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直面我們的心理底線,學會像精神病人一樣思考……
現象級暢銷書《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之後,
作者高銘再次發力推出
心理紀實推理作品《催眠師手記》系列第二季,
用一個個真實案例,
直面當代人的心理底線,
尋找現代都市人的心理共鳴。
高銘曾說自己是客觀的「社會觀察者」,《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和《催眠師手記》兩部作品便是他對這個社會兩個不同群體的觀察記錄。《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寫的是精神病患,是「非常態人類」的「常態精神世界」;而《催眠師手記》系列著重展現的則是「常態人類」的「非常態精神空間」。「天才瘋子」中的精神病患,住在醫院、看護所、公安機構,雖然危險,但大多「與世隔絕」;而《催眠師手記》中的各位主角,其實就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他可能是你是我,他們無處不在,所以更加可怕。高銘曾講過,他希望每個人要學會像精神病人一樣思考,打破我們用「正常」和「不正常」的簡單標準去劃分人群的思維。在《催眠師手記》系列,這種觀點得以延續並深化,透過這些正常人的案例可以發現,其實每個人的精神世界未必如我們以為的那樣,那裡有太多自己完全不知道的東西,人的精神深處,同海洋一樣深廣,如宇宙一般神秘。
真實催眠師的工作既不神秘,書寫起來也不好看,一個人心中的邏輯分析,自說自話,會很無聊,所以高銘把這份一個人的工作拆分成兩個人的組合:催眠師+心理分析師。高銘用第一人稱催眠師「我」的形象出現,兩個人的交流碰撞,過程當中反而往往能激發、表達出更多東西,那種潛移默化的逐級遞進,透過現象發掘本質的細膩揣摩,反而極有層次感地表達和透露著催眠的真實奧秘。
「觀察這個世界,用一隻眼睛就夠了,另一隻要用來多看看自己。」通過大量卷宗的心理分析和催眠案例,高銘發現在這個所有行業都鑽研並企圖影響受眾心理的時代,現實的殘酷讓人們無所適從,越來越多的人無法知曉自己的真心。我們見到別人,展示的是自己的臉,可是我們看不到自己的臉,我們展示給別人的,自己卻看不到,只能通過照鏡子去整理、去修飾,我們通常會問別人:你覺得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問的很多,其實就是企圖照鏡子。《催眠師手記》這本講述催眠案例的書,就是希望寫出當代中國人的精神緊張,還原現代人心理問題背後隱藏的困惑和煎熬,引發我們去思考他人與自己的關係,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以及人與世界的關係。希望讀者看了之後,能多把自己的內心擺在鏡子前好好看看。了解自己,才能和自己好好談談。
從「催眠」中醒來,還有幾本好書可以讀一讀啊~~
《餘生很長,何必慌張》
作者 林熙
二十多歲,對愛情憧憬也怕失望?畢業不久,對未來迷茫也很期盼?受過的傷、走過的路、遇到的人、流過的淚,我都懂,親愛的,別憂傷,也用假裝堅強!54篇文章,每次呼吸都帶著我們的熱切祝福;每份共鳴,都是無聲的柔情期許!餘生那麼長,何必慌慌張張。
《刺殺騎士團長》
作者 [日]村上春樹 林少華 譯
「我」36歲,美術科班出身,原本愛好抽象畫,為了養家糊口成為專業肖像畫家。結婚六周年紀念日前妻子毫無徵兆地提出已有外遇,要求離婚,於是「我」獨自離家開車在外遊盪了一個半月,終應好友雨田政彥之邀,住進郊外其父雨田具彥的舊居兼畫室,奇妙的事件就開始發生了……
《只在此刻的擁抱》
作者 丁丁張
周達雨下決心告別家鄉,隻身來到北京。在這裡遇到了二房東白樹槿,一個在北京打拚多年,表面光鮮,但仍漂泊無依的都市女白領。兩個女孩因為同住一個屋檐下產生連結,在這座城市分別經歷著成長、戀愛、職場中的種種難題,品嘗得到與失去之間的各中滋味。
《窗里的女人》
作者 [美] A.J.費恩 於是 譯
安娜獨居於紐約市郊富裕社區的一棟小樓里,曾是一名心理醫生,在經歷一場身心重創後無法出門。一天夜裡,安娜聽到一聲尖叫,隨後她透過窗戶目睹了一起兇案,受害者是新鄰居家的女主人。她急切地報警說明一切,鄰居卻矢口否認有異常情況發生。
編輯|李奕圻
文|Midori
為CéCi點贊!
※流蘇毛衣穿得好,早春造型沒煩惱
※擁抱古典的少女心,靜謐的書寫優雅
TAG:茜茜姐妹CeC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