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鄉村營造與大自然和諧共生

讓鄉村營造與大自然和諧共生

梁冰與明月村鄉村建設志願者

吳志維/文  張天一/圖

梁冰是一位設計師,同時更是一位鄉村研究者,他心懷對傳統精神的敬畏,一心要做「留得下來」的作品。梁冰設計的動人之處在於他對自然的尊重、對鄉村的敬畏,他篤信可以用心營造出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型鄉村。他的夢想,已經在成都市蒲江縣甘溪鎮明月村初露鋒芒。無論是「遠遠的陽光房」、明月食堂還是明月旅遊環線,都帶給人耳目一新的喜悅。

為寧遠設計「遠遠的陽光房」

蒲江明月村的第一張名片,應該是寧遠的「遠遠的陽光房」,它的設計師正是梁冰。「遠遠的陽光房」和最近做的明月村環線旅遊等項目相比,是比較單純的。首先,業主寧遠的訴求本身比較單純。她就是想租一個老院子,把她構想的「遠遠的陽光房」名副其實地做一個「現實版」。梁冰當初的理解就是,這個「遠遠的陽光房」更多的是一個概念和品牌,不需要現場的交易,於是他的工作是努力做好這個概念和品牌的形象展示。結果,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寧遠想要留住老建築,那麼房子的基本構架、基本材質是不能動的。房屋頂部是原建築最簡陋和損毀最嚴重的部分,梁冰於是決心重做。屋面的瓦,在兼顧傳統樣式的基礎上,採用了新技術。瓦的粘接和防水處理,永久性解決了屋面漏水和小動物的影響。

「遠遠的陽光房」需要增加一個高大寬敞的公共空間,於是房屋原來的功能變化了,梁冰把堂屋和兩邊卧室變成一個大廳,去掉兩壁牆,加柱子,樑柱的內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使用了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的抬梁式,增大了空間。

頂部加亮瓦,體現了陽光房的概念。各種窗的利用,落地窗、橫形窗、老虎窗,考慮房子和陽光的關係,產生不同的光影效果,對陽光房的概念有了充分的體現。這樣的設計也改變了傳統建築室內的黑暗和局促。地面架空,形成風道效應,加快空氣流動。鋪地震板,防潮,通透。這樣的通風機理,既是傳統的做法,又符合「海綿城市」的思路。

所以說,「遠遠的陽光房」是明月村在新型農村建設方面的一個良性嘗試和比較成功的案例。寧遠的成功案例,完全符合明月村期望引入的文創項目和文化創客的模式,是一個典範。

讀懂梁冰的「明月食堂」

蒲江縣甘溪鎮,路邊的石頭房子是明月村的地標。石頭房子背後的路邊,綠樹掩映著一座典型的川西鄉村民居。這就是鄉村設計師梁冰自稱的「第一個建築設計作品」。

用梁冰的話說,這棟建築不是新建,不是重建,而是「重生」。咋理解呢?原來,這座「明月食堂」是在原址上,依據原有地形地貌和生態環境,尊崇老屋歷史上的構造機理,利用老屋拆下的一磚一木,引入現代技術建起來的。建築周圍的樹木,幾十年來和老屋早已形成了交錯相融的共生關係,建築和植物長年形成的天際線得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建築的川西傳統民居的氣質猶在,而內部大量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引入,又滿足了現代商業使用的需求。

川西民居向來低調,老屋的入口就朝著公路的側面,這種外在的氣質也被保留下來。踏著石板小道走到門廳,老舊的木門上,居然還保留著過去若干年每年新春貼上去的門神的痕迹,當年鑲嵌著鐵柵欄的木頭窗子也暴露著老屋的年齡。

仔細看著煥發新生的老房子,看得出保留的「生長」痕迹。川西鄉村民居,在幾十年的經歷中,是會成長的。添丁進口了,房子的主人就會倚靠山牆,以泥磚或火磚為牆,木架做頂,上蓋青瓦,搭出一個小空間,四川人叫「搭了個偏偏兒」。梁冰的作品,保留了這座老房子的成長經歷,讓它得以繼續講述這家人當年的故事。

讓鄉村有自己的路可以走

在城市化進程中,讓農村模仿城市,這和鄉村本來的大環境不相容,和川西的地理條件也不相容。梁冰所做的,更多的是讓鄉村改造與傳統、自然和諧共生,為鄉村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路。梁冰的很多設計作品,有序曲,有鋪墊,有高潮,有尾聲,還有無盡的細節等待有心的你去玩味。

此時,不禁令人感概:中國,像明月村這樣的資源太多太多。她們的財力承擔不起「設計院模式」的巨大成本。與之相比,用梁冰這種「赤腳醫生」是比較現實的做法。正如百年前梁漱溟先生說:真力量要從鄉村慢慢醞釀。

成都晚報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都晚報 的精彩文章: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 改革潮湧 激蕩神州

TAG:成都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