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33.古人姓名稱謂概說

33.古人姓名稱謂概說

1.姓氏

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種族號,如黃帝部落本姓姬,如炎帝部落本姓姜。氏是姓的分支。周代貴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沒有姓氏。貴族中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姓是用來別婚姻,而氏是用來別貴賤。所以「百姓」的本義指的是百官。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平民也有了姓。氏的來源是多樣的,有諸侯以受封的國名為氏的,有以所屬地名為氏的,有卿大夫及其後裔以受封的邑名為氏的,有以官名為氏的,有以居住地為氏的,有以從事的職業為氏的等。注意後世有非漢族的複姓。

2.名字

現代人名字不分,而古人則有名有字。《說文解字》解釋說:「名,自命也,從口、從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意思是說,在早期的交往中,人們白天相見,能通過形體、面貌,相互識別。一旦到了晚上,相互之間看不清楚,就只能通過自報姓名來區分彼此。上古嬰兒出生三月後由父親命名,名是讓長輩稱呼自己或自稱的。「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與「名」相表裡的,所以又稱「表字」。二十歲舉行成人禮(結髮加冠)時由貴賓為其取字,女子十五歲許嫁舉行加笄儀式時取字。取字主要是為了表達對被取字者的尊重。取字後,男子可以成人身份參與社會事物,女子可以嫁人。故未嫁的女子可稱「未字」或「待字閨中」。古人尊對卑稱名,卑自稱也稱名。對於平輩或尊輩則稱字。起名是為了分彼此,那麼取字就是為了明尊卑。

名和字往往有意義上的聯繫。如:屈原,名平,字原。諸葛亮,字孔明。蘇軾,字子瞻。關羽,字雲長。古代貴族待嫁的女子如果要加以區別,則在姓上冠以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周代貴族男子字的前面加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字的後面加「父」或「甫」表示性別。春秋時男子取字最普通的方式是在字的前面加上「子」字,這是因為「子」是男子的尊稱或尊稱。仲由,字子路;蘇軾,字子瞻。司馬遷,字子長。古人的名一般為單字,字為雙字。先秦時是先稱字,後稱名,如楚將百里孟明視,百里是姓,孟明是字,視是名。漢代以後,改為先稱名,後稱字。「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3.號

除名和字之外,還有號,又稱別號。封建社會中的文人,往往以住址和志趣等為自己取號,包括齋名、室名等。別號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像姓名要受家族、行輩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發或標榜使用者的某種情操。如唐代李白號青蓮居士,杜甫號少陵野老,歐陽修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蘇軾號東坡居士,陸遊號放翁,辛棄疾號稼軒。別號的使用率甚至超過本名。

另外還有「綽號」或「諢名」。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認的別號,是對人的刻畫和形容。如《水滸傳》中:「黑旋風」李逵,「智多星」吳用,「豹子頭」林沖,「青面獸」楊志等。

4.稱官爵與地望

後來有人以為稱字稱號還不夠尊敬。於是稱官爵,稱地望(出生地、居住地或任職所在地)。唐代韓愈稱為韓昌黎,柳宗元稱為柳河東。

5.稱排行

唐代詩文中還常常見到以排行相稱,或以排行和官職連稱。

李白稱李十二,韓愈稱韓十八,柳宗元稱柳八,元稹稱元九,白居易稱白二十二。

6.謚號

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褒義的如:齊桓公、漢武帝,貶義的如:周厲王,隋煬帝。也有非褒非貶的平謚,如歐陽修叫「文忠」。司馬光叫「文正」。

另外還有私謚,這是有名望的學者死後,其親友或門人自己所加的謚號。晉陶淵明私謚靖節。北宋林逋的私謚為和靖先生。

7.封號

封號是帝王賜給立功的臣子或貴族的爵位或稱號叫「封號」,如韓信被漢高祖封為淮陰侯,宋神宗封王安石為「荊公」。

8.廟號

封建皇帝在謚號前面還有廟號,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從漢代起,每個朝代的第一個皇帝一般稱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後的嗣君稱為太宗、世宗等。唐以前對過世的皇帝,簡稱謚號,不稱廟號。唐以後,由於謚號加長,不便稱呼,所以改稱廟號。

9.名諱

在使用君主或尊長的名字時,凡遇到和君主尊長名字相同的字,則用改字、缺筆、空字等辦法來迴避。蔡文姬是她死後因避諱司馬昭的「昭」而被後世改「昭」為「文」,她本叫蔡昭姬。唐代李賀的父親名晉肅,因此李賀不能舉進士,本人抑鬱不已。就是因為「晉」與「進」同音,如果李賀舉進士,就是冒犯了父親的名諱。即使後來韓愈為他寫了《諱辯》也無濟於事。蘇軾祖父名蘇序,所以蘇軾給人寫序往往稱「敘」或「引」。清代王錫侯因編撰《字貫》沒有對皇帝的名字予以避諱,連累自己及子孫7人遭乾隆帝斬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此人的舅舅與弟弟都是一流大將,他與匈奴對戰七次全都贏了
漢朝到清朝歷代朝服對比:您最喜歡哪個朝代?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