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世界進步帶來新挑戰

世界進步帶來新挑戰

全球技術地圖

創新丨前沿丨科普丨資訊

過去半個世紀里人類取得了非凡進步。但這些進步也帶來了新挑戰。最大的風險是全球衝突和環境災難。

在過去半個世紀里,人類取得了非凡進步。這一點毋庸置疑。這不僅包含收入顯著增長,還包含人類壽命增加和生活質量提升。我們清楚這實實在在地發生了。我們也知道這其中的原因。但成就總會帶來新的挑戰。這些成就也不例外。

上世紀70年代初,每名女性平均生育子女數略低於5。很多末日預言者警告人口增長會失控。如今,全球生育率下降到2.4。中國的生育率遠遠低於更替水平。巴西也一樣:天主教曾被認為是生育控制難以逾越的障礙,而如今這裡的生育率也低於更替水平。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唯一一個生育率居高不下的大型地區。(見圖表。)

為什麼家庭的成員數量少多了?部分原因是較富裕的人希望孩子少但受到更好的教育。但或許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的孩子活下來了。1960年,每1000個印度兒童中就有246個在五歲前死亡。到2016年,該數字僅為43。在巴西,兒童死亡率從1960年的171下降到2016年的15。即使在富裕的日本,該數字也已經從1960年的40(現在的世界平均水平)下降到了3。我們都愛我們的孩子。所以想想這種變化對幸福意味著什麼吧。

全球範圍內,人類平均壽命已經從1960年的53歲增加至2016年的72歲。如今中國人均壽命為76歲,與日本在1977年時的水平相同。巴西人均壽命與中國一樣。印度為69歲。就連奈及利亞的人均壽命也從1960年的37歲增加至53歲。活得太久可能沒什麼意思。不過幾乎沒人會遺憾壽享期頤。

此外還有極端貧困問題。現在世界銀行(World Bank)將極端貧困的標準定為日均收入低於1.9美元(按照2011年的購買力平價計算)。已故的瑞典醫生兼統計學家漢斯?羅斯林(Hans Rosling)——他創建了了不起的數據動畫網站Gapminder.org——認為,這是當前四個物質生活「水平」中的最低水平。在1800年,幾乎所有人都生活在這一貧困水平。即便是在1980年,仍有42%的人口生活在該水平下。到2013年,這一比例下降到11%。在中國,該比例從1990年的67%下降到了2014年的1%。這一進步令人震驚。在我上世紀70年代初進入世界銀行時,在消除極度貧困方面取得如此進展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羅斯林偉大的遺作《事實》(Factfulness)描述了這些進步以及其他很多方面的進步。其中包括女性教育的普及、潔凈水供應的改善、疫苗接種量的大幅增加、乃至民主的普及。這本書也有助於我們更清楚地思考為什麼我們往往(錯誤地)如此悲觀。另一本由實驗心理學家史蒂文?平克(Steven Pinker)所著的新書《當今啟示》(Enlightenment Now),將這些進步正確地歸功於理性、科學和關注人類福祉方面的優秀啟蒙項目。

進步總是留下很多未竟的事業。以上所有方面都是如此。進步也帶來了新挑戰。管理大規模城市化就是其中之一。另一項挑戰是疾病傳播的速度比以前更快。我們仍在努力遏制金融體系的脆弱性。但最大的風險肯定是全球衝突和環境災難。

對於全球衝突,新加坡國際關係專家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在他簡明扼要的新書《西方輸掉了嗎?》(Has the West Lost It?)中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警告。他表達的基本信息是:首先,西方之前贏了;其次,如今西方快輸了;最後,西方必須適應現狀。西方之前贏了,因為所有人都意識到了科學和技術的作用,而且越來越多的社會學會了利用科技。這一課的直接結果是西方快輸了,因為由全世界八分之一人口主導的時代即將結束。西方必須適應這一點,因為沒有合理的替代選擇。他堅持認為,西方——特別是美國——必須吸取的教訓是,應大幅減少干涉並且大舉增進合作。西方無法統治世界。它必須停止傲慢和往往十分愚蠢的干涉主義。很難不同意這樣一位知識淵博的西方的朋友的建議。

在相對權力瞬息萬變的時代保持和平關係是一項巨大的挑戰。不過,管理全球公共問題也是一項嚴峻挑戰。隨著人類變得日益富裕,其對全球環境的影響也大大增加。反映這一點最有力的指標是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增加。但是,其他領域也出現了重要的問題,特別是在海洋中——原因是過度捕撈和棲息地被破壞。在富裕國家中,有太多人認為該問題的解決辦法是讓數十億比他們窮的人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希望。這不僅不道德,而且不可行。尤其是請記住,全球較富裕的10億人口消耗的化石燃料佔全球總消耗量的一半以上。

如今的世界遠比過去美好得多。全球總體而言,世界甚至比40年前更加平等,因為曾經的貧困國家的平均收入迅速增長。但在全球層面上相對衰落的大國對自己地位的改變憤憤不平。一些國家有大量人口在國內處於境遇相對下降,它們沉浸在憤怒政治中。然而,如果要維持進步和控制風險,必須採取和平合作。

馬凱碩認為,西方實現和平合作的明智方法是堅持他們所創建的多邊規則和協議(例如《巴黎氣候協定》),以鼓勵中國也這樣做。而美國現在所做的截然相反。

我們已經走了很遠,並且能夠走得更遠。但進步不會自動發生,甚至可能根本不會發生。我對世界將迎接挑戰是否持樂觀態度?答案是:否。

作者丨馬丁?沃爾夫

轉自丨FT中文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技術地圖 的精彩文章:

日本自衛隊將部署網路攻擊反擊能力
華為發布全球聯接指數,中國排名27,美國第一

TAG:全球技術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