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和珅後裔現身黑龍江,雖然已是地道農民,卻遺傳先祖擺闊氣的習俗

和珅後裔現身黑龍江,雖然已是地道農民,卻遺傳先祖擺闊氣的習俗

原標題:和珅後裔現身黑龍江,雖然已是地道農民,卻遺傳先祖擺闊氣的習俗


乾隆年間的公元1744年農曆八月廿三,乾隆皇帝下了一道聖旨,命令3000戶八旗子弟相繼離開皇城根兒下的百年老宅北上來到黑龍江省的拉林。為何跑那麼遠來到這裡?在乾隆的聖旨里稱這裡為拉林阿勒楚喀,漢語意思就是這裡曾是清朝滿族的起源之地。乾隆用意很明顯,統治中原大地的同時,也讓八旗子弟恢複發祥地的繁榮。


此後的幾年時間裡,包括索額圖、和珅、鰲拜、譚泰、付恆等八旗子弟的族人們,先後在拉林地區按各旗方位建起24個旗屯,稱為「京旗24屯」,這些戍邊的八旗子弟,一邊守護著清朝的北大門,一邊務農自立,過起亦兵亦農的「兵團」生活。


現如今,大清已成歷史,舊時的八旗貴族如今早已成為地道的農民,然而,他們還在用自己的方式續寫著「京旗文化」的歷史。


63歲的付英儒其先輩是乾隆九年戍邊到拉林的,但他已不知道自己的滿族姓氏了,付老說,自己家是小族沒什麼名氣,他對何氏家族很是羨慕:「早年,老何可是正宗的正黃旗貝勒爺,索額圖那是康熙的老丈人,像我們這樣的人見著都要問安。」


付英儒老人說,赫舍里氏是過去是貴族姓氏,現在雖然早成了農民,但家族從來沒有忘記根本,那就是每年祖宗畫像前磕頭跪拜,在時京旗24屯裡其中鑲紅旗的拉林鎮雙橋子村就是和珅的後人。



和珅後人和英琦家就住在拉林鎮雙橋子村。這些戍邊八旗子弟也給拉林留下了大批歷史文物,據拉林鎮初步調查,珍貴文物就有3000餘件。和英琦說,幾百年過去了,雖然現在生活在黑龍江但村民現在說話全是標準的普通話,也就是京腔北京話,和周邊其他村子明顯不一樣。而且還有一些習俗,雖然過了270多年但一直傳承著祖宗的習俗。比如年輕人婚嫁成家所有風俗習慣全是清朝的禮儀,周邊很多村子都以為是在拍攝清宮劇。雙橋子村的村民表示,祖上雖然是大貪官和珅,但大家現在都已經成了地道的農民,除了樸實,也繼承了先祖好面子擺闊氣的性格,也就是至今還喜歡講排場的習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史拾貝 的精彩文章:

擁有神算諸葛亮的蜀國為何最早滅亡?毛主席:他犯了三條致命錯誤
貴州一村寨稱是吳三桂後代,拿出大刀等作證,學者:後代應為秘傳後代

TAG:趣史拾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