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計算能力達世界級水準
隨著19波束裝置即將投入使用,FAST在超級計算方面有何「秘籍」?29日,中國科學院FAST重點實驗室在FAST現場舉行揭牌儀式。依託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重點實驗室旨在面向國際天文前沿問題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致力於低頻射電天文研究與技術方法發展,探索科研與技術有機結合新模式。
據重點實驗室主任彭勃介紹,中國科學院FAST重點實驗室擁有國際一流的射電觀測設備FAST及相關技術研發平台、實驗場地和科研設備,形成了一支基礎紮實、技術儲備雄厚、學緣與知識結構合理的優秀團隊,並已在天文學研究和相關技術研發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下一步,重點實驗室的研究領域包括調試和運行世界最大單口徑望遠鏡FAST、參與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國際合作、推動和建造百米級全可動射電望遠鏡、發展高性能射電天文接收機等,同時,將對射電天文觀測方法及相關應用,以及脈衝星、中性氫等低頻射電天文科學展開研究。未來,重點實驗室將基於大科學裝置,聚集國內外創新資源,力求在低頻射電天文領域產生原創性成果,形成國際重要影響,最終實現中國射電天文研究跨越式發展。
目前,FAST19波束裝置正在調試階段,預計6月初可投入使用,屆時,FAST巡天速度將提高5—6倍,同時,也將拓展更多的科學觀測目標。為了應對隨之產生的超級數據,由中科院國家天文台與貴州師範大學共建的FAST早期數據中心正在進行擴容。19波束裝置正式投用後,預計每天處理數據計算分析量達40T以上。
FAST早期科學數據中心副主任劉志傑說,一般情況下,計算1G的單個數據觀測文件,單台計算機耗時3小時以上,系統在引入了GPU等一系列並行計算技術後,可以做到單台伺服器單個文件3分鐘內完成計算,提速近百倍。由於計算架構採用自主開發的分散式架構,可以通過增加伺服器而增強計算性能線性,計算速度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其次,19波束裝置每天計算會產生百萬張候選體圖,真正有價值的只有幾張,FAST早期科學數據中心創新性地開發智能資料庫,可以通過條件檢索出天文學家想查找的脈衝星計算結果圖型,此項技術為國際首創。FAST新近發現的毫秒脈衝星,就是由該系統計算協助發現,美國阿雷希伯望遠鏡在相同位置3次觀測均未成功,這反映了FAST的靈敏度,但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了FAST早期科學數據中心的系統計算能力達到世界級水準。(何星輝)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