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人工上漲、物價飛升,把服裝工廠搬到東南亞卻是在「入坑」

人工上漲、物價飛升,把服裝工廠搬到東南亞卻是在「入坑」

原標題:人工上漲、物價飛升,把服裝工廠搬到東南亞卻是在「入坑」



最近,Adidas和Nike的主要供應商【寶成集團】決定調整全球戰略:越南將不再擴廠!此外,早早在越南投資建廠的日本企業和中國台灣企業,也已不再在越南開設工廠……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這幾年,有許多報道和分析談及中國紡織服裝製造業的遷移,高端製造業迴流美國,低端製造業轉向成本更低廉的東南亞。但將工廠搬遷至東南亞,真的能挽救微薄的利潤嗎?


最近,開服裝廠的朋友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案例:


某跨國服裝M集團,旗下有很多產品線,其中的一條產品線的製造工廠在中國一南方城市。該公司位於全世界的銷售訂單都彙集到這家製造工廠,生意相當紅火。


該跨國集團有一個部門(A部門),專門研究世界各地的比較成本,然後決定廠址遷移等事宜。


A部門考察了位於中國南方的這家工廠,認為其人力成本在這些年裡逐步上升,已經沒有比較優勢了,建議將工廠遷移到其它地方。它又考察了東南亞某個國家(P國),發現這裡的人力成本遠遠低於中國,而且這裡有港口,運輸非常便利。最有利的是,這裡恰好有一家主原料工廠,面料質量也不錯,也就是說遷移過來的新工廠可以就地採購。


A部門的考察結論就是,這裡是天然適合取代中國工廠的地方。最後總部拍板,在P國建立了新工廠,並且在新工廠建立的當年就關閉了中國工廠,企業SAP系統自動將全世界的銷售訂單都轉到了P國新工廠。



然後……悲劇開始了。。。


新工廠採購人員突然發現,那家面料工廠(規模較小)早已經和M集團的主要競爭對手簽訂了獨家採購協議,新工廠在本地採購不了任何面料。沒辦法,只好緊急恢復原中國工廠的採購部門,從原有供應商那裡採購原料,然後出口至P國新工廠。


成集裝箱的原料發到了P國港口,發現那裡的港口裝卸以及報關手續繁瑣且效率低下,原料都堆積在港口;同樣的,工廠好不容易生產出來的產品,也在港口堆積,出不了關!


位於世界各地的銷售叫苦連天,成天被客戶催貨。現在悲劇還在繼續,不知道什麼時候熬出頭。。。


對此,我服裝廠朋友的感想和體會是:


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來自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並不多。有點歲數的人都有印象,主要是來自港澳台的投資, 三來一補的加工貿易。


在改革開發整個階段,中國一直堅持的是基礎設施投資,大約在2000年以後,也就是改革開放20年以後,跨國企業才開始真正大規模進入中國。也就是說,大規模的產業,除了需要目的地具備充足的人力資源外,還要具備完備的基礎設施。否則的話,都是坑。


要鞏固中國製造業的地位,從根本上說,一定取決於本土製造企業的崛起。大型跨國企業在中國開辦的工廠,本質上說,是其產業鏈的一部分,這些工廠,要麼缺乏技術研發能力,要麼市場和技術兩頭在外,經營權又不在自己手中,工廠被轉移,也就是跨國公司總部一句話的事情,毫無辦法。從長遠的看,這一類型的工廠,是肯定要關閉的,是必然的,阻擋不了的。跨國企業對中國製造業的鯰魚效應,隨著中國本土製造業的興起,已經變得可有可無。



很多人擔心美國的製造業回歸,他們看到了美國更便宜的地價、電價或者其它有利的因素,卻很容易忽視一個更根本的因素:。在美國,傳統製造業工廠中,很難看到精幹的年輕人,多的是白髮蒼蒼的老人。


如果中美打貿易戰,在最開始的幾年,美國或許會讓中國傷痕纍纍,但美國本土的製造業卻不能從中獲益,最可能出現的情況是,花了巨大代價傷了中國的製造業,然後還得多花一筆錢,從其它國外產地進口。


貿易戰


這一點我們看看最初爆出貿易戰新聞時,美國各行業協會的表現就知道了——美國鞋類和服裝協會在通告中提到,很高興美國政府沒有把鞋類、服裝和旅行用品列入加稅清單中,不然會對美國消費者造成災難性的影響;美國消費電子行業協會在通告中表示,特朗普政府將電視機列入25%的擬加稅清單中,呼籲企業與消費者在30天的評論期中行動起來,使美國政府明確此舉對於美國就業及經濟的傷害;由於塑料製品被中美雙方都列入了加稅清單中,美國塑料行業協會很受傷,他們在通告中呼籲,在加稅計劃生效之前,希望兩國重新考慮,不要在錯誤的路上更進一步,希望兩國找到真正的解決之道,使所有的企業與消費者受益。

畢竟,即使很多人支持有「反全球化」言論的特朗普,但在買東西的時候,最終還是選擇了購買性價比高的產品,而這些商品很可能90%都來自於中國。


中國在貿易戰中的一系列打擊中恢復過來,一定要依靠本土的製造企業。中興被美國人卡了脖子,但從國家層面看,這樣的企業表面上風光,實際上是我們隱藏的弱點,越早暴露越好,中興倒下去,其市場份額會被華為這樣的企業接手,從而使其更加強大。


就像80年代我們對日本製造業各種羨慕嫉妒恨卻又無可奈何一樣,中美之間貿易不平衡,是國際產業分工的發展結果,有其必然趨勢,有人想硬扳過來,必然是事倍功半,要撞南牆的。



正如服裝廠朋友所說,產業鏈從中國遷移出去並不是這麼容易的事。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國是國際上僅有擁有聯合國工業分類中悉數工業類別的國家,構成了「類別完全、獨立完好」的工業系統,此外,我國的配套大大優於東南亞國家。


舉個例子——越南,我們國內的很多企業家也發現了,去越南考察的人是很多,但是真正去投資建廠的卻很少。為什麼?你看得見的成本比如人工水電確實是比國內少,但看不見的隱性成本有可能會是一個深坑!


極端的案例是2014年的越南排華事件,有的工廠經營十幾年被毀於一旦。


往近了說,最近Adidas和Nike的主要供應商、鞋業巨頭寶成決定調整南向政策,越南廠將不再擴廠,其毫不諱言地指出,越南廠接二連三發生罷工,對集團形象造成極大損害。



寶成位於越南同奈省的獨立鞋廠在今年3月24日發生數千名員工罷工事件,這已是寶成在越南近七年來,所遭遇的第五次大規模罷工事件。

據了解,越南近20年來,工資漲幅已超過17倍,加上社會保險費率不斷調高,且越南政府規定自今年起,員工所有所得包括獎金,都必須納入投保薪資,這對製鞋及成衣等勞力密集產業造成相當大的衝擊。


另一方面,越南勞工權益意識高漲,工會又彼此互通有無,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很快就能互通訊息,強勢要求資方比照辦理,否則就發動怠工或罷工事件。寶成此次員工罷工,就是因為越南廠展開薪酬新制宣導,部分員工擔心影響收入與福利而發動罷工,寶成最後妥協,取消薪酬新制。(不過寶成的未來策略是加碼投資印尼、緬甸。)



早早在越南投資建廠的日本企業和中國台灣企業,也已不再在越南開設工廠,轉而將投資放在房地產和農業。這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說明了市場風向。


我們現在一再強調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驅動力並不完全來自於東南亞所謂的取代「威脅」,目前「Made in China」能夠「佔領」世界,未來也還是如此。但國家的政策導向在於促進位造業的發展,特別是高端製造業的發展,從而帶動社會的進步、國家的強大、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畢竟,誰也不想永遠站在「為他人做嫁衣」的那個位置上。


所以,要鞏固中國紡織服裝業的地位,從根本上說,一定取決於中國本土企業的技術升級、品牌升級,向高端製造、精品戰略邁進。


說句大實話,在目前這個轉型期,一定會死掉一批低端製造業企業,為市場騰出空間,只有在經歷洗牌之後,才留下來真正做產品、做好產品的企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者prophet 的精彩文章:

從優衣庫聯名款看服裝品牌的跨界藝術之旅

TAG:見者proph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