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歲頗好道的門檻——再讀駱玉明《詩里特別有禪》

中歲頗好道的門檻——再讀駱玉明《詩里特別有禪》

駱玉明教授是復旦大學有名的學術型才子,不但講課風格幽默生動而深受廣大學生歡迎,而且學術成就高蹈宏大而頗為諸多同行側目。講課受歡迎是因常發異論而在情理之中,學術引側目是因《中國文學史》開風氣之先。

《詩里特別有禪》是很能代表駱教授才華橫溢、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書。學術上的地位如何,不敢妄議。僅從讀書感受來說明白易曉,通俗易懂,若干年前初讀時很為駱教授的才氣拍案叫好。

如今人到中年,經歷了人事倥傯,世事幻滅,盡起「中歲頗好道」的無名之念。近來再讀此書,感慨很多。僅就其中之一談談。

有幾章談到佛家和詩家在修鍊方面的途徑,或者說表達禪意方面的手法,心有戚戚。佛祖拈花,達摩面壁,淵明採菊,陽明格竹,大思想家們修鍊到一定程度都要通過外物自證,反求諸心,從而來個質的飛躍,從此飛龍在天,大徹大悟。可見心外無物,意在言外。從這點說,王陽明的心學好像確實比朱熹的格物致知要更貼近道。不論如何,這幾位都是有文化自信的。

而晚清以降,面對列強船堅炮利的侵略,這個民族的自信被打擊的體無完膚。先知魯迅面對異族列強,自證於野草,冀希望於野草下面積澱了幾千年的地火的爆發。這個地火,就是沉澱了幾千年的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只不過,這個地火怎麼爆發、何時爆發,甚至是不是還能爆發,魯迅心中也沒有道路,把希望都寄托在青年,甚至是天真的孩子,最先想通過救救孩子,然後發現孩子所來之處,其實就是一個醬缸,解決不了從哪裡來的問題,自然就回答不了到哪裡去的方向,最終連我是誰都迷惘了。所以:

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創痛酷烈,本味何能知?……

……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所求之道是絕望,如戰士進入了無物之陣,並沒有失敗,然而也沒有勝利,甚至沒有敵人,然而戰士終於在無物之陣中老衰,壽終。不知「道」在哪裡?以野草自證,終告失敗。最終「我先就未曾生存,這實在比死亡與朽腐更其不幸。」無死而至於無生,終於連生存都懷疑了,陷入了「無境」。創作是進行不下去了,以雜文作武器的戰鬥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再讀《詩里特別有禪》,常常想,這些偉大的文學家,對禪的理解為什麼會有那麼特殊?禪到底是什麼?有時候想想,我輩為五斗米折腰的俗人,恐怕連走火入魔的機會都不會有,聊以慰籍的,大概只有幻滅後的充實,所以「去罷,野草,連著我的題辭!」臨表涕零,不知所云了。

本文曾以另一筆名逸淼,發在督讀公號,在此致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19歲中國留學生被毆致死,24歲兇手被判11年,兩年前的血案終於有定案了!

TAG:全球大搜羅 |