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以下幾點!你有能力自愈近七成不適和疾病!
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劃傷的皮膚會逐漸自行修復,一些感冒不去干預也會慢慢康復,肢體疼痛經過休息後會自行消失……這些都是自愈力在修復出現問題的身體。德國一項研究表明,人體自身有能力治癒60%~70%的不適和疾病。但遺憾的是,現代人卻沒把它當回事,一生病就習慣於依靠藥物來抵抗疾病,反而漸漸削弱了自愈的本能。現代科學研究指出,自愈力就是生物依靠自身的內在生命力,修復肢體缺損和擺脫疾病與亞健康狀態的一種依靠遺傳獲得的維持生命健康的能力。
另外,現代人普遍工作和生活在壓力巨大的環境里,精神緊張、勞累,飲食結構不合理,不斷受到雜訊、輻射、空氣污染以及飲食污染的侵害,再加上吸煙、酗酒等因素,使自愈力遭到破壞。只要注意調養和改善生活習慣,60%~70%的疾病都能夠自愈。那麼,我們該如何從小事做起,增強自身的自愈力呢?美國《預防》雜誌推薦的方法為: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保證每天30 分鐘運動量,適量補充維生素C 與維生素E,不隨意使用抗生素,找知己傾吐自己的心事等。
行動一:盡量保持好心情
一項調查顯示,高達76%的癌症患者曾經有過不良心理刺激,而一般內科病人只有32%。這些負面的情緒積累最終導致自愈力的下降。另據大型研究統計顯示,每天樂觀面對生活,平均壽命將增加5~7歲。
情緒對身體健康有重要的作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羅非說,人的心理和生理就如同計算機的軟體和硬體,缺一不可,健康的本質就在於和諧。為了做到身心協調,從生理角度出發,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合理飲食和鍛煉身體;從心理角度來講要陶冶情操,開闊心胸,避免長時間處在緊張的情緒狀態中,以確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保持好心情,首先要以理性克服感情上的衝動,如發怒對健康危害極大。另外要善於調節自我情感,對外界的刺激保持穩定的心態,避免劇烈的情志刺激。同時,要學會把負面情緒轉移出去,改變自己對某件事情的態度,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問題,如果還是無法緩解,就要通過適當的方式發泄出去。
行動二:擁抱自然,呼吸負氧離子自然界中擁有大量具有醫療保健作用的物理、化學、生物因子。研究表明,空氣中的負離子會隨著血液循環進入全身60 萬億個組織細胞和140 億個腦細胞中,參加細胞內生物電活動,以此調整細胞膜離子運轉機制的正常化,增強細胞內能量代謝,起到全面活化細胞的作用,提高身體自愈力。
中國空氣負離子暨臭氧研究學會首席專家李海濤介紹,目前,負離子的生成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自然界中通過特有現象形成,二是通過人工技術生成。但現代人無法整天生活在自然中,那麼最適用的就是通過人工技術生成的負氧離子。目前,國際高端的生態負離子生成晶元技術和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已經在我國問世,這是唯一可以生成等同於大自然的生態負離子的專利技術。而人體自愈力的修復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大家可以利用生態負離子生成機,在家長期呼吸生態負離子,一段時間之後,身體就會發生明顯的變化,所以生態負離子也被廣泛用於臨床醫療。但購買時一定要認準技術,因為不是所有負離子產品都能生成生態負離子。
行動三:不濫用藥物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進步,很多人相信並依賴於藥物或醫療手段來保持身體健康舒適。生活中,不乏濫用藥物的現象。德國明斯特大學的調查表明,濫用止痛劑能引起腎臟病。明斯特大學的利宋教授說,在原聯邦德國,腎臟病患者中有三分之二是濫用藥物引起的,尤其是婦女,偶感頭痛或身體不適便服用止痛劑,其實就埋下了禍根。
中國有句古話叫「 是葯三分毒」。使用藥物多多少少都會對人體帶來一些副作用,長期依賴於某種藥物還可能引起耐葯。千萬不要一看到「炎」,就想到消炎藥、抗生素,否則即使能緩解一時的癥狀,也可能產生耐葯,給身體帶來長久的傷害。世界自然醫學會聯合總會主席馬永華教授說,每個人體都配備了一位天生的「醫生」,這就是自愈力,自愈力是人體與生俱來的潛能,具有巨大的神奇力量,不會因年齡增大而消失。要正確認識和利用自身的自愈力,而不應該過度依賴藥物。
行動四:規律生活充足睡眠現代社會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很多人有熬夜加班、飲食不規律的情況。長期保持這種生活狀態,會使身體免疫力降低。
當身體出現疲勞感時,是在提示人們該休息了,休息能讓受損的身體細胞得到修復,從而讓身體恢復旺盛的經歷。合理睡眠一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不同年齡段的人所需睡眠時間不同,因人而異;二要有好的睡眠質量,最好有規律的睡眠作息時間。
飲食是人體獲取營養、修復身體細胞的重要來源。合理的飲食能使身體保持健康,並對提高自愈力有幫助。合理的飲食一是要三餐有時,保持規律的進食時間;二是要營養均衡,貪食油膩或暴飲暴食等都是不健康的;三要進食有度,最好是七八分飽。
行動五:保持運動習慣運動能提高人體抵禦疾病的能力。眾所周知,運動能改善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堅持合理的運動對健康有極大的好處。
運動還能增強自愈力,其是通過改善人體微循環起作用的。台灣林口長庚醫院外科部心臟外科主治醫師曾棋南在與其他二人合著的《優氧:改善微循環,優化身體氧氣,增強自愈力》一書中提出,微血管床指的是一組由許多微血管構成的網路,它們緻密地穿梭於組織內,將血液中的氧氣、營養物質、生化物質輸送到全身內臟器官的每一個細胞中,並排走細胞的代謝廢物。此外,微血管是白細胞在體內移轉的主要通道,對免疫也很重要。
在多數情況中,保持運動習慣的人會有較好的微循環,因為運動促進了血液循環和機體代謝,但要保持適量的運動。因為運動時體內會產生大量乳酸、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也可能造成肌肉、軟組織和關節的微血管破裂而損及微循環。唯有適度的運動,才能達到保健及改善微循環的效果。(燕聲 整理)
※這個常見病竟然會導致無精症,家長千萬別掉以輕心!
※喝咖啡致癌尚無直接證據,比咖啡更易致癌的是油炸、烤制食品!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