差別定價」。

話雖如此,滴滴是否侵犯消費者隱私的判斷現還無從得知,大數據對於每一個人的精準畫像使得個人無處藏匿,滴滴此次被網友爆料,也是戳中了信息時代大家在互聯網「裸奔」的痛點,用戶使用互聯網產生的數據在何種情境下被利用才被界定做「合理」目前還沒有相關的規定,互聯網時代的「極度透明」到底孰好孰壞也無從得知。

在大數據飛速發展的時代,尤其最近又爆出Facebook濫用用戶數據的醜聞,全球化的個人隱私權討論迫在眉睫,相關法律法規也亟待完善。技術時代猶如一雙有力的大手,推動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把人類對於財富的「貪慾」推向一個新的高峰,由此引發的道德層面討論沸騰不止,諸如此類「殺熟」事件是技術時代的貪慾,還是資本市場的成熟我們無從得知,不過更迫在眉睫的問題或許是我們能否用好這把「雙刃劍」來真正為人類謀求發展,促進資本市場健康長足的成熟。

記者:張楚竹

美編:馮朗舒

(圖片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響News 的精彩文章:

TAG:共響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