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通利水的五苓散
五苓散出自《傷寒雜病論》。本方在書中出現五次,一是在雜病部分中治療下焦有水氣的臍下悸、吐涎沫眩暈症。二是在傷寒論中的蓄水證,其中列有五條,這皆是水停不行之證。五苓散組成:澤瀉、豬苓、茯苓、白朮、桂枝。此方的功效就是溫通利水,筆者臨證中利用溫通利水之效,治療多種疾病,同樣也取得很好的療效。
泄瀉
患者張某,女,32歲。初診於2018年2月25日。因飲食不潔而致泄瀉1年半。服用中藥5~6天腹瀉會好,但時隔幾天後仍腹瀉如故。望其所用中藥處方皆是健脾滲濕固澀之劑。西藥是治療慢性腸炎之類的葯。刻診:大便每天少則3~4次,多則7~8次,每次便少不成形。便前必小腹痛,有時痛不可忍,便後痛止,近日不欲飲食,怕食涼硬食物,時有頭痛,以前額痛重,腰膝酸痛,舌質淡白、苔薄膩色白,脈沉細無力。
診斷:泄瀉(脾胃氣虛,寒濕內結)。
治則:健脾和胃,利濕止瀉。
處方:党參15g,炒白朮15g,茯苓15g,澤瀉20g,豬苓15g,桂枝12g,姜半夏10g,炮姜10g,菟絲子20g,巴戟天12g,補骨脂12g,車前子20g。7劑。水煎服,日1劑。
2018年3月4日複診:服上藥3天腹瀉即止,日1次,便仍不成形,量增多,腹痛已明顯減輕,仍時有頭痛腰膝痛,舌脈同前。仍以原方巴戟天、補骨脂均改為15g。繼用14劑。4月24日電話隨訪,張某說腹瀉已徹底好了。
泄瀉之證屬脾胃氣虛、濕盛者為多,此病即屬於這個類型,應用補脾方葯雖是正確的,對症的只是白朮、茯苓、半夏之類的滲濕燥濕葯,只能暫時取效,日後泄瀉複發。五苓散是利濕劑,使體內濕邪從小便排出,同時又應用了補脾氣的參術。本案病發四十多天,病久多虛已屬寒濕,所以加用了炮姜、菟絲子、補骨脂,助陽之葯,這樣濕濁去,脾氣健,故腹瀉自止。由此可見對體內濕邪的治療,滲濕燥濕和利濕效果絕對不一,滲濕藥力緩且效果短暫;五苓散利濕使小便得利,大便得實。亦即「利小便即實大便」。故而以利濕為主的五苓散治脾濕泄瀉效果良好。
酒精性肝炎
孔某,男,43歲。2018年4月18日就診。訴本月13日查肝功異常而來就診,檢查結果:總膽紅素:45.5μmol/L、間接膽紅素25.2μmol/L。刻診:口乾口苦,每天早起床後嚴重,不欲飲食,食後胃脘脹滿,周身無力,小便黃,舌苔膩微黃,脈弦數。
病機:肝膽濕熱型腹脹(酒精性肝炎)。
治則:清肝利膽。
處方:澤瀉20g,豬苓15g,茯苓15g,炒白朮15g,桂枝6g,鬱金12g,虎杖15g,半枝蓮30g,生地黃40g,赤芍15g,醋香15g,車前子20g,三葉青10g。15劑。水煎服。
2018年5月3日二診:葯後仍有口於口苦,他症全消。昨天查肝功,總膽紅素25.9μmol/L。其他項目皆屬正常。再以上次處方繼服15劑。並囑禁飲酒。
該患者因長期飲酒,濕熱內傷肝膽,肝功異常,形成酒精肝。
診斷:肝膽濕熱型腹脹(酒精性肝炎)。
治療:五苓散以利濕熱,加用虎杖、半枝蓮、車前子等清利濕熱之品。濕熱得清,故肝功正常。
體會
五苓散出自《傷寒雜病論》,是治療蓄水證的主方,從以上醫案來看,雖然是不同的內科病和皮膚科病,利用五苓散利濕的功效,皆能取效。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應用本方必須是體內濕邪所致,加用車前子、竹葉等。
②體內濕邪致病,要分清是一般的濕濁還是濕熱或是寒濕,如內濕熱盛,方中桂枝應少用;如果是內寒濕,桂枝應多用。(作者王玉生、周鑫培單位為北京同仁堂王府井中醫院,邱奕霏單位為北京弘醫堂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來源:中醫中藥網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真傳一刻】第176期:沈謙益-疾病之來源去路的現階段思考(下)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