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望文生義》
閑話《望文生義》
馮起
望文生義,漢語成語。出自清、張之洞《鞧軒轉語,語學》:"不然,空談臆說,望文生義,即或有理,亦所謂郢書燕說耳。"指不了解某一詞句的確切涵義,光從字面上去牽強附會,做出不確切的解釋。
生活中的望文生義多矣!人的文化程度不同,認識和理解能力不一。難免望文生義,弄成笑話。其結局不過是一笑了之。可是我們的書本甚至教材出現諸多的望文生義,那就不得不令人擔憂。長此以往,以訛傳訛,貽害四方,危害大矣!
蘇東坡《前赤壁賦》中,歌日:″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懷,望美人兮天一方。″本應明明白白四句六言歌詞。而我們這些飽學詩書的老爺們,非要五七言斷句。
我們設身處地讓這些食則珍羞百味,衣則錦繡千箱的老爺們坐在船上,放入江中,讓他們自已來一下,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那結局不是舟隨水飄向下游,就是擊空明的老爺們身掉大江驚溺而死。其永遠也不能溯流光。
渺渺兮余懷,望美人兮天方。望者則能看到,能看到何來天各一方。古詩文中望的情形很多。如祖詠《終南望余雪」、李白詩《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此望者眼前有景,而五七言斷句歌詞中所望者天各一方。
如大人老爺們再要窮追死考,一昧以訛傳訛。那不如讓老爺們上桂棹入江,擊一下空明吧!我們中國造航空母艦都是家常便飯。為什麼就不能造一葉桂棹兮蘭槳的小舟,讓老爺們來一次身臨其境的擊空明吧!
清代詩人汪洋漁為了體驗巜楓橋夜泊》詩中畫面,孤旅舟中,停泊楓橋。然天不作美,是夜風雨大作,畫面未現,鐘聲未聞。然古人嚴謹的治學態度不得不令人肅然起敬。
《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查閱多家譯文。汕頭大學出版社《論浯》註解為: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四書五經》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注釋為: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值得我學習的老師。《百度漢浯》: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
首先,我們應當弄清楚,孔子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說這句話的呢?韓愈《師說》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們逐字分柝:三在古代漢語非確指,不是三個而是多或許多。人:這裡當然不是路人,而是眾人或眾多同學。行:讀xing是四聲古漢浯是指表明品質的舉止行動,引伸為品行。讀Xⅰng是二聲,眾所周知的行走。必:必須,一定要。有:這裡不是擁有,而是比較。師:不是老師而是效仿學習。擇:選擇,分辯。從:不是順從,而是跟隨引伸為照作。改:改正,改掉。
到底這句話該如何翻譯呢?我不想引爭議,僅供參考。一、以韓愈觀點認為,孔子在郯子門下求學,郯子表揚孔子吋,故應譯為:眾多同學的品行,我一定要作比較再學習。分辨出他們好的品行我照作之,他們不好的品行改正之。
二、以子貢觀點,聖人無常師。應譯為:眾人的品行,我一定要作比較再學習。分辨出他們好的品行照作,他們不好的品行改正。
孔子是個活生生的人。子貢向別人吹噓孔子:"天縱其聖,故其多能。"孔子知道後說:″吾少也賤,故能多卑事。″聖人都承認他的知識是從實錢中得來的。再諸如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明明是活把丈人乾的四肢酸疼。草荒的都遮擋住莊稼。而我們老爺們非要把他理解成罵人的話。凡論語都要解釋成包羅萬象,博大精深的聖人境界。方顯得他們搜筋挖骨、博引旁證、浩如煙海、學富五車。惜乎!聖人死矣!聖人不死恐怕都不明白老爺們的譯文啥意思。
今天,我們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我覺得首先還是面向自已,把自已的事情搞清楚,再學習別人吧!老爺們少點望文生義吧!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馮起,陝西乾縣梁村鎮朝王村人。職業果農。一年四季忙的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實無閑睱,難以舉筆。陳年舊作,信筆塗鴉。難登大雅,聊以自慰。
主 編 :張 彥
執行主編 :槐自強 巨石
執行主編 :郭 旭 韓曉
顧主編問 :周海峰 苦艾
涇渭文苑:
一、關於稿費,打賞所得的稿費,
60%為作者所有,七日內結算。
剩餘用於平台維護。
核准校對,直接刊用。
歡迎大家投稿支持!歡迎大家關注分享!
TAG:涇渭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