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才發現 原來他們也是父母的老師
父母教孩子成長,教孩子學文化,教孩子謀生的本領。但孔子也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一個孩子是一座巨大的寶庫,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會發現,孩子也教會了父母很多東西。孩子身上的很多特質,是父母所缺乏的。
無條件愛父母
《孝經·恣蚊飽血》中講了八歲孝子吳猛的故事。吳猛家中貧困,但他並沒有嫌棄自己的父親,反而非常孝順。夏季多蚊,吳猛打赤膊坐在父親榻前,任憑蚊子叮咬,從不驅趕,只因怕蚊子叮咬父親。吳猛的孝心達到了極點。
現代社會競爭壓力大,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經常對孩子說這樣的話:「你必須考一百分,媽媽才愛你」,弄得孩子經常以為媽媽愛的是他的分數,而不是他本人。
同時,我們也總是在拿孩子作比較。剛生下來比身高體重,大一點比會背多少首唐詩,再大一點比名次,比才藝。
可是,孩子卻從來不比父母,每個孩子都認為自己的父母是天下最棒的。無論父母是貧是富,是官是民,孩子都會無條件愛父母。
想像力豐富
大詩人李白,曾寫過一首詩《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葯成,問言與誰餐。」
小時候的李白不認識月亮,把月亮比作白玉盤、瑤台鏡,這是多麼絕妙的比喻!
接著,他又對著月亮提問了一系列有趣的問題:月中的仙人是垂著雙腳的嗎?月中的桂樹為什麼長得圓圓的?白兔搗成的仙藥又是給誰吃的呢?他用稚氣的語言表現了孩童時期對月亮的認識,使人感到新穎有趣。
孩子的思想沒有受到禁錮,想像力天馬行空,無拘無束,不受限制。而大人在社會中磨礪了這麼多年,很多思維和想法都固化了。
其實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它是創新的源泉。我們大人,有時真的應該學學孩子,打破條條框框,大膽去想。
開心是一件簡單的事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對於孩子來說,開心是一件簡單的事。柳花、紙鳶、黃蝶,這些最簡單的東西,都能讓他們笑聲蕩漾,玩上好長時間。
想想我們長大後,擁有的越來越多,可笑聲越來越少。掙夠了一百萬還想要下一個一百萬,有了大房子還想換更大的房子。
為什麼不學學孩子,讓開心簡單一點?一頓唇齒留香的美味、一團奇形怪狀的雲彩,都可以是我們開心的理由。
主動去學習
南宋詩人范成大寫過一首《田家》:「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用清新的筆調描寫了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
農忙時節,男男女女晝夜勞作不停歇。小孩子雖然不會耕田織布,也在那桑樹陰下學著種瓜。
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父母在做家務的時候,孩子總愛跟在後面笨手笨腳地學著做,雖然一開始很生疏,掃地不幹凈,拖地滿地水,但孩子樂在其中,把學習家務當成了樂趣。
而我們長大後,尤其是參加工作後,主動學習的意識變弱了,沉不下心去學習新的東西。這一點,我們真的應該學學孩子,主動去學習,把學習當成樂趣。
孩子雖小,但有時身上真的有大人想像不到的力量。最好的父母,就是永遠不停下成長的腳步,與孩子共同進步。
我們是孩子的老師,孩子也同樣是我們的老師。
※還在為用人難發愁?看《尚書·堯典》教你如何用人
※五月五日天晴明 楊花繞江啼曉鶯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