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上最早的玩具是什麼?兩千多年前,楚國人又玩什麼玩具?

世界上最早的玩具是什麼?兩千多年前,楚國人又玩什麼玩具?

德國當代

藝術大師博伊斯說:

人人都是藝術家

前些日子,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是「瀋陽發現千年前兒童玩具,像馬又似狗身上有斑點」。原來,遼寧省瀋陽市的考古人員在該市北四檯子遼金遺址里發現了好幾件五六厘米長、陶瓷做的小動物,考古專家認為,這是遼金時期小孩子玩的玩具。

玩具,當然不是在遼金時代才出現,它幾乎與人類文明的歷史一樣久遠。無論在埃及、希臘、羅馬,還是在中國,都曾出土過不少古老的玩具。比如,就有人認為,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坡舊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骨棒是世界上最早的骨制玩具,距今已有18000年了。距今10000—6000年的半坡遺址中更是直接出土了埋葬於兒童身邊的石球、陶球,這應該是確鑿無疑的原始玩具了。

在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荊州地區,更是早已出土了數以萬計的古代陶塑、泥塑、玉石、青銅器、漆木器等玩具。比如,荊州博物館的考古人員就從距今約4000-3000年的天門石家河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出土了一大批陶塑和泥塑玩具。其中,既有形態各異的紅陶偶人,又有種類繁多的動物;既有數以千計的飛禽,又有特色鮮明的水生動物,還有令人匪夷所思可以說是天外之物的袋鼠和企鵝的形象。這些造型生動的石家河文化玩具,既為中國遠古的玩具文化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頁,更成為湖北新石器時代最具特色的重要文物。

天門石家河文化遺址出土的紅陶玩具

玩具是人類光輝燦爛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中華民族的文化,是中國玩具的根,而中國玩具文化則是中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從石家河出土的這些玩具來看,早在三四千年以前,在以荊州為中心的江漢平原,捏塑工藝就已經達到了相當精緻的水平,無論是人偶、還是飛禽走獸,先民們所創造的玩具形象,簡煉生動,具有鮮明的主題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有專家認為,遠古時玩具剛剛誕生時,很有可能既是生產、生活工具或教祭具、奏樂器具,又是人們娛樂活動的玩具。通俗地說,在玩具剛剛誕生之時,並非僅僅只是兒童玩具,更多的則是成年人的玩物。比如,我們在前幾期講到過的弓箭、彈弓,最初是用作狩獵的工具,編磬、銅鐘一直都是演奏的樂器。我想,從天門石家河文化遺址出土的紅陶玩具,也正是如此。這,也正是玩具的本源與基本屬性——玩具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的實踐中,獲得相應愉悅情趣或滿足其某些慾望、追求時產生的。

史書上說,羅馬人在公元四世紀製作了布娃娃,似乎是說,小女孩們喜歡的娃娃玩具始於羅馬。但是,考古學家則告訴我們,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仰韶文化遺址里,就發現了娃娃玩具,只是這些玩具不是單純的玩具,而是本身也具有實用性。比如,從陝西商縣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女孩頭像陶壺,在壺口部分,捏塑著一個髮辮盤頂、笑容可掬的女孩頭像。從甘肅秦安大地灣出土的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在瓜子形的臉龐上,堆塑著清秀的五官和劉海型的披髮,鼻翼微鼓,生趣盎然。瓶口設在人像頭頂,瓶身繪三列由弧線三角紋和柳葉紋組成的黑彩圖案。這兩件女孩頭像壺或瓶,不就像現在的小女娃懷裡摟著的洋娃娃嗎?這,也許就是中國娃娃玩具的始祖,比起公元四世紀羅馬人製作了布娃娃,在時間上要早五六千年。

正如以上兩件玩具娃娃一樣,在古代玩具剛剛誕生之時,有不少的生產、生活用具本來就帶有玩具的性質。用時下流行的話來說,這些用具很「萌」。比如,從荊州天星觀二號楚墓中出土的雙頭豬形酒具盒,在盒蓋的兩端,各有一豬頭,形狀相同,浮雕豬嘴。整個器物以黑漆為地,其上用紅、黃、銀灰、棕紅等繪成龍紋、鳳紋以及宴樂、狩獵場景。而出土於荊州江北農場第二磚瓦廠的西周時期的青銅虎尊,則將酒器與玩具很好地結合了起來。這件虎尊,兩目圓睜,呲牙,卷尾,四足粗壯,威風凜凜,身飾捲雲紋,背有鏈蓋,與虎背連為一體,既是一件酒器,又是難得的藝術品和玩具,將實用性、觀賞性與工藝性完美的結合在一起。而從陝西華縣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陶鷹鼎,鷹作斂翼站立之狀,器口開於背上,勾喙有力,雙目圓睜,周身光潔,雙足與尾穩定地撐柱於地,整個造型充滿桀驁猛厲的氣勢。這與荊州的西周青銅虎尊,不就是男人們最喜歡的玩具嗎?

江北農場第二磚瓦廠出土的西周青銅虎尊

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從荊州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出土的大量動物造型玩具,無不閃爍著農耕文明的光芒。比如,泥塑中的動物主要是豬、羊、牛、兔及狗、猴、老虎、大象。考古專家認為,「豬、羊、牛、兔都應當是石家河文化時期人類所飼養的家禽」。而在陶塑中,發現最多的則是禽鳥類的動物,主要有雞、鴨、鵝等等。特別有意思的是,在一些玩具偶人的懷抱里,常常能見到江漢平原隨處可見的魚。這與荊州出土的西漢時期的漆耳杯一樣,經常出現魚紋和三魚紋,其寓意不言而喻。

有人說,石家河文化時期已進入銅石並用時代。因此,從這裡出土的玩具,不僅僅只有陶塑和泥塑,還有大量的玉器。比如,有許多用玉雕塑的琥、龍、鳳、蟬、鷹、鳥、人首面像等等。出土的玉蟬最多,有33件,玉虎頭也是多達9件。考古專家說,這些「是石家河文化玉器的代表性作品」。考古專家還說,石家河文化玉器製作工匠的技術是相當高超的,所使用的琢玉工具和手段也超出了我們所能想像的先進。當然,石家河文化不僅僅只是在天門,在目前荊州市境內的石家河文化遺址乃至其後的文化遺址中,也先後出土過不少的玩具。比如,玉蠶繭,形象生動,色澤、大小與真的蠶繭差不多。特別有意思的是,還先後從馬山楚墓、雨台山楚墓、拍馬山楚墓、秦家嘴楚墓等地的楚墓中出土了大量的「蜻蜓眼式」玻璃珠。這些玻璃珠,既可以做飾品佩戴,更可以當作玩物把玩。在新近荊州八嶺山古墓群考古中,又出土了「玉連環」——這是民間至今流行的玩具「巧環」的前身。這類玩具中的「九連環」,於15世紀流傳到國外,被稱作為「中國環」,堪稱人類玩具發明的經典之作。

石家河文化遺址出土的玉鷹

每當我在荊州博物館的陳列大廳里看到這些千姿百態的出土玩具文物時,都不禁會想起德國當代藝術大師博伊斯「人人都是藝術家」的名言。我想,博伊斯所說的人人都是藝術家,其實是說,每一個人在生產、生活的實踐中,就已經是藝術家了。因為,從人的潛質來看,每一個人都具備了當藝術家的可能。的確,在新石器時代,在定居農業的環境中,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普遍飼養著豬、羊、牛、狗、馬、雞等六畜,人們在狩獵和豢養家畜的活動中,通過長期觀察,熟悉了各種動物的特徵與習性。因而,荊州的先民們在用泥土雕塑這些玩具時,就比較得心應手,雕塑出來的動物造型也特別的鮮明與生動。

正如當今社會玩具向成人化方面發展一樣,在古時候,玩具不僅僅只是兒童手中玩物,更多的則是成人的玩物,這些,我們從出土文物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比如,1973年,在荊州鳳凰山168號西漢墓中出土了一套用以六博遊戲的博具。1993年,在荊州王家台15號秦墓中出土了行酒令遊戲用的60支算籌和10多隻木骰子。

這些遊戲用品,就是在當代,也是成人的玩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郢都故事 的精彩文章:

我們怎樣學會做父親?
紀念馬克思誕生200周年

TAG:郢都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