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佛」王維參透的人生境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作為山水田園派詩人的重要代表人物,有著「詩佛」之稱的王維與很多詩人有所不同,有濃厚的宗教情結的他所創作的詩歌有著出世的清新脫俗之感。他的名字都和佛教有關——王維,字摩詰,其實「維摩詰」是早期佛教著名居士、在家菩薩,這應該是來源於他看《乾隆大藏經》的積累。他前半生在官場沉浮,但是逐漸開始厭惡了官場的繁文縟節。艱險的仕途和煩擾的塵世給他的心靈蒙上了一層層厚重的陰翳,因此追求心靈寧靜的他把佛教作為了自己的精神歸宿與守望聖地。
早年的王維聰穎過人,在唐玄宗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三十歲的他狀元及第,脫穎而出。但是之後的仕途較為坎坷多舛,正像是著名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高育良說的那樣,「少年太得志,更易栽跟頭」。他鬼使神差地多次被貶,而且在仕途上升的過程中又遭遇了改變他人生軌跡的安史之亂。安祿山攻陷長安的過程中被叛軍粗魯地五花大綁,讓他鋃鐺入獄。實在不堪侮辱的王維被迫出任偽職。這些坎坷的經歷使得他非常疲憊與倦怠,感覺不到仕途生涯的春風得意以及躊躇滿志。
因此他更加嚮往寧靜安然的境界——他早在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就利用官僚生活的空餘時間,在京城的南藍田山麓修建了輞川別墅來修養身心。這所別墅原來是初唐詩人宋之問的住處——那是一座很寬闊幽美的去處,湖光山色,有清幽的樹林也有空靈的溪谷,若干古樸的館舍星羅棋佈於其中。他在此能夠靜下心來潛心悟佛,頤養身心,與他的知心好友過著悠閑自在並且亦官亦隱的生活。
他的很多田園派詩歌就是創作於這個時期,例如非常能夠代表他的田園詩風格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其中語言恬淡之中卻別有一番韻味,令人如見其景。這樣看來,蘇軾憑藉王維的「「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真的是一語中的了。
晚年的王維更加熱愛佛學研究,堅守清凈生活,半官半隱的人生狀態給他帶來更多的愉悅與暢快。下面他晚年的這首《終南別業》很能夠表現他的心境與他的獨特風格: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唐 王維 《終南別業》
首聯「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寫他中年以後就十分厭倦塵世的繁文縟節而信奉佛教,其中的「南山陲」就是指他自己修建的輞川別墅所在地。在秀色可餐的地方,王維完全被那裡秀麗、寂靜的田園山水陶醉了。正是因為非常熱愛這裡的秀麗風景,所以他能夠如頷聯所寫的那樣「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這裡透露出來了優雅的閒情逸緻。上一句「獨往」,寫出詩人的勃勃興緻;下一句「自知」,又寫出詩人欣賞美景時的樂趣。與詩人有著同樣興趣愛好的人不多,興緻來時,他惟有獨自遊覽,賞景怡情,能自得其樂。
接著進入頸聯,其中「行到水窮處」說自己隨意而行,走到哪裡算哪裡,正像是梭羅在瓦爾登湖中自在巡遊一般。然而不知不覺間,他竟來到了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於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坐看雲起時」,是作者心情悠閑到極點的表示。雲本來就給人以悠閑的感覺,也給人以無心的印象。通過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詩人此時心境的閑適也就明白地揭示出來了。
同時這兩句也具有睿智的哲理,歷來為人所稱頌。其實我們所有人的人生境界也是這樣的。在人生過程中,不論是經營愛情,還是辛苦操持自己事業、學問等,義無反顧地勇往直前的人到後來卻發現自己面對的是一條無法再走的絕境,山窮水盡的凄苦沒落也就難免出現。此時不妨往旁邊或回頭看,也許有別的路通往別處,終有柳暗花明的境界出現的;即使根本沒路可走,往天空看吧!雖然身體在絕境中,但是心靈還可以是自由自在的,饒有興緻地欣賞大自然,體會寬廣深遠的人生境界,就會不覺得自己正處於窮途末路的境界之中了。
尾聯「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這一結句突出了「偶然」二字,更加強調的是一種沒有特意的遇見。其實不止遇見這林叟是出於偶然,本來出遊就已經是乘興而去,也帶有偶然性。其實這裡的「偶然」貫穿了整首詩,正是因為是偶然,他才乘興而往,才欣賞到了一番別有洞天的景緻。難道他自己的很多人生際遇不是「偶然」的嗎?從這裡能夠看出王維的豁達超脫。
王維如同是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仙人一般不問世事,視山間為樂土。他並沒有用盡心思地去探幽尋勝,卻能隨時隨處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
文|青舟(三度平台簽約作者)
※紙短情長,王國維的愛妻之心都化在這首詞里……
※一首《清平樂》,看納蘭容若的孤獨寂寞
TAG:叄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