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戰爭年代的白刃戰,除抗戰大刀居然還有這些無法想像的兵器
在革命戰爭年代,白刃戰一直就是經常進行和擅長的作戰模式。據史料記載,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的早期,由於武器的不足,甚至出現了「梭鏢營」、「梭鏢團」,例如在某獨立營中,共有官兵500餘人,其中步槍僅有60支,梭鏢(紅纓槍)倒有400多支。
在這種情況下,白刃戰也成為了我軍補充裝備的一種有利途徑。但是,客觀上講,由於當時紅軍的對手鮮有能夠承受白刃戰壓力者,所以紅軍在白刃戰時依靠的主要是堅強的意志和旺盛的士氣,同時在長期的運動戰中,也很難對基層官兵進行系統而完善的白刃戰訓練。
儘管刺刀屬於冷兵器,但是它的批量製造仍然需要較高程度的機械加工工藝的支持,指望刺刀能像大刀長矛那樣在鐵匠鋪中打造是不切實際的,比如說刺刀駐筍及卡環必須要能夠與槍身緊密接合。因此,在影片《太行山上》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八路軍戰士仍然在白刃戰中使用厚重的大砍刀。在逐漸取消冷兵器的情況下,由於刺刀數量的不足,很多紅軍戰士仍然攜帶大刀或者長矛作為白刃戰之用,而這也成為了中國工農紅軍的一個經典形象。
而且由於白刃戰訓練的不足,在1939年11月的雁宿崖之戰中,雁宿崖村西北無名高地上的八路軍,在彈藥耗盡後,面對數量劣勢的敵人竟然與其互擲石塊,白刃戰演變成為了石頭戰。這也很能說明問題了。
白刃戰中還有一種武器:「老套筒」和「漢陽造」,這是因為早期的進口型和仿製型的槍管外,套有一個約1mm厚、隔熱用的鋼製套筒。在大革命時期的國民革命軍中普遍裝備了這種武器,在抗戰之前中國工農紅軍的長期戰爭中,紅軍也繳獲了大量的「漢陽造」。
作為步兵的主力裝備,漢陽造步槍比日制三八式步槍整整晚了一代,不過實際上在中近距離上交火時差異並不大。不過抗戰爆發時中國軍隊(尤其是共產黨軍隊)的此類步槍由於經過長期的使用,已經破爛不堪;根據記載,很多步槍的膛線都已經被磨平了,射擊效果可想而知。
按理說,原版「漢陽造」步槍在白刃戰中並不吃虧。漢式步槍全長約為1250mm,其原配的刺刀刀身長約為40mm。以上參數與三八式步槍相差甚微。但是由於漢陽兵工廠生產的所謂「原版」刺刀的數量極為有限,因此,大多說漢陽造步槍所配備的刺刀仍然是各地兵工廠所生產的,相對較短的雜式刺刀。這些刺刀大多不僅長度較短,而且加工質量也參差不齊。
右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歡哪種冷兵器!
※世界上7種極為罕見的冷兵器,1把專門殺殭屍,1把可輕鬆刺穿頭骨
※擁有一刀斷牛頭之力,曾創造舉世震驚的戰爭神話!這把刀有何魅力
TAG:武士刀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